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又一中國品牌拿下2018年FIFA世界盃官方贊助

文/金錯刀

最近關於足球的兩個話題非常撩人情緒,

一是世界盃亞洲預選賽上國足讓人喜憂參半的表現,二是中國企業砸重金爭奪國際足聯贊助商的豪情。

國足在接下來比賽中會不會掉鏈子還未可知,但是中國企業在資本層面的衝鋒陷陣可沒輸面子。

繼去年3月萬達加入了愛迪達、可口可樂等公司的行列成為了國際足聯頂級贊助商之後,

4月6日,海信集團正式宣佈成為2018 俄羅斯世界盃官方贊助商,贊助預計達上億美元。這意味著海信將與萬達同框,出現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上。

據我所知,國際足聯的贊助商分為三個級別,6到8個席位留給“國際足聯合作夥伴”,也就是頂級贊助商。海信拿到的是第二級別 FIFA 世界盃贊助商(FIFA World Cup Sponsors)資格,可以在全球範圍內使用和推廣 FIFA 世界盃和聯合會杯相關商標。

FIFA 贊助商體系

要知道,過去世界盃頂級贊助商由美國品牌一統天下,2018年起這樣的局面將得到改變。

很多刀友可能會說,將錢砸在一項我們並不是特別擅長的體育運動上面,值嗎?

在我看來,能在世界頂級賽事“露臉”是極具性價比的一件事情。

其實,在體育行銷上砸錢,已經成為中國努力走出國門的國產品牌的共識。

比如此次拿下世界盃頂級贊助商的海信,並非是其第一次在全球頂級賽事上露臉。海信曾在2016年簽下歐足聯(UEFA),成為歐足聯56年來首個來自中國的頂級贊助商。為了這份和歐足聯為期2年合約,海信砸下4000萬到6000萬歐元才獲得和可口可樂、麥當勞等歐足聯長期合作夥伴共同出現在賽場內的資格。

每場比賽中,海信廣告將出現8分鐘。

當時海信在歐洲杯投放了一個在國內“違反廣告法”的廣告,“中國第一”這樣在中國不能用的廣告語,一時間刷爆社交媒體。

海信方面介紹稱,歐洲杯的時候有9.58億人次通過電視觀看了直播,在小組賽36場比賽中,海信平均每場廣告露出8分鐘,

比賽直播鏡頭每場捕捉海信廣告時間約為2~3分鐘。全球230個轉播國家中,僅CCTV5的廣告露出價值就超過3億元,歐洲杯開賽12天已經收回成本,堪稱中國品牌國際化的里程碑式事件。

從這個角度來看,三四億的贊助費確實很貴,但也的確超值。吃到了歐洲杯甜頭,海信此次繼續加碼,豪賭2018世界盃。

俄羅斯世界盃,贊助方早打好了如意算盤。俄羅斯世界盃的比賽都在晚上8點—12點,是球迷看球喝啤酒的黃金時間,巴西世界盃很多比賽在半夜,國內的球市久已經很火,俄羅斯世界盃肯定不輸于巴西世界盃。

雖然目前中國隊只存在理論出線的可能——烏茲別克不能贏球,中國全贏下後面三場比賽……但是夢想還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萬一中國隊出線了,萬達、海信的這個贊助絕對物超所值。

即便國足無緣出席,中國資本的強勢出擊一時難以激起球迷的熱情。但既然還在佈局階段,其著眼的就不會只是眼前得失。就在球迷們繼續對國足發洩不滿的同時,有些環境因素可能正在靜靜地產生積極變化。

其實在體育行銷方面,讓我比較感歎的是中國手機廠商金立。金立是連續11年是中國圍甲聯賽主贊助商,即使公司遇到低谷也沒放棄支持。11年裡,中國圍棋漸漸走出低谷,發展蒸蒸日上,期間共有13位中國籍圍甲棋手24次獲得世界冠軍。在谷歌阿法狗大戰李世石結果出來的同天,金立簽下世界圍棋第一人的柯潔九段作為代言人,金立對這項運動貢獻了不少,而圍棋也終於為金立帶來了回報。

