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探春遠嫁、香菱早逝……曹雪芹在寫“占花名”時,藏了哪些線索?

封面新聞記者 張路延

《紅樓夢》人多,撞生日不足為奇,正如探春所說: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個月,月月有幾個生日。人多了,便這等巧,也有三個一日,兩個一日的。

生辰雖多,礙於筆墨,

鋪陳開的也只有幾人,鳳姐、寶釵、寶玉算著墨多的,其中最重的還數寶玉,足足寫了兩回,從第六十二回寫到六十三回,這次過生,也是撞得最多的一次,過生日的不只是他,還有薛寶琴、邢岫煙、平兒,四人皆是同一日。

日子,當然也有講究。以周汝昌為代表的紅學家,認為賈寶玉生日為四月二十六日,包括探春送鞋、張道士送禮可佐證,此處不展開。

贊同這個說法,畢竟“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

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眾花皆卸,花神退位,寶玉這場群芳宴,喜樂推到了極致,這之後的行文,也有走向冷清、花事了的意思。

這場生辰,白天就鬧騰的夠嗆,射覆、拇戰,雅俗共賞,不亦樂乎。然而大家還不足興,到了晚上,怡紅院夜宴,偷偷把姑娘們請來,十二釵正冊、副冊齊坐一堂,玩起了占花名。

占花名有點像賈寶玉翻薄命司,年少不經事時,

他無意翻開薄冊,洞悉女兒們前途未來。占花名,則是女兒們把自己的命運一根根掣了出來,宛如曹雪芹和讀者玩猜謎遊戲,一個個拋出的線索。

頭一個抽的是薛寶釵,簽上畫著一支牡丹,題著"豔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一句唐詩:任是無情也動人,出自羅隱的《牡丹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任是無情也動人”形容寶釵很貼切的,平常她就是不愛脂粉的人,穿家常的衣裳,家裡雖是皇商,各種新巧宮花都不缺,卻都拿來送給了姊妹們,閨房也是如雪洞一般,引得賈母嘲笑自己要去住馬圈。但她卻也是臉如銀盆,

眼似水杏,別有一番嫵媚,一段雪白臂膀惹得寶玉只恨自己沒福氣摸。

此詩還提了一句芙蓉,無從可避,芙蓉是暗指林黛玉的,似乎可以引出三角戀敗北的暗示,只是沒有贏家,看最後一句“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牡丹也是會被辜負的,那就是寶玉。

寶釵擲後,輪到探春,她是一枝杏花,寫著"瑤池仙品"四字,詩雲:日邊紅杏倚雲栽,出自高蟾《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用“瑤池仙品”來說探春是很好的,雖然是庶出,卻是一朵又紅又香的玫瑰花,才貌俱佳,理家管事也有一手,只是花兒有刺扎手。

說她“得此簽者,必得貴婿”是好的結局,只是或許並不像碧桃、紅杏如此受眷顧,也有點像東風未開的芙蓉,她躲不過遠嫁的命運,判詞裡,寫她: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她寫半闕柳絮詞時也有伏筆: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探春之後,是李紈掣,畫著一枝老梅,寫著"霜曉寒姿"四字,舊詩是:竹籬茅舍自甘心,出自王淇的《梅》: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李氏是賈珠之妻,賈珠死得早,只有一個幼子賈蘭陪她度日,但她卻是波瀾不驚。她跟大觀園姊妹不同,並不十分讀書,從小讀的是《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這一類書,對封建禮教是心悅誠服的,書裡寫她雖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一句“竹籬茅舍自甘心”形容她是很恰當,難怪她自己看了,也會說“真有趣,你們擲去罷,我只自吃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只是李紈並非無趣之人,她也會來占花名,也會執掌詩社,她把其他情感“槁木死灰”,不過是“自甘心”而已。

她之後,該湘雲掣,畫著一枝海棠,題著"香夢沉酣"四字,那句詩是:只恐夜深花睡去,出自蘇軾《海棠》:

