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思南書局概念店熄燈落幕,“就像合上一本書,又翻開新的一頁”

“我會懷念它的。”雨幕下,微光從思南書局概念店的玻璃窗中透出。這是這家“快閃”書店最後一天營業,很多讀者專程趕來。一句“懷念”,道出了所有人心聲。

30平方米、3000餘冊藏書,這間小小的書局裡,兩個月時間內,60位作家輪番作為店長與讀者相約,他們為讀者薦書,為書局帶來紀念品,甚至自己也會買走一兩本書。書局閉幕式上,60位駐店作家為書局留下的寄語由SMG6位主持人朗讀。第一位駐店作家、學者李歐梵說,閱讀的樂趣無窮;最後一位店長作家孫顒說,

無論城市如何繁榮發達,無論新技術怎樣千變萬化,溫馨的洋溢著紙香的書店,永遠是我們心中最美麗的花。

SMG新聞主播朗誦駐店作家寄語

“中國文學地形圖最著名的景點,在思南。”這是作家李洱的評語。而這“景點”不止是“到此一遊”,

而是像磁鐵一般吸引作家、讀者不斷彙聚,背後非一時一日之功。如果說掛上莫言題寫的“思南文學之家”牌匾,註定了這塊文學地標的不凡出身,而它的魅力則源於閱讀氛圍的長期浸潤,從與上海書展同期舉辦的上海國際文學周,到每週六固定的思南讀書會、思南書集,再到去年誕生的上海第一本文學選刊《思南文學選刊》,年末亮相的思南書局水到渠成。“這不是一個人的主意,
是方方面面齊心協力的結果。作為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思南書局概念店的創辦,既是市新聞出版局大力推動實體書店建設的細緻佈局,也是市作協延長手臂服務社會的針對性的落實。最終,它由思南公館投資方黃浦區永業集團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同濟大學袁烽教授設計團隊聯手打造。”上海作協副主席、思南讀書會總策劃人孫甘露說,這家書店既是公共閱讀活動的延伸推廣,
也是探索實體書店的創新嘗試,希望喚起公眾對於城市文化空間的重新理解,對文學閱讀的再認識。

不同於一般書店的陳列,思南書局概念店圍繞為讀者選好書的核心和為讀者提供更好閱讀體驗的理念,擯棄傳統的書籍陳列分類方式,選書師將3000多本書分成“構造另一個宇宙”、“上海摩登”、“我的文學獎”、“創造自然”等品類 ,更好地切中讀者的興趣、習慣。

“作家駐店”制度則為讀者提供了比作家見面會、講座等傳統形式更親切也更有效地互動交流方式,形成互相激發的“化學反應”。“現在買書很方便,點點滑鼠就行,為什麼還要去書展,還要到書店?我一直有個看法,什麼東西都會改變,有一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人與人需要見面。作家跟讀者見面,作家跟作家見面,讀者跟讀者見面,見面的時候就把寫作、閱讀、出版、銷售等所有環節集合在一個場域裡。作家可以接觸他的讀者,讀者可以接觸他喜愛的作家。同時,作家、出版者也會近距離地瞭解讀者的回饋,包括感情上的交流,閱讀理解上的交流。”孫甘露說,文學寫作、文藝創作有其複雜的一面,怎樣更好地閱讀理解,需要一些引導。上海有很多作家資源,把作家之間、作家與評論家之間的交流開放給公眾,也是為了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這也是我們堅持做讀書會活動,並把思南書局作為思南文化空間延伸塑造的意圖所在。

最後一位駐店作家孫顒與讀者交流

18時30分,黃浦區委書記杲雲和當日駐店作家孫顒共同關上思南書局大門,倒計時中,書局的燈漸漸暗了,而故事還將繼續。思南書局系列紀念物展覽將在思南公館展出,為公眾呈現60位駐店作家簽名書籍、書房小物、作家肖像照片、作家給思南書局的寄語、讀者留言、書局內小型作家特展資料及思南書局概念店設計師手稿、3D列印模型、幕後花絮和活動視頻等諸多資料。從概念變成現實,思南書局也將落地紮根,成為真正的實體書店,目前已擇定兩家店址,其中一家就位於思南公館區域,有望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開業。“就像合上一本書,新的一頁即將翻開。”孫甘露說。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來源:顏維琦 攝 圖片編輯:邵競作家可以接觸他的讀者,讀者可以接觸他喜愛的作家。同時,作家、出版者也會近距離地瞭解讀者的回饋,包括感情上的交流,閱讀理解上的交流。”孫甘露說,文學寫作、文藝創作有其複雜的一面,怎樣更好地閱讀理解,需要一些引導。上海有很多作家資源,把作家之間、作家與評論家之間的交流開放給公眾,也是為了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這也是我們堅持做讀書會活動,並把思南書局作為思南文化空間延伸塑造的意圖所在。

最後一位駐店作家孫顒與讀者交流

18時30分,黃浦區委書記杲雲和當日駐店作家孫顒共同關上思南書局大門,倒計時中,書局的燈漸漸暗了,而故事還將繼續。思南書局系列紀念物展覽將在思南公館展出,為公眾呈現60位駐店作家簽名書籍、書房小物、作家肖像照片、作家給思南書局的寄語、讀者留言、書局內小型作家特展資料及思南書局概念店設計師手稿、3D列印模型、幕後花絮和活動視頻等諸多資料。從概念變成現實,思南書局也將落地紮根,成為真正的實體書店,目前已擇定兩家店址,其中一家就位於思南公館區域,有望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開業。“就像合上一本書,新的一頁即將翻開。”孫甘露說。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來源:顏維琦 攝 圖片編輯:邵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