圍棋這樣的“靜體育”,都有企業做如此長線的贊助,中國企業贊助足球賽事,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所以,在體育賽事上下注,是一個長線投資,習大大曾說過:“中國世界盃出線、舉辦世界盃比賽及獲得世界盃冠軍是我的三個願望。”“這看起來比較遙遠,但是還得講啊,你沒有這個夢想,也不去想,就根本達不到,你想了才有這可能。”

就算這次國足不出線,如果有中國企業能持續在世界盃這樣頂級賽事上露臉,中國品牌和中國足球總有一天能共同亮相世界盃競技場吧。

體育現在是全球最具發展空間的行業,而且是展現健康、活力、積極向上的平臺,體育作為近兩年以來中國市場的熱門概念,一直是中國的企業家和投資人們重點佈局的產業。是當之無愧的“風口”。所以相對應的,海外體育產業的投資自然而然也在近兩年呈現上升趨勢。國家體育總局對體育贊助的定義為“企業通過對體育組織、體育活動的經費、資源的支持以達到企業獲利的行為。”

而足球則是風口上的風口。“足球皇帝”貝肯鮑爾曾說:“在綠茵場上滾動的不是足球,而是黃金。”所以不管是萬達、海信贊助世界盃;阿裡入股恒大足球,贊助世俱杯還是華人文化入股英國城市集團....中國資本的發展速度實在是遠遠超過中國足球的進步水準,而社會從上到下又偏偏對足球寄予厚望,那麼現在由中國資本來拉中國足球一把幾乎就是必然選擇。

根據體育BANK不完全統計,2015年第四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簽約並宣佈的海外賽事贊助一共有19起,其中被贊助最多的賽事專案為足球,共計10起。

中國企業大規模參與國際足球資本運作,原因很多:一是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有其特殊的魅力和強大的感召力;國家層面的利好政策如國務院46號檔和足改方案的出臺,使眾多企業進入這個產業是必然之舉;三是足球在中國猶如扶不起的阿斗,多少年來國字型大小成績始終難盡如人意。但是在足球大環境趨好的情況下,在足球系統工程逐步搭建的情況下,足球成績變好直至國足再進世界盃、中國舉辦世界盃都將成為一個必然。眾多中國企業的介入一定是在加快這一進程。

當年之所以由韓國和日本代表亞洲第一次承辦世界盃,並非因為兩國足球水準已經冠絕亞洲。尤其在確定舉辦權歸屬的時候,日本甚至還從未有過闖入世界盃的經歷,其足球水準的外界評價未必高過中國。之所以韓日兩國能夠成為2002年世界盃的舉辦方,背後依靠的還是現代、豐田等財團的鼎力支持。早在申辦世界盃之前,這些財團早已通過各種途徑成為國際足聯的合作夥伴,正是建立在資本力量多年佈局的基礎上,韓日成為世界盃東道主才會顯得那麼順理成章,而2002年世界盃的成功舉辦,又成為兩國足球實現新一輪飛躍的契機。

在這樣的背景下,資本行銷就成了推動中國足球崛起的重要因素,足球氛圍起來了,優質的資源起來了,未來肯定是有希望的——中國足球這十多年不景氣,很大的原因是中國踢球的人太少,日本韓國註冊的足球運動員都十萬以上,我們國家最低的時候只有3000-5000,連教踢球的老師都不太懂足球,這樣的情況下,單純找蔡乒乓和足協背鍋也沒有意義。

毫無疑問,行銷的力量會推動整個民眾對足球的參與度,我就不相信這麼繼續砸下去,中國出不了一個比韓國日本強的國家隊

當然,中國企業爭奪賽事資源,他們的訴求也遠不止“露臉”或者單純為中國足球營造氛圍那麼簡單。

贊助頂級賽事,無論是萬達還是海信,一定脫離不了一個關鍵字:國際化

去產能、轉型是當下中國企業談論最多的話題,贊助世界盃這也是萬達未來一次非常重要的轉型,也是萬達國際化的一次重要佈局。而在家電行業,競爭已經呈現出白熱化的趨勢,開拓國際市場成為國產品牌的一條必經之路。海信花大力氣贊助頂級賽事,可以說是順理成章。