東風嫋嫋泛崇光, 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趕巧白天時,湘雲喝醉了,枕了一包花瓣睡著在石頭上,所以林黛玉會打趣把夜深換作石涼更貼切,此處對應也算是有趣。同時,海棠還形容過另一位美人,那就是楊貴妃,她曾酒醉,唐玄宗召她前來,她行動不穩,被形容為“海棠春睡”。

這首海棠詩,據說是蘇東坡的自比,他當時被貶去黃州,雖如海棠一樣泛崇光,卻也擔心被黑暗吞噬,希望有蠟燭照亮。只是無論楊貴妃還是蘇東坡,都有黑暗吞噬的命運,湘雲也不例外,判詞說她“雲散高唐,水涸湘江”,作者心疼她,也只能此處燒高燭照紅妝了。

湘雲後是麝月,是一枝荼蘼花,題著"韶華勝極"四字,寫著一句舊詩:開到荼蘼花事了,出自王琪《春暮遊小園》 :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縻花事了, 絲絲天棘出莓牆。

韶華勝極,盛極必衰,賈寶玉是喜聚不喜散的,所以才會說“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輩子了”。

麝月抽到荼蘼花,也是命中註定,賈寶玉生日是眾花皆卸,花神退位之時,麝月的荼蘼花也是春末的花,正如蘇軾詩裡說“荼縻不爭春,寂寞開最晚”,都是諸芳盡的時節。紅樓女兒們一個個“萬豔同悲”時,留在寶玉身邊的應該是麝月,之前的篦頭,和後來“好歹留著麝月”都是線索。

麝月後該香菱,是一根並蒂花,題著"聯春繞瑞",一句詩是: 連理枝頭花正開,出自朱淑真《落花》:

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

願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香菱這並蒂花,指的誰,一直有紛爭,多是指官配薛蟠,也有說賈寶玉的,畢竟上一節幾日剛鬥草,香菱有夫妻穗,還被取消,弄濕了裙子,賈寶玉正好拿了並蒂菱,幫了她一把,猶如上次給平兒理妝一般,這種情意仍然只是簡單的情意,賈寶玉之憐是博愛的,而香菱又不失天真質樸,所以並蒂應該還是向著薛蟠的,你看那一句:可別告訴你哥哥。

只是香菱的柔情只是錯付,朱淑真丈夫不愛她,薛蟠也不懂愛人,見一個愛一個,還只是皮膚濫淫,“願教青帝常為主”是不可能了,更可怕還有“妒花風雨便相催”,夏金桂是頭一等妒婦,高鶚續寫她毒死自己,香菱扶正不一定是曹公本意,且看判詞“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香菱應該是被夏金桂所害,早早而亡。

香菱之後,終於輪到了林黛玉,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舊詩是:莫怨東風當自嗟,出自出自歐陽修的《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

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

絕色天下無,一失再難得。

雖能殺畫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能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

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

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

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

恰巧的是,《五美吟》裡,林黛玉也寫過王昭君,薛寶釵還誇她寫出了新意味,這裡倒也是呼應,不過這一句“莫怨春風當自嗟”,被更多認為是化了剛才形容探春的詩,也就是: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這明顯指的才是芙蓉,不過從整部《紅樓夢》來說,把林黛玉比作花時極少,本是一顆絳珠草,卻有不減花容的楚楚風姿,後來挑住所,選的也是竹子多的瀟湘館,探春他們也叫她瀟湘妃子,比作花,這還是頭一回。

賈寶玉喜歡晴雯,這一次占花名卻沒有她的份,明明開場時她說過“正是早已想弄這個頑意兒”,不寫,可能是她與林黛玉撞了,她本來眉眼就有些像林黛玉的,刻薄小性也是,後來她去世了,小丫頭騙賈寶玉說她當了花神,賈寶玉問是什麼花,恰好這是八月時節,園中池上芙蓉正開,就謅了一個芙蓉花。於是,賈寶玉寫了《芙蓉女兒誄》給她,念著念著,林黛玉從芙蓉花裡走了出來,剛好呼應。

