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最早的反艦導彈是中國發明的,領先世界二百年

【武備志第9期】反艦導彈是指從艦艇、岸上或飛機上發射,攻擊水面艦船的導彈。一般意義上,世界上最早的反艦導彈是德國于二戰末期研製的Hs-292反艦導彈,在1944年末投入實戰並擊沉多艘盟軍運輸船。

第一次正式使用空對艦導彈是在英阿馬島戰爭,由阿根廷空軍超級軍旗戰鬥機發射法制飛魚空對艦導彈。而現代以主動雷達導引設計的反艦導彈第一次成功使用是1967年由埃及蚊子級導彈艇發射蘇聯製造與提供冥河導彈,

擊沉以色列的埃拉特號驅逐艦。

但是,我國在明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反艦導彈,並投入實戰。明朝萬曆二十六年十一月,中朝兩國水師同日本水師,在朝鮮半島露梁以西海域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海戰,史稱露梁海戰。在露梁海戰中,明朝海軍除了佛郎機大炮、虎蹲炮,還使用了火龍出水這一水陸兩栖火箭,導致日軍統帥島津義弘逃跑,日本精銳第五軍全軍覆沒。

火龍出水是我國古代水陸兩用的火箭,是二級火箭的始祖。

《武備志》記載:用茅竹五尺,去節,並用鐵刀刮薄。前後各裝上一個木制的龍頭、龍尾。龍頭的口部向上,龍腹內裝神機火箭數枝,把火箭的藥線總連在一火龍出水復原圖起,由龍頭下部一個孔中引出。又在龍身下而前後各傾斜裝著兩個大火箭筒,

把它們的藥線也總連在一起,更把龍腹內裝神機火匍的總藥線連在前邊兩個火箭簡的底部,"水戰'可離水三四尺燃火,即飛水面二三裡去遠,如火龍出於江面。筒藥將完,腹內火箭飛出,人船俱焚。

也就是說,使用火龍出水時,

先由"龍"下四個大火箭筒推送火龍前進;當筒藥將完之後,"龍"內若千神機火箭飛出,以射敵人。

這種火箭已經應用了火箭並聯(4個火藥筒)、串聯(兩級火箭接力)原理,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從戰艦上發射的大型遠端火箭武器,堪稱“反艦導彈鼻祖”。大明海軍也因此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支裝備和使用反艦火箭的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