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楊修在曹操面前如此顯擺,他如果不被處死,我就去死

古語有雲“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俗語也說的好“出頭的椽子先爛”,中國自古就以謙遜為美德,雖然現在提倡個性張揚,不過也是說的做事可以高調,但是做人一定要低調。如果能維持一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微妙狀態,

自然一團和氣,但凡一個團隊出現一個桀驁不馴之輩,那就破壞了這種平衡,長此以往下去,大難必然臨頭。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非常火,那就是吳秀波主演的《虎嘯龍吟》,再一次將三國時期的故事呈現給大家,三國時期是一個動盪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有人說劉備就是一個專業“洗腦”的君主,靠感情牌和小伎倆籠絡了各位豪傑為自己賣命,

孫權只是一個繼承祖業的二代,主要靠父兄留給自己的能臣幹將偏居東吳,只有曹操是憑藉自己的真本事一步一步成為一方霸主的真英雄。

曹操非常喜歡招賢納士,可以說是求賢若渴,手下不乏出類拔萃之人,楊修作為一個謀士在曹操帳下做事,

楊修此人頗有才華,而且反應機敏,一直做到曹操的主簿這種要職,可惜此人過於恃才傲物,而且不分時宜、不分場合、不分物件,本應有更高成就,卻遭到曹操的痛恨,最終以“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的罪名殺死。

楊修通過“闊字謎”、“一人一口酥”和“雞肋”事件,屢屢猜中曹操的心思,讓本就多疑的曹操心生恨意。

有一次曹操和楊修路過曹娥碑下,石碑的背面寫著八個大字“黃娟、幼婦、外孫、齏白”,曹操看後不知其意,就問楊修“你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楊修面露洋洋得意之色說“這有何難?我當然知道了”,讓曹操很是難堪,但又不好發作,只好說“那你先別說,讓我好好想想”。

隊伍邊向前行進,曹操邊思索,終於隊伍走出去三十裡路之後,曹操想明白了這八個字的含義,於是和楊修約定,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寫出來,然後拿出來對照,看是否一致。

楊修的解釋為:黃娟為有顏色的絲織品,所以應為一個“絕”字;幼婦就是少女的意思,所以為一個“妙”字;外孫為女兒的兒子,

合成一個“好”字;齏白是裝五種辛辣食物的器皿,所以是“辭”字,所以連起來應為“絕妙好辭”

曹操拿出自己的答案,和楊修的一模一樣,隨即哈哈大笑道“我走出來三十裡路,才想明白其中含義,你當時就看出來了,我的才華不如你啊!”

雖然,曹操如此一說,但是曹操早已對楊修懷恨在心了,下屬在自己領導面前不知道藏拙,明顯是取死之道。

所以說人可以恃才,但絕對不能傲物,除非你能做到別人無法企及,只能仰望的地步。

下屬在自己領導面前不知道藏拙,明顯是取死之道。

所以說人可以恃才,但絕對不能傲物,除非你能做到別人無法企及,只能仰望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