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比特幣挖礦遭中國制止,價值數千億美元的數字貨幣行業或受影響

作者:肖磊看市

昨天下午一則消息不脛而走,一些媒體通過知情者獲悉,央行今日召開了閉門會議,對一些存在用電情況不規範的礦場進行整頓。

其實這條新聞單純從用詞上看,

算不上什麼,因為關於對礦場的整頓和處理,去年就開始了,尤其是在去年國內關閉交易所之後,相關監管機構也討論過關於礦場的存留問題,但結論是關閉礦場的理由並不充分,而且礦場並沒有引起更多的社會性問題,風險點並不明確,因此沒有做具體的安排。但各地方都是接到了“視窗指導”,就是當地的企業不能參與到數字貨幣挖礦當中。

要理解中國的很多政策,首先要分析其背後的邏輯關係。本來礦場的問題,跟央行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是一個完全的地方性質的,跟工商營業部門有關的實體企業經營管理問題,如果真要關閉礦場,也不應該是央行來發號指令。因此,央行這個會議,如果是提到了比特幣挖礦的問題,

那麼肯定並不是僅僅研究挖礦這個事情。

新年伊始,整個宏觀政策都在執行新的計畫,其中包括央行層面的,關於匯率、資本專案等等問題。其中一個釋放的信號是,2018年,要更加嚴格的加強資本管制,保證我國的貨幣政策獨立性。

如果要進一步加強資本管制,首先就要研究,哪些東西對資本管制政策形成了潛在的威脅。目前中國因挖礦產生的比特幣等,占全球整個產量的70%以上,

各類數位貨幣在國內每月的產出量按照當前價格來算,可能超過10億美元。這會引起央行等金融機構的警惕,所產出的這些數字貨幣,會以某種形式,給資本管制和國際市場資金的流動帶來影響。這種情況下,是否會通過關停礦場的方式,加強資本管制問題的有效性呢?

中國挖礦這個事情,實際上從根本上來說,很難導致外匯儲備的流失,因為國內產出的比特幣,

如果拿到國際市場去賣,換回來的是美元,就算這些美元停留在國際市場不回來,也不會造成中國外匯儲備流失的問題。最多的問題,可能是會導致國內一部分資金的集中性流動。其實這種流動,跟投資者把資金從房地產市場放到股市,從股市回到房地產市場類似,還是在國內自己的池子裡打轉,只要不牽扯到非法集資等問題,很難說會產生巨大負面的影響。

然而,中國目前的整體政策環境在發生變化,如果某一個市場,存在巨大的不對稱性利益,那麼諸多資金就會蜂擁而至,導致對其他產業形成衝擊。如果各類上市公司都跑去挖比特幣,或者說民眾都熱衷於買礦機挖數字貨幣,那麼作為政府來說,會非常擔憂,因為各類引導投資的策略會失效,直接影響到某些產業規劃和發展目標。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我說的是什麼意思了。

首先,從意願上來說,央行等相關機構,是非常希望能夠關掉各類比特幣等礦場的。但關閉的方式、理由、步驟,要考慮周全。按照路透社的報導,央行要求地方政府從能源、用電及環保等入手採取措施,引導比特幣挖礦企業縮小規模。中國央行還稱,其無法直接對比特幣挖礦進行限電,只能要求地方政府採取行動。

意思是,我很想關掉你們,但理由需要地方政府自己去找。央行說自己無法直接對比特幣挖礦進行限電,也是考慮到職權的問題,這個事情必須要依賴地方政府。

其次,地方政府是否有動力關停比特幣等礦場呢?這就要考慮到目前的政策環境問題,按照時下的政策執行力度,地方政府的行動可能會比想像當中的快。沒有一個地方政府,願意背負一個“支持比特幣礦場”的名號,只要知道上面是什麼意思就足夠了。

第三,央行的指示比較溫和,也是考慮到了政策的負面效應,因為這個產業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牽扯面非常的廣,如果一刀切的關掉,確實理由不夠,也完全違背法制的邏輯。如果從法律層面,沒有定義比特幣為違法資產(比如毒☆禁☆品),那麼生產比特幣這個單純的事情就很難定性為違法。因此下一步需要關注的是,各地方政府在具體執行層面,會找什麼理由。

