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渤海早報》,再見

今天,又有一批傳統媒體告別了。

天津的《渤海早報》只是其中一家,

這也是我和天津紙媒結緣最早的一家,記得最早的是在其《閱讀週刊》上發表作品,後來,“渤海潮副刊”主編紀佳音老師邀稿,也就開始在這上面亮相。

先後發表的文章有一些,通過網路檢索,計有《合適的人》《自得其樂》《聽雨樓茶事》《有氧生活》《昔日的味道》《遊學班》《流沙河愛短文》《補白大王與微閱讀》《緩慢度夏》《讀畫記》《要不要中國讀書節》《小說家的姿態》《讀書會》等等。

大概數量遠不止這些。

佳音老師是負責任的編輯,每次文章發表之後,就會先給一個網路連接,再過幾天,就收到了樣報。這樣的習慣,直到“渤海潮副刊”停了,才結束了。

有一次,在天津,和《天津日報》副刊主編羅文華老師聊天,說起編輯的敬業,還是讓人感歎。

如今,

佳音老師也早已離開了紙媒。關注《渤海早報》的時間就少了。

一份報紙,有這樣一位編輯,是足夠讓人驕傲的。

雖然,我們今天說:《渤海早報》,再見。也是希望紙媒在未來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徑。

這讓我想起前幾年書店紛紛關門時,不少人哀歎。但書店在今天又以另外的樣態出現,

這也是一種美好。

紙媒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尋找到自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