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封神演義》蘇妲己的爹因姬昌一封信而改變?他還真沒那麼高尚

《封神演義》,冀州侯蘇護之子蘇全忠被北方侯崇侯虎的弟弟會法術的曹州侯崇黑虎擒了;崇黑虎被蘇護麾下法術高他一等的督糧官鄭倫擒了。

這樣的戰局,可謂平分秋色。蘇護起初擔心崇黑虎,

現在有了鄭倫,無需擔心了,可以繼續戰鬥。

可是,面對老朋友崇黑虎,蘇護低三下四,原著道:“護即下殿,叱退左右,親釋其縛;跪下言曰:護今得罪天子,乃無地可容之犯臣;鄭倫不諳事體,觸犯天威,護當死罪。崇黑虎答曰:仁兄與弟一拜之交,

未敢忘義;今被部下所擒,愧身無地。又蒙厚禮相看,黑虎感恩非淺。”

黑虎絕對不是鄭倫的對手,但蘇護認為黑虎故意戰敗。為何?黑虎與他關係不錯,戰敗的目的是想見到他,然後勸降。

可惜,蘇護想錯了。

本來,黑虎有希望讓蘇護獻出自己的女兒蘇妲己,可此時散宜生帶來了姬昌的信。

原著道:“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足下有女淑德,天子欲選入宮,自是美事……足下之罪,已在不赦。足下僅知小節,

為愛一女,而失君臣大義……且足下欲進女王廷,實有三利:女受宮幃之寵,父享椒房之貴,宮居國戚,食祿千鍾,一利也。冀州水鎮,滿宅無驚,二利也。百姓無塗炭之苦,三軍無殺戮之傷,三利也。公若執迷,三害日下至矣:冀州失守,宗廟無存,一害也。骨肉有滅族之禍,二害也。軍民遭兵燹之災,三害也。大丈夫當舍小節,而全大義,豈得效區區無知之輩,以自取滅亡哉?”

姬昌的話,句句在理,

讓蘇護明白了君臣大義。

蘇護也是看了姬昌的信,才下決心獻出自己女兒蘇妲己的。

可是,這只是原著的說法,也只是我們習慣性的認知。

這樣看蘇護,書生認為,真的高看他了,他真沒有那麼高尚,他蘇護明白的根本不是君臣大義,而是自家利益。

與崇侯虎、崇黑虎的幾次交手,蘇護看似占了上風,把崇黑虎擒了,鄭倫也可以繼續出戰,再把崇侯虎擒了,然後救回他的兒子蘇全忠。

可以後呢?面對的將是西伯侯姬昌。

武藝高的有兒子蘇全忠,法術高的有督糧官鄭倫。

他們能擊敗崇侯虎和崇黑虎,能擊敗姬昌麾下的悍將嗎?即便能,他們還能擊敗商朝其他的悍將嗎?不能。

別說其他了,就說聞太師,只要他征北回來,就會攻打冀州。

到時候,十個蘇全忠、十個鄭倫,也不會是聞太師手下那些悍將的對手。

屆時,冀州必將被滅,他蘇護全家必將被殺,女兒要麼被搶走,要麼被羞辱致死。

這樣的結局,不是蘇護想要的。與其這樣,真不如馬上答應獻出自己的女兒。反正怎麼抵抗,女兒也是保不住了。

蘇護其實很自私,兒子被擒的時候,他就回來責備女兒了,可見其自私到何種程度。

為此,蘇護想趁著事情還沒有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的時候,主動獻上蘇妲己,挽救蘇家。挽救冀州?他也沒那麼高尚的。

早在兒子蘇全忠被擒的那一刻,蘇護已經意識到自己錯了,只是沒有臺階下而已。

崇黑虎本來會是蘇護的臺階,只是還沒談到那一步,姬昌的信就到了。

就這樣,姬昌的信,成為了蘇護的臺階。

緊接著,蘇護攜女赴朝歌。

什麼君臣大義呀,什麼姬伯之言實是有理呀等等,都是蘇護敷衍罷了。

主動獻上蘇妲己,挽救蘇家。挽救冀州?他也沒那麼高尚的。

早在兒子蘇全忠被擒的那一刻,蘇護已經意識到自己錯了,只是沒有臺階下而已。

崇黑虎本來會是蘇護的臺階,只是還沒談到那一步,姬昌的信就到了。

就這樣,姬昌的信,成為了蘇護的臺階。

緊接著,蘇護攜女赴朝歌。

什麼君臣大義呀,什麼姬伯之言實是有理呀等等,都是蘇護敷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