第四,昨日的消息無論怎麼解讀,都可以看到政府的態度,這個是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就算無法很快關掉國內的礦場,也會導致隱性成本驟增。衝擊最大的可能是規模比較大的礦場,如果不關停一些當“典型”,可能對於政策方來說,就失去發佈政策的意義了。但對於比較小規模的礦場,以及散戶組織的,各類分散型礦場,影響不會太大,但擴張速度肯定會降低。

當然,就像關閉比特幣交易所一樣,關閉行為不會一蹴而就,足夠市場發出各類解讀的,但我只能告訴大家,央行等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

對於我個人來說,思考的重點不是關不關礦場的問題,而是如何理解挖礦這個事情。

挖礦,實際上就是電腦利用自己最大的算力,來找到某一個確定的資料,可以形象的比喻為,從一堆沙子裡,找到一粒黃金,如果沙堆越大,說明挖礦難度越大。因此,所謂的挖礦,實際上就是電腦的一種超大型計算,這種計算可以用在挖礦,也可以用在科學計算,以及各類研究上。

人類發明“電”不過三百年的時間,但對電的應用,已經擴展了不知道有多少種。從替代蒸汽機,到照明,再到資訊傳送等等。時下對電最有效率的應用到底是什麼?

如果是一個電力非常缺乏的國家,電會用來生產非常必須的用品,解決交通和政府各類需求。如果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國家,電會用來做什麼呢?比如唱KTV、街道霓虹燈、大型遊樂場等等。其實對電的應用,足以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

2016年中國的發電量世界第一,而且發電總量占到全球的25%,這情況下,如果按照常識,在中國挖礦電力確實是最充裕的,尤其是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本身被浪費掉的電力資源在增多。

電站的電是儲存不了的,但如果把電轉換成數位貨幣,就可以儲存,實際上如果把中國多餘的發電量,都能轉換成比特幣來保存,那應該是一種效率最高的生產經營方式。相當於用電在生產美元,是附加值最高的一種加工出口方式。

另外,如果按照歷史的發展,未來的電力,大部分可能要消耗在電腦上,這是我做出的一個判斷,我們這一代人是可以作見證的。人類日常的生活,對電的消耗占比,會越來越低。人類未來要用數位化、區塊鏈化的方式解決各類問題,“礦場”只會增多,不會減少。尤其是隨著人工智慧、宇宙探索等領域的發展,對算力的要求,將會呈現指數級增長。

電力僅僅是一種能量,就像一個人,真正消耗能量最大的地方,不是四肢,而是大腦,人腦就是一台24小時工作的機器,一個愛思考的人,其大腦每天要消耗掉肝臟儲存血糖的75%,而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大腦思考得越多,其神經元需要的葡萄糖就越多。

兩百年前電燈發明的時候,人們以為電的最好的用途就是把燈泡點亮。未來電用在什麼地方最有效,應該是市場說了算。

電這個東西,誰也看不見,到現在,很多人也很難理解其存在的奧秘,但電改變了世界。很多虛擬的東西,其影響力往往比實體的東西要大,“數字資產”對中國及世界到底意味著什麼,我覺得很多人,包括政府層面,也很難在此時搞清楚。我們需要反思的是,除了四大發明,電、電燈、電話、電腦、數位貨幣等等,正在推動人類大步向前的東西,有幾個是中國發明的?

當一個現象出現的時候,一定要研究背後的大背景和大邏輯,未來的競爭,可以說是軍事的競爭、經濟發展的競爭、金融的競爭,但也可以說,是思想和算力的競爭。關閉礦場容易,阻止趨勢比較難。

文/肖磊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擴大,2008年次貸危機席捲全球,2018年會發生什麼?欲想知道2018年如何投資佈局,規避風險,從大變局中尋找到十年難遇的機會,速速關注微信號:肖磊看市(kanshi1314)

首先,從意願上來說,央行等相關機構,是非常希望能夠關掉各類比特幣等礦場的。但關閉的方式、理由、步驟,要考慮周全。按照路透社的報導,央行要求地方政府從能源、用電及環保等入手採取措施,引導比特幣挖礦企業縮小規模。中國央行還稱,其無法直接對比特幣挖礦進行限電,只能要求地方政府採取行動。

意思是,我很想關掉你們,但理由需要地方政府自己去找。央行說自己無法直接對比特幣挖礦進行限電,也是考慮到職權的問題,這個事情必須要依賴地方政府。

其次,地方政府是否有動力關停比特幣等礦場呢?這就要考慮到目前的政策環境問題,按照時下的政策執行力度,地方政府的行動可能會比想像當中的快。沒有一個地方政府,願意背負一個“支持比特幣礦場”的名號,只要知道上面是什麼意思就足夠了。