只是芙蓉花,還有木芙蓉、水芙蓉之爭,擁護派都有各自說法,個人偏向木芙蓉,薛寶釵冷香丸裡提過“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水芙蓉(荷花)和芙蓉是分開的,寶玉的誄文也是掛於芙蓉枝上,都是木芙蓉的格調,木芙蓉也有拒霜花之稱,有其傲骨,而林妹妹仿佛是不喜歡花落于水的,看她葬花就知,她要“質本潔來還潔去”。

為什麼要用莫怨東風當自嗟,而不是不向東風怨未開,或許還因為前麵點出了一句話:紅顏勝人多薄命,林妹妹的命運也點明了……

最後一個寫的是襲人,是一枝桃花,題著"武陵別景"四字,舊詩寫著是:桃紅又是一年春,出自謝枋《慶全庵桃花》: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襲人和寶玉,明裡暗裡了多年,卻是沒有修成正果,判詞早有定論:堪羨優伶有福 誰知公子無緣,曹雪芹生怕大家看不懂,還特意交待了一次蔣玉菡的大紅汗巾,賈寶玉又系到了襲人身上,所以,這裡“尋得桃源好避秦”也很貼切,暗喻了賈府敗落後,襲人嫁給蔣玉菡的歸宿,即便桃紅又是一年春,綠葉成蔭子滿枝,今生也是公子無緣了。

也有點像東風未開的芙蓉,她躲不過遠嫁的命運,判詞裡,寫她: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她寫半闕柳絮詞時也有伏筆: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探春之後,是李紈掣,畫著一枝老梅,寫著"霜曉寒姿"四字,舊詩是:竹籬茅舍自甘心,出自王淇的《梅》: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李氏是賈珠之妻,賈珠死得早,只有一個幼子賈蘭陪她度日,但她卻是波瀾不驚。她跟大觀園姊妹不同,並不十分讀書,從小讀的是《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這一類書,對封建禮教是心悅誠服的,書裡寫她雖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一句“竹籬茅舍自甘心”形容她是很恰當,難怪她自己看了,也會說“真有趣,你們擲去罷,我只自吃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只是李紈並非無趣之人,她也會來占花名,也會執掌詩社,她把其他情感“槁木死灰”,不過是“自甘心”而已。

她之後,該湘雲掣,畫著一枝海棠,題著"香夢沉酣"四字,那句詩是:只恐夜深花睡去,出自蘇軾《海棠》:

東風嫋嫋泛崇光, 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趕巧白天時,湘雲喝醉了,枕了一包花瓣睡著在石頭上,所以林黛玉會打趣把夜深換作石涼更貼切,此處對應也算是有趣。同時,海棠還形容過另一位美人,那就是楊貴妃,她曾酒醉,唐玄宗召她前來,她行動不穩,被形容為“海棠春睡”。

這首海棠詩,據說是蘇東坡的自比,他當時被貶去黃州,雖如海棠一樣泛崇光,卻也擔心被黑暗吞噬,希望有蠟燭照亮。只是無論楊貴妃還是蘇東坡,都有黑暗吞噬的命運,湘雲也不例外,判詞說她“雲散高唐,水涸湘江”,作者心疼她,也只能此處燒高燭照紅妝了。

湘雲後是麝月,是一枝荼蘼花,題著"韶華勝極"四字,寫著一句舊詩:開到荼蘼花事了,出自王琪《春暮遊小園》 :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縻花事了, 絲絲天棘出莓牆。

韶華勝極,盛極必衰,賈寶玉是喜聚不喜散的,所以才會說“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輩子了”。

麝月抽到荼蘼花,也是命中註定,賈寶玉生日是眾花皆卸,花神退位之時,麝月的荼蘼花也是春末的花,正如蘇軾詩裡說“荼縻不爭春,寂寞開最晚”,都是諸芳盡的時節。紅樓女兒們一個個“萬豔同悲”時,留在寶玉身邊的應該是麝月,之前的篦頭,和後來“好歹留著麝月”都是線索。

