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書畫圈裡十八怪,各個都是想錢來

書畫圈十八個怪像!(說的太對了)

人民藝術ART 2018-01-04 07:28:20

當今書畫界,

真可謂言怪不怪,而談書畫才怪。書畫界到底有哪些怪事?現撮取18怪,與讀者一樂!說不盡道不完的,或說的不對不夠味兒的,請讀者在留言區留言參與討論!

第一怪 不比才藝比名氣

當今藝術圈,人見人比的不再是藝術水準的高低,而是誰名氣大、人際廣、證書多。作品層次的高低,取決於他們的職位、忽悠能力的高低。當上主席之前氣作品不過是三流水準,當上主席之後一夜暴富。

第二怪 書畫騙子愛搞怪

當今書畫圈,有些書畫家鑽入了“創新”的牛角尖,也有的急於求成,還沒入門,便號稱XX創始人,其充其量不過是雜耍而已。就書法而言,吼書、性書、鼻書、腳書、嘴書,特技書法以及醜書等各種江湖、馬戲,再胡謅創新,以此來解構傳統書法藝術,取眾華寵。而畫家,則是抽筋表演、糊塗亂畫等。

第三怪 不搞藝術搞關係

有些書畫家,書畫剛像那麼回事(可以忽悠人了),就忙著鑽營各種應酬,開始拉關係。本來適量值得提倡,但這些人藝術水準不見長進,但搞了一些“關係”,瞬間實現了作品價格的翻倍。

第四怪 證書搞得比畫多

作品沒多少,但是證書卻一大堆,有的甚至是花錢買的。證書多=藝術成就高,這類人專門鑽營獲獎,

其實藝術水準拙略得很。

第五怪 幫派爭鬥比狼狠

表面一派,背後一派。拉幫結派是藝術圈特有的現象,從書畫展就能看出來,圈外人是絕對不會光顧圈外人的藝術展的,除非碰巧。一門之下,鬥爭更狠。何也?利益攸關罷了。前幾年的跪拜事件,何嘗不是幫派利益的一個縮影。

第六怪 作品有神卻無魂

乍一眼看上去,作品似乎好得不得了,但是細細品味,卻是行屍走肉,沒有魂魄。為何?藝術家缺乏對文化營養及各類知識的汲取。例如,練毛體的,沒有毛主席那樣的大氣魄,乍看龍飛鳳舞,其實作品與主席的品位相去太遠。

第七怪 講美卻去追醜

很多書畫家,嘴上說藝術作品是要追求美、創造美、傳播美,卻是反其道而行之,

其作品醜不堪言,卻指鹿為馬。原因在於藝術圈像黃賓虹那樣的集大成者太少,沒有研究透什麼是美,因此很難在美的實踐中,展現真正的美。

第八怪 國畫卻先搞素描

就像研究中國古典文學還要考外語一樣,搞中國畫卻需要先學油畫基礎之素描。用一個舶來品大改中國上千年繪畫傳統,真是搞笑。在書畫圈較為流行的觀點是,國畫的基礎是書法。

第九怪 作品賣得飛機貴

研究一架飛機,耗費的成本之高昂,令人瞠目扥舌。但一張書畫作品,卻賣得比飛機還貴。書畫這麼賺錢,還造什麼飛機,多畫幾幅畫朝外國人買就行了!

第十怪 大師活得像乞丐

兩層意思,一層是一些所謂的“大師”,“裝扮”得像個乞丐,以這種不屑世俗的“態度”騙取關注。另一層意思是,有些藝術家精神上是個乞丐,乞丐站著要飯,藝術家卻是跪著要飯。

第十一怪 兜著文化耍流氓

很多藝術家,其實根本不懂文化是什麼,卻打著有文化的幌子,忽悠不明事理的路人。例如,某一藝術家先給你講一通“文化”,然後再讓你“欣賞”他的作品,如果你說句批評話,招來的是不懂文化的叫駡。再他們心中,有一種文化,是他自認為的是文化。

