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思考|中國發展的“3+1”主題,是理解“新時代”的一把鑰匙

2017年12月29日,由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指導,上海外國語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聯合舉辦的“互聯網+視域下的語言與全球傳播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在上外召開。

來自中國外文局、武漢大學、吉林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上海社科院、復旦大學、上海交大、華東師範大學、上外等全國各地的高校專家和學者分別圍繞“網路空間話語戰略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互聯網+視域下翻譯與傳播”等論壇主題展開了討論。

研討會開幕式上,上海外國語大學發佈了最新推出的八個語種的十九大報告對照查詢平臺,以期更好地讓海內外瞭解、研究黨的十九大精神,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12月29日當天是上外建校68周年紀念日,本次研討會也是上外校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近代以來中國發展的“3+1”主題是什麼

童世駿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要變化。近代以來中國發展實際上有三個主題,一個是民族復興,一個是現代化,一個是社會主義革命。今天,第四個主題凸顯出來了。這就是“3+1”主題,

“3”就是民族復興、現代化、社會主義革命,“1”是貢獻人類。貢獻人類這個主題,我們黨實際上很早就提出來了。今天我們理解民族復興離不開現代化,離不開社會主義革命,也離不開貢獻人類。現在撇開現代化來講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有問題的;今天離開民族復興、離開社會主義革命,談現代化也是有問題的;貢獻人類也是這樣,是和民族復興、現代化、社會主義革命聯繫在一起的。
近代以來中國發展的“3+1”主題是相互融合相互詮釋的。今天,貢獻人類這個主題走向前臺,世界各國人民都面臨著如何把各種好的東西整合起來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中國需要提供有價值的經驗和智慧。

反映中國工匠精神的產品實際上在一言不發講述著中國的故事

李正仁上海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原日內瓦聯合國歐洲總部口譯司司長

講好中國故事,講故事的人本身的素質非常重要。行動勝於言辭,事實勝於雄辯,在講中國故事的時候,在國際機構裡工作的中國人的素質,實際上也是在講中國的故事。30多年來,中國產品從過去最簡單的拖鞋到現在的華為手機,整個演變過程默默但又非常雄辯地講述著中國的故事:聯合國所有機構統一用的是聯想電腦、海爾的冰箱;在摩洛哥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會議所有交通工具都是中國產的純電動大巴。這些中國生產的高品質產品,正在走向全世界,反映中國工匠精神的產品實際上在一言不發講述著中國的故事。

對外翻譯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黃友義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

對外翻譯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不要覺得機器的出現我們外語翻譯不用學了,不是這樣的,其實我們的任務反而更重了。我們必須要瞭解受眾的變化,二三十年前我們的受眾是研究中國問題的少數外國專家,他們瞭解我們的歷史,瞭解我們的政治制度,我們即使是中式外文他們也能聽得懂。但是當中國經濟發展了,中國的利益遍佈全世界了,關心中國的人急速增加也遍佈世界各地,今天的受眾不是中國問題專家,他們不瞭解中國的政治制度,顯然我們國際傳播的受眾增加了,市場擴大了,問題是他們對中國瞭解得更少,這對國際傳播的要求反而更高了。

新時代國際傳播更需要理論指導

郭可 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十九大以後的國際輿論環境,讓我們更加冷靜。最近美國國家安全報告出臺,把中國明確列為競爭者、對手和修正主義國家,這是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很明顯是用一種非常意識形態化的方式來劃分的。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總理公開說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近日刊發了一篇文章,專門講“銳實力”,明確指出怎麼樣處理好跟中國的關係將是西方面臨的最大挑戰。中國的發展已經超越預期,所以現在很需要有一些理論性的指導,做一些框架性的思考。

講好中國故事,也是當今世界的一種需求

趙世舉 武漢大學中國輿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講好中國故事從一定意義上講也是這個時代賦予我們中國的使命。一是因為人類現在面臨很多影響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中國來貢獻智慧和方案。二是因為隨著中國的發展,世界上一些國家確實想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三是因為中國一些重大的議題,比如“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要把中國的這些想法付諸實踐也需要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所以,我們講好中國故事,也是當今世界的一種需求。

話語權和話語能力還不是一回事兒

薑鋒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話語權和話語能力還不是一回事兒,話語權相當程度而言我們已經有了,但話語能力建設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話語能力本身而言,話語作為交際的能力、理解的能力,本身還有構建的能力,先有感情的交流,然後是理解。西方對中國感興趣也有一個遞進的過程,目前主要集中在政治經濟領域,最近幾年隨著中國日益成為一個科技的power,西方開始高度關注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進步。然後是哲學藝術,甚至還有世界觀、價值觀。所以整個國際傳播與交流,需要我們加強供給,要根據物件的需求,提供不同類型的供給,這也是我們學界的責任之一。

主編:王多

欄目主編:王多 文字編輯:王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會議所有交通工具都是中國產的純電動大巴。這些中國生產的高品質產品,正在走向全世界,反映中國工匠精神的產品實際上在一言不發講述著中國的故事。

對外翻譯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黃友義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

對外翻譯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不要覺得機器的出現我們外語翻譯不用學了,不是這樣的,其實我們的任務反而更重了。我們必須要瞭解受眾的變化,二三十年前我們的受眾是研究中國問題的少數外國專家,他們瞭解我們的歷史,瞭解我們的政治制度,我們即使是中式外文他們也能聽得懂。但是當中國經濟發展了,中國的利益遍佈全世界了,關心中國的人急速增加也遍佈世界各地,今天的受眾不是中國問題專家,他們不瞭解中國的政治制度,顯然我們國際傳播的受眾增加了,市場擴大了,問題是他們對中國瞭解得更少,這對國際傳播的要求反而更高了。

新時代國際傳播更需要理論指導

郭可 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十九大以後的國際輿論環境,讓我們更加冷靜。最近美國國家安全報告出臺,把中國明確列為競爭者、對手和修正主義國家,這是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很明顯是用一種非常意識形態化的方式來劃分的。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總理公開說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近日刊發了一篇文章,專門講“銳實力”,明確指出怎麼樣處理好跟中國的關係將是西方面臨的最大挑戰。中國的發展已經超越預期,所以現在很需要有一些理論性的指導,做一些框架性的思考。

講好中國故事,也是當今世界的一種需求

趙世舉 武漢大學中國輿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講好中國故事從一定意義上講也是這個時代賦予我們中國的使命。一是因為人類現在面臨很多影響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中國來貢獻智慧和方案。二是因為隨著中國的發展,世界上一些國家確實想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三是因為中國一些重大的議題,比如“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要把中國的這些想法付諸實踐也需要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所以,我們講好中國故事,也是當今世界的一種需求。

話語權和話語能力還不是一回事兒

薑鋒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話語權和話語能力還不是一回事兒,話語權相當程度而言我們已經有了,但話語能力建設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話語能力本身而言,話語作為交際的能力、理解的能力,本身還有構建的能力,先有感情的交流,然後是理解。西方對中國感興趣也有一個遞進的過程,目前主要集中在政治經濟領域,最近幾年隨著中國日益成為一個科技的power,西方開始高度關注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進步。然後是哲學藝術,甚至還有世界觀、價值觀。所以整個國際傳播與交流,需要我們加強供給,要根據物件的需求,提供不同類型的供給,這也是我們學界的責任之一。

主編:王多

欄目主編:王多 文字編輯:王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