華文網

“陽光巴郎”青少年之家成立 輔導孩子寫作業,豐富社區文化生活

新疆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郭坤慶 “叔叔好,我放學就來社區了,沒有在馬路上和同學打鬧……”“你最棒了,加油!”1月3日,烏魯木齊市55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楊子浩,放學來到西山片區管委會永平巷社區,

首先向社區黨支部書記吳治剛彙報,得到一個滿意的答覆之後,乖乖的走進“陽光巴郎”青少年之家,在老師的輔導下開始寫作業,同時也等待父母下班來接自己回家。

永平巷社區的“陽光巴郎”青少年之家,成立於2017年12月1日,如今已經一個月時間了。

這一個月來,用社區黨支部書記吳治剛的話說,就是幫助社區解決了上班族接孩子放學、輔導孩子也作業的一大難題,也豐富了社區的文化生活。

在“陽光巴郎”青少年之家,記者看到,新疆眾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曹玲,正在組織二十多名學生畫畫。曹玲介紹,新疆眾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將在未來半年時間裡,每天有2名工作組人員在社區工作,主要組織五點半課堂,

每天利用兩個小時,為放學後沒有家長輔導功課的孩子輔導補習功課、教授美術、舞蹈等才藝,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家長下班之後,到社區將孩子接回家。

同時,在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也幫助社區策劃各種活動,

以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

8歲的楊子浩,畫出了《會飛的房子》,裡面不但有對未來的嚮往,還有對環保的渴望。對於楊子浩的畫作,曹玲號召同學們給予他掌聲,同時又教同學們一種新的鼓掌方式: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作業寫完之後,曹玲又組織同學們,簡單的學習了十九大精神,告訴孩子們,祖國在不斷強大,要好好學習,做一名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孩子五點多就放學了,我們下班要到七點多才下班,沒有辦法及時接孩子,輔導孩子寫作業時間都緊張。現在,永平巷社區的‘陽光巴郎’青少年之家成立之後,我們一下子感覺輕鬆了不少,還有老師輔導寫作業,社區為我們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孩子的家長王甜甜說。

社區黨支部書記吳治剛介紹,“陽光巴郎”青少年之家成立以後,組織居民、學生學習十九大精神,教育孩子們新疆各民族心連心、跟連根,民族團結一家親,豐富了社區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