麝月後該香菱,是一根並蒂花,題著"聯春繞瑞",一句詩是: 連理枝頭花正開,出自朱淑真《落花》:

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

願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香菱這並蒂花,指的誰,一直有紛爭,多是指官配薛蟠,也有說賈寶玉的,畢竟上一節幾日剛鬥草,香菱有夫妻穗,還被取消,弄濕了裙子,賈寶玉正好拿了並蒂菱,幫了她一把,猶如上次給平兒理妝一般,這種情意仍然只是簡單的情意,賈寶玉之憐是博愛的,而香菱又不失天真質樸,所以並蒂應該還是向著薛蟠的,你看那一句:可別告訴你哥哥。

只是香菱的柔情只是錯付,朱淑真丈夫不愛她,薛蟠也不懂愛人,見一個愛一個,還只是皮膚濫淫,“願教青帝常為主”是不可能了,更可怕還有“妒花風雨便相催”,夏金桂是頭一等妒婦,高鶚續寫她毒死自己,香菱扶正不一定是曹公本意,且看判詞“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香菱應該是被夏金桂所害,早早而亡。

香菱之後,終於輪到了林黛玉,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舊詩是:莫怨東風當自嗟,出自出自歐陽修的《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

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

絕色天下無,一失再難得。

雖能殺畫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能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

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

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

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

恰巧的是,《五美吟》裡,林黛玉也寫過王昭君,薛寶釵還誇她寫出了新意味,這裡倒也是呼應,不過這一句“莫怨春風當自嗟”,被更多認為是化了剛才形容探春的詩,也就是: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這明顯指的才是芙蓉,不過從整部《紅樓夢》來說,把林黛玉比作花時極少,本是一顆絳珠草,卻有不減花容的楚楚風姿,後來挑住所,選的也是竹子多的瀟湘館,探春他們也叫她瀟湘妃子,比作花,這還是頭一回。

賈寶玉喜歡晴雯,這一次占花名卻沒有她的份,明明開場時她說過“正是早已想弄這個頑意兒”,不寫,可能是她與林黛玉撞了,她本來眉眼就有些像林黛玉的,刻薄小性也是,後來她去世了,小丫頭騙賈寶玉說她當了花神,賈寶玉問是什麼花,恰好這是八月時節,園中池上芙蓉正開,就謅了一個芙蓉花。於是,賈寶玉寫了《芙蓉女兒誄》給她,念著念著,林黛玉從芙蓉花裡走了出來,剛好呼應。

只是芙蓉花,還有木芙蓉、水芙蓉之爭,擁護派都有各自說法,個人偏向木芙蓉,薛寶釵冷香丸裡提過“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水芙蓉(荷花)和芙蓉是分開的,寶玉的誄文也是掛於芙蓉枝上,都是木芙蓉的格調,木芙蓉也有拒霜花之稱,有其傲骨,而林妹妹仿佛是不喜歡花落于水的,看她葬花就知,她要“質本潔來還潔去”。

為什麼要用莫怨東風當自嗟,而不是不向東風怨未開,或許還因為前麵點出了一句話:紅顏勝人多薄命,林妹妹的命運也點明了……

最後一個寫的是襲人,是一枝桃花,題著"武陵別景"四字,舊詩寫著是:桃紅又是一年春,出自謝枋《慶全庵桃花》: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襲人和寶玉,明裡暗裡了多年,卻是沒有修成正果,判詞早有定論:堪羨優伶有福 誰知公子無緣,曹雪芹生怕大家看不懂,還特意交待了一次蔣玉菡的大紅汗巾,賈寶玉又系到了襲人身上,所以,這裡“尋得桃源好避秦”也很貼切,暗喻了賈府敗落後,襲人嫁給蔣玉菡的歸宿,即便桃紅又是一年春,綠葉成蔭子滿枝,今生也是公子無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