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上最強大航母即將海試,是美國海軍接下來50年的核心力量

據美國海軍網發佈的圖片顯示,美軍最新研發的目前世界上最先進也是最大的航空母艦CVN-78“福特”號在當地時間4月8日在紐波特港口首次自主動力航行,

即將海上試驗。CVN-78“福特”號滿載排水量10萬噸,長332.8米,寬40.8米,吃水12.4米。飛行甲板長332.8米,寬78米。動力為2座核反應爐,4軸。航速30節以上。人員編制4660人。

原計劃2014年服役的“福特”號已經多次推遲服役時間,海試時間也已經推遲了一年以上。據美國海軍軍官稱在進行海試、飛行甲板測試等一系列測試後,

“福特”號可能於2017年服役,使美國核動力航母的數量恢復到11艘。美國規劃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同級艦,取代尼米茲級成為美國海軍艦隊的新骨幹。

“福特號”是繼“尼米茲級”之後,美國海軍“未來型航空母艦”(CVN 21項目)的首艦。延續“尼米茲級”的傳統,該級艦稱為“福特級”。

美國海軍於2007年1月16日宣佈,預計建造的首艘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正式被命名為傑拉德·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 CVN 78),以紀念在2006年12月26日去世,曾服役于美國海軍的美國第38位總統傑拉德·福特,福特於1974年8月9日至1977年1月20日在任。

外觀上,新航母雖然與“尼米茲”級航母接近,但“內核”卻大為不同了。“福特”號設計採用了諸多高新技術,將成為21世紀中葉美軍海上打擊的中心力量。

作為下一代航空母艦,比起尼米茲級,“福特”級從設計開始就有所不同。有多項重大改進,然而也因此導致多次故障而推遲工期。“福特”號至今耗資130億美元,規劃和施工時間超過10年。2004年授予合同,2005年切割第一塊鋼板。原本的計畫是在2014年“福特”號服役。然而因為核反應爐和電力系統等問題幾次推遲了服役時間。

最近的一次2016年“福特”號主渦輪發電機出現故障,導致交貨延遲。

用電磁彈射器取代蒸汽彈射器,是“福特”號的一大亮點。電磁彈射系統反應快捷,準備時間只需十幾分鐘,利用效率上要比蒸汽彈射高出10倍。據專家介紹,採用電磁彈射系統,

艦載機的日出動量由原來的120架次增加到160架次。不僅如此,新航母的電磁彈射系統90名艦員即可操作,而傳統的蒸汽彈射系統則需要120餘名艦員。飛行員則更是最大受益者,新型的電磁彈射器可以讓飛行員平穩升空,避免了蒸汽彈射器的顛簸之苦。

此外,“福特”號將裝備電磁軌道炮、高能鐳射、高能射線等新概念武器。美軍曾對電磁軌道炮進行了發射試驗,炮彈射程最遠可達300公里,超過了航母所裝備的艦空導彈的射程,新研製的艦載鐳射防禦系統,可快速攔截來襲導彈。

美國《海軍時報》稱,“福特”號海試有著與1975年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海試的同等意義。2012年企業號退役後,美軍現有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但自2011年以來,美國國防部報告都提出需要維持11艘航母的數量。在特朗普就任後,更提出恢復航母數量到12艘的口號。

目前,已經編入計畫的CVN 21級航艦有三艘,艦體編號分別為CVN-78、CVN-79與CVN-80。二號艦CVN-79已在2011年2月25日動工,美國海軍於該年5月29日將其命名為甘迺迪號,紀念曾服役于美國海軍的甘迺迪總統。因應企業號於2012年12月1日除役,美國海軍部宣佈三號艦CVN-80將襲用該艦艦名。

超過了航母所裝備的艦空導彈的射程,新研製的艦載鐳射防禦系統,可快速攔截來襲導彈。

美國《海軍時報》稱,“福特”號海試有著與1975年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海試的同等意義。2012年企業號退役後,美軍現有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但自2011年以來,美國國防部報告都提出需要維持11艘航母的數量。在特朗普就任後,更提出恢復航母數量到12艘的口號。

目前,已經編入計畫的CVN 21級航艦有三艘,艦體編號分別為CVN-78、CVN-79與CVN-80。二號艦CVN-79已在2011年2月25日動工,美國海軍於該年5月29日將其命名為甘迺迪號,紀念曾服役于美國海軍的甘迺迪總統。因應企業號於2012年12月1日除役,美國海軍部宣佈三號艦CVN-80將襲用該艦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