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德軍坦克設計師研發出火力強大的88mm火炮,最後命喪該火炮下

武器運載車是德國二戰末期研發的一種自行反坦克武器,它既是“小車扛大炮”的經典之作,也是德軍最後的無奈之作。隨著蘇聯大量T-34中型坦克和IS-2重型坦克投入戰場,德軍對於重型反坦克火力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1943年末,新型牽引式88毫米反坦克炮投入使用。與巨大威力相對應的,是88炮可怕的重量。在沒有牽引車的情況下,甚至出現過嶄新的88炮因無法撤退而被自己人炸掉的奇葩事件。鑒於這種情況,德國有關方面決定研製武器運載車。

三家公司拿出了自己88炮武器運載車的方案

與複雜的自行反坦克炮不同,武器運載車說白了就是一個能運載重炮進行移動作戰的簡易平臺。之所以這樣做,也是迫于二戰末期德國資源緊缺的情況。按照德軍要求,武器運載車要擁有可以旋轉的炮塔,能夠防禦輕武器和炮彈破片的攻擊,有-8/45+度的俯仰角,時速在30-35公里。對於德軍提出的這些要求,有三家公司拿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

萊茵金屬設計並製造出的原型車

1944年初,萊茵金屬首先造出原型車。該車大量採用38T坦克的零部件,通用性非常好,

大大減輕了後勤補給的壓力。同時,它還擁有巨大的戰斗室和相對良好的裝甲防護,能夠有效保護車組成員。在射擊測試時,該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而後進行的越野測試中,其表現也算不錯,沒有出現大的問題。不過,萊茵金屬的方案沒能打動軍方,最後因為資金和原材料的匱乏而取消,唯一樣車也被盟軍繳獲。

《坦克世界》中的D系7級TD“斯太爾”WT

停放在廠區裡的“斯太爾”武器運載車

緊隨萊茵金屬步伐的是斯太爾公司,他們給出的樣車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D系7級TD——“斯太爾”WT。與實際樣車相符,遊戲中的“斯太爾”WT採用了一門71倍徑的88毫米主炮,12缸的“拳擊手”發動機(Boxermotor)。唯一有些出入的是,歷史上的發動機在文獻資料中顯示的是140馬力,而遊戲中則是220馬力。可見,我們在遊戲中使用的“斯太爾”WT真的很歷史!不過,斯太爾公司在產品設計上與德國軍方發生了嚴重分歧,從而導致“斯太爾”WT項目流產。

一位士兵與樣車進行合影

正在裝彈準備進行射擊的武器運載車

存放在庫賓卡坦克博物館內的阿特爾特&克虜伯88炮運載車

在萊茵金屬與斯太爾紛紛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時,克虜伯也拿出了與阿特爾特合作的產物—— 阿特爾特&克虜伯88炮運載車。據史料稱,它是三種樣車中性能最好的,同時也是唯一經過實戰檢驗的88炮運載車。該車的底盤是在38T坦克的基礎上研製的,搭配上100馬力的邁巴赫發動機,最高速度為25公里/小時。雖然略顯緩慢,不過對於當時的德軍而言,能讓88炮自己動起來就可以了。1944年5月, 阿特爾特&克虜伯88炮運載車在試驗場進行了測試,結果令軍方非常滿意,當場就下達了量產100輛的命令。根據蘇聯方面的資料顯示,少量88炮運載車參加了柏林戰役並被蘇軍繳獲。耐人尋味的是,據說該車的設計師就是被自己的作品“TK”致死的(友軍誤傷)。這或許從另一側面映射出該車最後的命運。

武器運載車看似簡陋,但卻是一款比較簡單實用的武器。如果其能早出現幾年,或許能在戰場上大放異彩。不過,它就算再出色,也無法挽回納粹德國覆滅的命運。

從而導致“斯太爾”WT項目流產。

一位士兵與樣車進行合影

正在裝彈準備進行射擊的武器運載車

存放在庫賓卡坦克博物館內的阿特爾特&克虜伯88炮運載車

在萊茵金屬與斯太爾紛紛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時,克虜伯也拿出了與阿特爾特合作的產物—— 阿特爾特&克虜伯88炮運載車。據史料稱,它是三種樣車中性能最好的,同時也是唯一經過實戰檢驗的88炮運載車。該車的底盤是在38T坦克的基礎上研製的,搭配上100馬力的邁巴赫發動機,最高速度為25公里/小時。雖然略顯緩慢,不過對於當時的德軍而言,能讓88炮自己動起來就可以了。1944年5月, 阿特爾特&克虜伯88炮運載車在試驗場進行了測試,結果令軍方非常滿意,當場就下達了量產100輛的命令。根據蘇聯方面的資料顯示,少量88炮運載車參加了柏林戰役並被蘇軍繳獲。耐人尋味的是,據說該車的設計師就是被自己的作品“TK”致死的(友軍誤傷)。這或許從另一側面映射出該車最後的命運。

武器運載車看似簡陋,但卻是一款比較簡單實用的武器。如果其能早出現幾年,或許能在戰場上大放異彩。不過,它就算再出色,也無法挽回納粹德國覆滅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