第三,央行的指示比較溫和,也是考慮到了政策的負面效應,因為這個產業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牽扯面非常的廣,如果一刀切的關掉,確實理由不夠,也完全違背法制的邏輯。如果從法律層面,沒有定義比特幣為違法資產(比如毒☆禁☆品),那麼生產比特幣這個單純的事情就很難定性為違法。因此下一步需要關注的是,各地方政府在具體執行層面,會找什麼理由。

第四,昨日的消息無論怎麼解讀,都可以看到政府的態度,這個是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就算無法很快關掉國內的礦場,也會導致隱性成本驟增。衝擊最大的可能是規模比較大的礦場,如果不關停一些當“典型”,可能對於政策方來說,就失去發佈政策的意義了。但對於比較小規模的礦場,以及散戶組織的,各類分散型礦場,影響不會太大,但擴張速度肯定會降低。

當然,就像關閉比特幣交易所一樣,關閉行為不會一蹴而就,足夠市場發出各類解讀的,但我只能告訴大家,央行等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

對於我個人來說,思考的重點不是關不關礦場的問題,而是如何理解挖礦這個事情。

挖礦,實際上就是電腦利用自己最大的算力,來找到某一個確定的資料,可以形象的比喻為,從一堆沙子裡,找到一粒黃金,如果沙堆越大,說明挖礦難度越大。因此,所謂的挖礦,實際上就是電腦的一種超大型計算,這種計算可以用在挖礦,也可以用在科學計算,以及各類研究上。

人類發明“電”不過三百年的時間,但對電的應用,已經擴展了不知道有多少種。從替代蒸汽機,到照明,再到資訊傳送等等。時下對電最有效率的應用到底是什麼?

如果是一個電力非常缺乏的國家,電會用來生產非常必須的用品,解決交通和政府各類需求。如果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國家,電會用來做什麼呢?比如唱KTV、街道霓虹燈、大型遊樂場等等。其實對電的應用,足以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

2016年中國的發電量世界第一,而且發電總量占到全球的25%,這情況下,如果按照常識,在中國挖礦電力確實是最充裕的,尤其是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本身被浪費掉的電力資源在增多。

電站的電是儲存不了的,但如果把電轉換成數位貨幣,就可以儲存,實際上如果把中國多餘的發電量,都能轉換成比特幣來保存,那應該是一種效率最高的生產經營方式。相當於用電在生產美元,是附加值最高的一種加工出口方式。

另外,如果按照歷史的發展,未來的電力,大部分可能要消耗在電腦上,這是我做出的一個判斷,我們這一代人是可以作見證的。人類日常的生活,對電的消耗占比,會越來越低。人類未來要用數位化、區塊鏈化的方式解決各類問題,“礦場”只會增多,不會減少。尤其是隨著人工智慧、宇宙探索等領域的發展,對算力的要求,將會呈現指數級增長。

電力僅僅是一種能量,就像一個人,真正消耗能量最大的地方,不是四肢,而是大腦,人腦就是一台24小時工作的機器,一個愛思考的人,其大腦每天要消耗掉肝臟儲存血糖的75%,而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大腦思考得越多,其神經元需要的葡萄糖就越多。

兩百年前電燈發明的時候,人們以為電的最好的用途就是把燈泡點亮。未來電用在什麼地方最有效,應該是市場說了算。

電這個東西,誰也看不見,到現在,很多人也很難理解其存在的奧秘,但電改變了世界。很多虛擬的東西,其影響力往往比實體的東西要大,“數字資產”對中國及世界到底意味著什麼,我覺得很多人,包括政府層面,也很難在此時搞清楚。我們需要反思的是,除了四大發明,電、電燈、電話、電腦、數位貨幣等等,正在推動人類大步向前的東西,有幾個是中國發明的?

當一個現象出現的時候,一定要研究背後的大背景和大邏輯,未來的競爭,可以說是軍事的競爭、經濟發展的競爭、金融的競爭,但也可以說,是思想和算力的競爭。關閉礦場容易,阻止趨勢比較難。

文/肖磊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擴大,2008年次貸危機席捲全球,2018年會發生什麼?欲想知道2018年如何投資佈局,規避風險,從大變局中尋找到十年難遇的機會,速速關注微信號:肖磊看市(kanshi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