單從行銷層面來講,在體育極其發達的西方國家,和其他的行銷手段相比,體育行銷能夠迅速跨越國家、語言甚至意識形態的障礙,更容易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早在2008年,海信就開始重金打造海外體育行銷戰略。同年,海信宣佈與澳網合作至今。此後,海信先後贊助F1澳大利亞大獎賽、F1紅牛車隊、澳大利亞國家籃球聯盟等項目,使得海信迅速被澳大利亞主流社會接納。

據澳洲權威調查機構2016年的一份報告資料顯示,海信電視2016年8月在澳洲的市場份額達到19.3%,奪得當月電視銷量冠軍,這是中國家電品牌首次在發達國家全面戰勝日韓品牌。2016年9月和10月,海信電視再以19.9%、19.6%的份額蟬聯澳洲市場第一。

可口可樂、索尼、三星等眾多的國際巨頭,都是依託著大賽贊助實現國際化的華麗轉身,國際化的品牌必經之路就是頂級賽事行銷,如今中國品牌也走上了這條路。

中國品牌已經按捺不住洪荒之力了,中國足球爭點氣可好?

是球迷看球喝啤酒的黃金時間,巴西世界盃很多比賽在半夜,國內的球市久已經很火,俄羅斯世界盃肯定不輸于巴西世界盃。

雖然目前中國隊只存在理論出線的可能——烏茲別克不能贏球,中國全贏下後面三場比賽……但是夢想還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萬一中國隊出線了,萬達、海信的這個贊助絕對物超所值。

即便國足無緣出席,中國資本的強勢出擊一時難以激起球迷的熱情。但既然還在佈局階段,其著眼的就不會只是眼前得失。就在球迷們繼續對國足發洩不滿的同時,有些環境因素可能正在靜靜地產生積極變化。

其實在體育行銷方面,讓我比較感歎的是中國手機廠商金立。金立是連續11年是中國圍甲聯賽主贊助商,即使公司遇到低谷也沒放棄支持。11年裡,中國圍棋漸漸走出低谷,發展蒸蒸日上,期間共有13位中國籍圍甲棋手24次獲得世界冠軍。在谷歌阿法狗大戰李世石結果出來的同天,金立簽下世界圍棋第一人的柯潔九段作為代言人,金立對這項運動貢獻了不少,而圍棋也終於為金立帶來了回報。

圍棋這樣的“靜體育”,都有企業做如此長線的贊助,中國企業贊助足球賽事,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所以,在體育賽事上下注,是一個長線投資,習大大曾說過:“中國世界盃出線、舉辦世界盃比賽及獲得世界盃冠軍是我的三個願望。”“這看起來比較遙遠,但是還得講啊,你沒有這個夢想,也不去想,就根本達不到,你想了才有這可能。”

就算這次國足不出線,如果有中國企業能持續在世界盃這樣頂級賽事上露臉,中國品牌和中國足球總有一天能共同亮相世界盃競技場吧。

體育現在是全球最具發展空間的行業,而且是展現健康、活力、積極向上的平臺,體育作為近兩年以來中國市場的熱門概念,一直是中國的企業家和投資人們重點佈局的產業。是當之無愧的“風口”。所以相對應的,海外體育產業的投資自然而然也在近兩年呈現上升趨勢。國家體育總局對體育贊助的定義為“企業通過對體育組織、體育活動的經費、資源的支持以達到企業獲利的行為。”

而足球則是風口上的風口。“足球皇帝”貝肯鮑爾曾說:“在綠茵場上滾動的不是足球,而是黃金。”所以不管是萬達、海信贊助世界盃;阿裡入股恒大足球,贊助世俱杯還是華人文化入股英國城市集團....中國資本的發展速度實在是遠遠超過中國足球的進步水準,而社會從上到下又偏偏對足球寄予厚望,那麼現在由中國資本來拉中國足球一把幾乎就是必然選擇。