第十二怪 院長、主席多如雨

各種山寨行業機構以及山寨畫院,為了滿足書畫家的“名”的欲望,賣主席、賣院長、賣博士生導師等稱號。因此,很多書畫家大多有這種證書。有的甚至自己封王封聖,XX第一人等。

第十三怪 文藝批評紅包贊

見報的文藝批評,沒有一個是真正的批評,都是拿了紅包的讚美話。建議文藝批評這個欄目改名叫文藝讚揚得了。

第十四怪 拍賣搞得跟真的一樣

托,不僅僅央視有,拍賣行更時興這個。很多拍賣行搞拍賣,看似成交,其實不過是炒作一場。假賣。而更甚者,卻是賣假,拍賣流傳的齊白石的畫,卻是其一生創作出來作品的數倍。

第十五怪 畫冊多得沒人看

畫冊就像街邊廣告一樣,沒人看。一方面在於藝術家還沒達到水準就急於推出畫冊;一方面在於看一幅知全貌,作品千篇一律毫無看頭。

第十六怪 人人愛往郵政靠

作品被郵政做成郵票,其實是個幌子。真正能做成郵票的藝術家的作品,很少。其餘的不過是郵政創收推出的特殊項目而已,印量有限,且作品郵票不能流通使用。

第十七怪 潤格卻有證書伴

XX中心真操蛋,看中書畫家賣作品不好談潤格,忽悠一些書畫家到其中心去培訓,然後給予一個非常好的潤格評定證書和其他證書。

第十八怪 不臨摹只創作

很多所謂的書畫家,作品裡沒有半點傳統,也沒有半點文化。這些人從來不知道臨摹為何物,急於求成,信手而寫,信手而畫,粗俗不堪,在書畫圈中丟盡了臉還渾然不知!

--------------------------------------------------------------------------------------------------------

書畫題款常識

中國畫是融詩文、書法、篆刻、繪畫與一體的綜合藝術,這是中國畫的獨特的藝術傳統。中國畫上題寫的詩文與書法,不僅有助於補充和深化繪畫的意境,同時也豐富了畫面的藝術表現形式,是畫家藉以表達感情、抒發個性、増強繪畫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詩文、書法和繪畫的結合,歷來有“三美”和“三絕”之稱,“三美”、“三絕”是對詩文、書法、繪畫藝術結合的讚譽,也中國畫普遍追求的藝術境界。題款,就是實現詩文、書法、篆刻與繪畫相結合的藝術形式。

題款,又稱落款、款題、題畫、題字。形或稱為款識。

中國畫題款,包含“題”與“款”兩方面內容:在畫面上題寫詩文,叫做“題”。題畫文字,從體裁上分有題畫贊、題畫詩(詞)、題畫記、題畫跋、畫題等。在畫上記寫年月、簽署姓名別號和鈐蓋印章等,稱為“款”。有的款文還記寫籍貫、年齡以及作畫所等等,如系贈人之作,又須寫上受贈者的姓名字型大小、稱謂以及應酬語和謙詞等等,內容與格式變化紛繁。

題款不僅要求詩文精美,同時也要求書法精妙,因此,題款必須在文學和書法上同時具備較高的修養。

中國畫的題款除講究詩情畫意外,一般書年號一般用中國曆干支(歲陽、歲陰) 題款,至於季令,月令,時令、節令,異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風尚。特別是古書畫多採用歲陽、歲陰(即所謂大干支),故列表附於卷末,以備檢索。

第九怪 作品賣得飛機貴

研究一架飛機,耗費的成本之高昂,令人瞠目扥舌。但一張書畫作品,卻賣得比飛機還貴。書畫這麼賺錢,還造什麼飛機,多畫幾幅畫朝外國人買就行了!

