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教育孩子時,非常容易碰見的五大誤區,作為家長,你中了幾條?

文/科科

現在的家長普遍都重視孩子的教育,經常聽一些教育講座和名家分享,但是大多數人卻很難把孩子培養成他們認為和想像的那樣,這是為什麼?

原因只有兩個,一是執行不到位,

甚至不作為,不想做,不願意做,期望孩子自己變好;二是聽到的講座是錯誤的,接受的理論是有誤區的。

這兩個後果其實都很可怕,而後者又高於前者,因為這耽誤的不單單是時間,還有孩子的機會。

所以,做為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識別這些誤區,那麼都有哪些?

誤區一:開發右腦

記得以前總看到這樣的廣告:孩子學習一般用左腦,而開發右腦能顯著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開發智力,然後就開始介紹所謂的課程。

其實,一個人的大腦活動是左腦和右腦共同參與的,並不是說左腦就負責邏輯思維,右腦就負責圖像思維,真實情況是左腦和右腦有各自擅長的部分,而孩子真正動腦思考時是同時協同作用。

所以,要想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建議多做一些促進發散思維的事情,比如玩一些發散思維類遊戲。

誤區二:記憶術

很多書和課程教孩子提升記憶力的技巧,

統稱為超級記憶術,這些記憶術有沒有用呢?是有的,但是並非通用的記憶技巧,比如速記,背圓周率等等,而且大多數所謂的記憶術只是類似於諧音、圖形關聯等,並不觸及語義資訊的處理。

孩子的記憶能力本身是很強的,加之一些記憶技巧確實很有用,但實用性卻不夠,表演一下還綽綽有餘,但是記憶是學習能力的根本體現,必須有深度的、通用的、科學的記憶方法。

關於記憶力提升,曾經寫過一篇專門的文章,這裡不做系統闡述,只引用Dr.魏總結過的十六字秘訣:重複越多、聯結越多、越會分塊,記得越牢。

誤區三:快樂教育

近年來提倡快樂教育,就是說不要給孩子多加一些壓力,多玩少學,不然孩子將來會有陰影。

然而腦科學認為,孩子不經過任何的練習,是不可能精通任何腦力活動的,道理很簡單,數學題不練光聽,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

練習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低級思考自動化,給更高級思考留空間,這也是練習的意義,不然孩子怎麼增加知識和能力?

當然,練習並非只是“練”而已,而要注意節奏、方法、領域和目的,沒有這些,孩子無法取得進步。

誤區四:多元智慧

現在有很多教育機構宣傳多元智慧理論,認為人有八大智慧,不能單憑智商來判斷一個人的智力,這個其實是一個被多數人接受的個人觀點,

並非嚴格的科學理論,而在認知科學和腦科學裡,智力也不是這麼分的。

多元智慧雖然有些觀點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捧為金科玉律,家長如果完全信奉只會誤導孩子,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參加這些舉著多元智慧大旗的機構,他們會測試孩子的智力類型,這顯然是靠不住的。

所以,與其花時間參加測試不如讓孩子學習多元化的思維過程,這比知道屬於什麼智力類型有用得多,畢竟大腦也是會生長的。

誤區五:情商

以前的人往往大多講智商,這也是中國教育的側重點,而現在多數人開始講情商的重要性,有的甚至認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這個說法來自科普作家戈爾曼的主觀認定,並非來自科學研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情商與智商密不可分,智商高的人情商也不差。

而且,情商的概念很複雜,很容易被誤讀,這無疑會對孩子的教育造成重大偏差,必須警惕。

其實,多數家長關心孩子的並非情商,而是人際交往,這些被統稱為“社會情緒技能”,所以,要想提高這部分能力,必須知道孩子的具體表現是什麼,真的欠缺哪些能力,這才是對症下藥的前提。

以上就是列舉的家長們常見的教育誤區,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必須時刻注意,保持理智比什麼都重要,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畢竟大腦也是會生長的。

誤區五:情商

以前的人往往大多講智商,這也是中國教育的側重點,而現在多數人開始講情商的重要性,有的甚至認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這個說法來自科普作家戈爾曼的主觀認定,並非來自科學研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情商與智商密不可分,智商高的人情商也不差。

而且,情商的概念很複雜,很容易被誤讀,這無疑會對孩子的教育造成重大偏差,必須警惕。

其實,多數家長關心孩子的並非情商,而是人際交往,這些被統稱為“社會情緒技能”,所以,要想提高這部分能力,必須知道孩子的具體表現是什麼,真的欠缺哪些能力,這才是對症下藥的前提。

以上就是列舉的家長們常見的教育誤區,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必須時刻注意,保持理智比什麼都重要,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