根據體育BANK不完全統計,2015年第四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簽約並宣佈的海外賽事贊助一共有19起,其中被贊助最多的賽事專案為足球,共計10起。

中國企業大規模參與國際足球資本運作,原因很多:一是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有其特殊的魅力和強大的感召力;國家層面的利好政策如國務院46號檔和足改方案的出臺,使眾多企業進入這個產業是必然之舉;三是足球在中國猶如扶不起的阿斗,多少年來國字型大小成績始終難盡如人意。但是在足球大環境趨好的情況下,在足球系統工程逐步搭建的情況下,足球成績變好直至國足再進世界盃、中國舉辦世界盃都將成為一個必然。眾多中國企業的介入一定是在加快這一進程。

當年之所以由韓國和日本代表亞洲第一次承辦世界盃,並非因為兩國足球水準已經冠絕亞洲。尤其在確定舉辦權歸屬的時候,日本甚至還從未有過闖入世界盃的經歷,其足球水準的外界評價未必高過中國。之所以韓日兩國能夠成為2002年世界盃的舉辦方,背後依靠的還是現代、豐田等財團的鼎力支持。早在申辦世界盃之前,這些財團早已通過各種途徑成為國際足聯的合作夥伴,正是建立在資本力量多年佈局的基礎上,韓日成為世界盃東道主才會顯得那麼順理成章,而2002年世界盃的成功舉辦,又成為兩國足球實現新一輪飛躍的契機。

在這樣的背景下,資本行銷就成了推動中國足球崛起的重要因素,足球氛圍起來了,優質的資源起來了,未來肯定是有希望的——中國足球這十多年不景氣,很大的原因是中國踢球的人太少,日本韓國註冊的足球運動員都十萬以上,我們國家最低的時候只有3000-5000,連教踢球的老師都不太懂足球,這樣的情況下,單純找蔡乒乓和足協背鍋也沒有意義。

毫無疑問,行銷的力量會推動整個民眾對足球的參與度,我就不相信這麼繼續砸下去,中國出不了一個比韓國日本強的國家隊

當然,中國企業爭奪賽事資源,他們的訴求也遠不止“露臉”或者單純為中國足球營造氛圍那麼簡單。

贊助頂級賽事,無論是萬達還是海信,一定脫離不了一個關鍵字:國際化

去產能、轉型是當下中國企業談論最多的話題,贊助世界盃這也是萬達未來一次非常重要的轉型,也是萬達國際化的一次重要佈局。而在家電行業,競爭已經呈現出白熱化的趨勢,開拓國際市場成為國產品牌的一條必經之路。海信花大力氣贊助頂級賽事,可以說是順理成章。

單從行銷層面來講,在體育極其發達的西方國家,和其他的行銷手段相比,體育行銷能夠迅速跨越國家、語言甚至意識形態的障礙,更容易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早在2008年,海信就開始重金打造海外體育行銷戰略。同年,海信宣佈與澳網合作至今。此後,海信先後贊助F1澳大利亞大獎賽、F1紅牛車隊、澳大利亞國家籃球聯盟等項目,使得海信迅速被澳大利亞主流社會接納。

據澳洲權威調查機構2016年的一份報告資料顯示,海信電視2016年8月在澳洲的市場份額達到19.3%,奪得當月電視銷量冠軍,這是中國家電品牌首次在發達國家全面戰勝日韓品牌。2016年9月和10月,海信電視再以19.9%、19.6%的份額蟬聯澳洲市場第一。

可口可樂、索尼、三星等眾多的國際巨頭,都是依託著大賽贊助實現國際化的華麗轉身,國際化的品牌必經之路就是頂級賽事行銷,如今中國品牌也走上了這條路。

中國品牌已經按捺不住洪荒之力了,中國足球爭點氣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