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肚臍疼痛需辨清,兩劑經方有奇效

肚臍和肚臍周圍綿綿隱痛是經常可見的症狀。雖然不算什麼急重症,也不疼痛難忍,但往往具有病情遷延和難治的特點,並且,如果辨證不準確、功夫不到家的話,恐怕還容易用錯方子。

今天,我們把江爾遜老先生的經驗總結給大家。針對肚臍疼痛的部位,各有一劑奇效經方!

臍左疼痛

女患,14歲,臍左疼痛。住院20餘天,屢用中、西藥物均乏效。江老會診時,疼痛較劇,患者彎腰緊捂痛處,呻吟不已。投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加橘葉10片。

服1劑,疼痛緩解;服3劑而痛止,隨訪10餘年未復發。

《素問·骨空論》說:“沖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難經》二十八難說:“沖脈者,起於氣沖,並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既然《內經》和《難經》都說沖脈“夾臍上行”,而沖脈為病的特徵又是“逆氣裡急”,屬於厥陰肝寒無疑。清代名醫陳修園說:“沖脈當臍左右,若為寒氣所凝,其沖脈之血,不能上行外達,則當臍左右而痛。

”陳氏據此倡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江老迭經驗證,效果很好。至於加橘葉10片,是陳鼎三先生的經驗。

臍中痛

《傷寒論》上只有真武湯方證,沒有真武東加胡蘆巴方證。真武東加胡蘆巴方證是江老的習慣性稱呼。

陳鼎三先生治療腎氣虛寒的臍中痛,即神闕穴中痛,用真武東加胡蘆巴有特效。江老曾治一位護士,30余歲,體質差,臍中綿綿作痛,喜溫喜按,中、西藥物治療均乏效。

江老用先師經驗,奏效很快。

拙著《中醫師承實錄》中記載一案:

徐某,男,58歲,1985年12月15日診。患者肚臍中隱痛1月余,喜溫喜按。曾用過烏梅湯、附子理中湯各2劑,似覺減輕,但幾天後又隱痛如故。用真武東加胡蘆巴30g,服了3劑痛止,隨訪一年未復發。

陳鼎三及江爾遜認為,神闕穴中痛的病機是腎陽虛衰,寒凝神闕。真武湯中附子配芍藥,不僅能溫腎陽、祛寒濕,更能入陰破結、斂陰和陽。為什麼要重加胡蘆巴呢?因為《本草綱目》說胡蘆巴性味“苦,

大溫,無毒”,主治“元髒虛冷氣”,“元髒”就是腎。

據江老經驗,治療陽虛寒凝的神闕穴中痛,用真武湯重加胡蘆巴見效快,不易復發,療效優於單用真武湯。

好書推薦:

本書擷取當代著名中醫臨床家余國俊2015年春天在美國講學內容的精華:1、美國加州中醫藥大學中文博士班講課實錄——“江爾遜的方證對應觀”和“時方方證對應選粹”;2、世界傳統醫學聯盟高級班臨床實證講座實錄——“臨證漸悟”和“芻蕘雜譚”。全書醫理深入淺出,醫案示人以巧;語言輕鬆活潑,不乏幽默風趣,具有較強的可讀性。(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我在美國講中醫》(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余國俊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悅讀中醫”(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中唯一一個醫藥類公眾號),每日推送,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

(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我在美國講中醫》(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余國俊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悅讀中醫”(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中唯一一個醫藥類公眾號),每日推送,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