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李書福與馬化騰開啟新年第一懟,大資料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剛剛迎來2018年,“汽車瘋子”李書福就搞了個大事情。

日前,

在正和島舉辦的新年論壇上,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把矛頭懟准了騰訊——“我心裡就想,馬化騰肯定天天都在看我們的微信,因為他都可以看,隨便看。”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對此紛紛站隊。微信給予緊急回應稱,“微信不留存任何使用者的聊天記錄,聊天的內容只存儲在使用者的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上。”

他們到底誰在說謊?互聯網時代,誰來守護我們的隱私安全?

馬化騰看你的微信了嗎?

1月1日,在珠海舉行的2018正和島新年論壇上,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在主題為《企業家的新時代》論壇現場發表演講時稱,目前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個人隱私保護和資訊安全問題。

李書福稱,現在的人幾乎是全部透明的,走在路上到處是攝像頭,

開個車到處都是閃光燈,很亮,稍微一停它就啪啪啪地照,你坐在車裡面幾乎很難回避這個現實。

談及電話、微信的保密問題,李書福表示,“我心裡就想,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我們的微信,因為他都可以看的,隨便看,這些問題非常大。”

李書福這話一出,騰訊迅速通過官方微信作出回應:第一,微信不留存任何使用者的聊天記錄,聊天內容只存儲在使用者的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上;第二,

微信不會將使用者的任何聊天內容用於大資料分析;第三,因微信不存儲、不分析使用者聊天內容的技術模式,傳言中所說“我們天天在看你的微信”純屬誤解。

微信解釋了半天,網友紛紛表示呵呵,有的人甚至認為,“不留存”並不等同於“看不到”。

說來也是巧合,這事發生之前,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曾在2017年底的全球財富論壇上非常自豪地表示,

騰訊通過十億張照片的大資料,已掌握幾乎每個中國人的長相變化,能預測未來樣貌。騰訊有一個更強大的能力,幾乎掌握了每個中國人過去十幾年來的面容變化,因為很多人從年輕開始,就一直在騰訊的平臺上傳照片。所以,騰訊甚至可以預測其老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頭條菌表示,大資料真厲害,不用留存就能給讀者畫像。

大資料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我們經常接到各類推銷電話,對方把你的喜好了若指掌,這讓人不寒而慄。然而,大資料面前,人的生活軌跡確實沒啥秘密可言。作為工具的電腦、手機,像是盯著我們的眼睛,讓不少人有種說不出的不自在感。

移動互聯與大資料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機構積極收集客戶個人資訊,形成龐大資料庫。正因如此,在不遠的未來,或許洩露隱私不再是最危險的事情,被預知將變得更加可怕。

舉個身邊的例子,當你在淘寶買東西時,系統會推薦給你最近關注的比較多的東西,這些東西呢,讓你絕對一見傾心。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系統記住了你的流覽記錄,然後根據記錄的資料,給你做了更具有針對性的推薦。這個時候,究竟是你自己想買東西呢,還是系統認為你該買東西?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以此來否定大資料時代。

為了生活便利讓渡一部分個人資訊,可能是資訊社會必然出現的發展形態。無論是分享經濟,還是雲計算,在方便你我生活的同時,恰恰建立在資訊和資料的廣泛共用之上。

未來,或許有更多的個人資訊將成為玻璃房間中的擺件。那麼,該如何保護個人的隱私尊嚴和生活場景的舒適度呢?

頭條菌認為,保護個人隱私要依靠對個人資訊的精細化管理,既要通過法律法規為個人資訊使用設置底線,又要讓掌握資料的機構減少個人資訊的不必要曝光。在這一過程中,建立可以追溯的個人資訊保護鏈條,防止資訊洩露無從查起。

奧地利教授維克托在《大資料時代》有一次非常精闢的闡述:“如果大資料分析完全正確,那麼我們的未來會被精准的預測,因此在未來,我們不僅會失去選擇的權利,而且會按照預測行動,如果精准的預測成為現實的話,我們也就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失去了自由選擇生活的權利,既然我們別無選擇,那麼我們也就不需要承擔責任,這不是很諷刺嗎?”

形成龐大資料庫。正因如此,在不遠的未來,或許洩露隱私不再是最危險的事情,被預知將變得更加可怕。

舉個身邊的例子,當你在淘寶買東西時,系統會推薦給你最近關注的比較多的東西,這些東西呢,讓你絕對一見傾心。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系統記住了你的流覽記錄,然後根據記錄的資料,給你做了更具有針對性的推薦。這個時候,究竟是你自己想買東西呢,還是系統認為你該買東西?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以此來否定大資料時代。

為了生活便利讓渡一部分個人資訊,可能是資訊社會必然出現的發展形態。無論是分享經濟,還是雲計算,在方便你我生活的同時,恰恰建立在資訊和資料的廣泛共用之上。

未來,或許有更多的個人資訊將成為玻璃房間中的擺件。那麼,該如何保護個人的隱私尊嚴和生活場景的舒適度呢?

頭條菌認為,保護個人隱私要依靠對個人資訊的精細化管理,既要通過法律法規為個人資訊使用設置底線,又要讓掌握資料的機構減少個人資訊的不必要曝光。在這一過程中,建立可以追溯的個人資訊保護鏈條,防止資訊洩露無從查起。

奧地利教授維克托在《大資料時代》有一次非常精闢的闡述:“如果大資料分析完全正確,那麼我們的未來會被精准的預測,因此在未來,我們不僅會失去選擇的權利,而且會按照預測行動,如果精准的預測成為現實的話,我們也就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失去了自由選擇生活的權利,既然我們別無選擇,那麼我們也就不需要承擔責任,這不是很諷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