第十怪 大師活得像乞丐

兩層意思,一層是一些所謂的“大師”,“裝扮”得像個乞丐,以這種不屑世俗的“態度”騙取關注。另一層意思是,有些藝術家精神上是個乞丐,乞丐站著要飯,藝術家卻是跪著要飯。

第十一怪 兜著文化耍流氓

很多藝術家,其實根本不懂文化是什麼,卻打著有文化的幌子,忽悠不明事理的路人。例如,某一藝術家先給你講一通“文化”,然後再讓你“欣賞”他的作品,如果你說句批評話,招來的是不懂文化的叫駡。再他們心中,有一種文化,是他自認為的是文化。

第十二怪 院長、主席多如雨

各種山寨行業機構以及山寨畫院,為了滿足書畫家的“名”的欲望,賣主席、賣院長、賣博士生導師等稱號。因此,很多書畫家大多有這種證書。有的甚至自己封王封聖,XX第一人等。

第十三怪 文藝批評紅包贊

見報的文藝批評,沒有一個是真正的批評,都是拿了紅包的讚美話。建議文藝批評這個欄目改名叫文藝讚揚得了。

第十四怪 拍賣搞得跟真的一樣

托,不僅僅央視有,拍賣行更時興這個。很多拍賣行搞拍賣,看似成交,其實不過是炒作一場。假賣。而更甚者,卻是賣假,拍賣流傳的齊白石的畫,卻是其一生創作出來作品的數倍。

第十五怪 畫冊多得沒人看

畫冊就像街邊廣告一樣,沒人看。一方面在於藝術家還沒達到水準就急於推出畫冊;一方面在於看一幅知全貌,作品千篇一律毫無看頭。

第十六怪 人人愛往郵政靠

作品被郵政做成郵票,其實是個幌子。真正能做成郵票的藝術家的作品,很少。其餘的不過是郵政創收推出的特殊項目而已,印量有限,且作品郵票不能流通使用。

第十七怪 潤格卻有證書伴

XX中心真操蛋,看中書畫家賣作品不好談潤格,忽悠一些書畫家到其中心去培訓,然後給予一個非常好的潤格評定證書和其他證書。

第十八怪 不臨摹只創作

很多所謂的書畫家,作品裡沒有半點傳統,也沒有半點文化。這些人從來不知道臨摹為何物,急於求成,信手而寫,信手而畫,粗俗不堪,在書畫圈中丟盡了臉還渾然不知!

--------------------------------------------------------------------------------------------------------

書畫題款常識

中國畫是融詩文、書法、篆刻、繪畫與一體的綜合藝術,這是中國畫的獨特的藝術傳統。中國畫上題寫的詩文與書法,不僅有助於補充和深化繪畫的意境,同時也豐富了畫面的藝術表現形式,是畫家藉以表達感情、抒發個性、増強繪畫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詩文、書法和繪畫的結合,歷來有“三美”和“三絕”之稱,“三美”、“三絕”是對詩文、書法、繪畫藝術結合的讚譽,也中國畫普遍追求的藝術境界。題款,就是實現詩文、書法、篆刻與繪畫相結合的藝術形式。

題款,又稱落款、款題、題畫、題字。形或稱為款識。

中國畫題款,包含“題”與“款”兩方面內容:在畫面上題寫詩文,叫做“題”。題畫文字,從體裁上分有題畫贊、題畫詩(詞)、題畫記、題畫跋、畫題等。在畫上記寫年月、簽署姓名別號和鈐蓋印章等,稱為“款”。有的款文還記寫籍貫、年齡以及作畫所等等,如系贈人之作,又須寫上受贈者的姓名字型大小、稱謂以及應酬語和謙詞等等,內容與格式變化紛繁。

題款不僅要求詩文精美,同時也要求書法精妙,因此,題款必須在文學和書法上同時具備較高的修養。

中國畫的題款除講究詩情畫意外,一般書年號一般用中國曆干支(歲陽、歲陰) 題款,至於季令,月令,時令、節令,異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風尚。特別是古書畫多採用歲陽、歲陰(即所謂大干支),故列表附於卷末,以備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