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坐擁百萬大軍的太平天國為何仍然打不過滿清?

一內哄

1851年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

太平天國初期一路所向匹敵,僅僅用了2年時間,攻下江甯(今南京),定都於此,改稱天京。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擁有大權的楊秀清便打起了其他算盤,迫使洪秀全封其為萬歲。1856年,洪秀全命令韋昌輝圍剿楊秀清,
韋昌輝誅殺了楊秀清極其眷屬並在天京進行屠城。

太平天國的實際掌權落到洪秀全手上,石達開感受到洪秀全對自己的極其不信任可能會有殺身之禍。1857年石達開率領部隊離開,太平天國開始分裂。

二腐敗

據《中國近代史》上記載:太平軍進入南京後,

立即大興土木,把兩江總督衙門擴建為天王府,拆毀了大批民房,動用了成千上萬的男女勞工,“半載方成,窮極壯麗”,旋因大火燒毀。1854年又在原址複建,周圍十餘裡,宮殿林苑,“金碧輝煌”、“侈麗無匹”。東王府的修建也是“窮極工巧,聘心悅目”。至如冠履服飾、儀衛輿馬等,都備極奢華。此外,天王還不斷選取民間秀女入宮。這些情況表明,太平天國領袖們在進入天京後,生活上的奢侈腐化已經相當嚴重。
這與太平天國宣稱的“有田同耕,有錢同使”的口號截然不同。

三體制的不均

《天朝田畝制度》的共產化。像分配時的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原則只適用于下層的農民、商戶、士兵。對於上層領導人,

每天是用幾人共用的錢,吃幾人共吃的東西,穿的、住的都比下層人民好許多。體制的不均等性也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以上種種使得太平天國後期越來越不得民心,即便坐擁百萬軍隊也如同散沙,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