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荷蘭學生說中文的水準大有進步,漢語橋比賽活動很有成果

作為記者,見識過不少能夠說一口流利漢語、可以與之用中文對話的荷蘭人,

他們的發音甚至比我這個老廣還標準;筆者從第一屆開始,也已經參加過荷蘭多次的漢語橋選拔活動,很有感受。漢語橋,是中國漢辦舉辦的一個讓外國學生進行漢語比賽的專案,又分為大學和中學的比賽。記者在荷蘭參加的,是中學生的選拔賽,獲得名次的選手,可以到中國參加決賽。這對於一些外國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吸引。

今天,2017年漢語橋的荷蘭賽區選拔活動,在代爾夫特的中學Stanislas College舉行,有中荷專家組成的評審團。記者驚訝地發現,現在荷蘭的漢語橋選拔賽,水準又進了一步。

上午的演講比賽,學生們一上臺,用中文就一個和中國和漢語有關的主題發表演講。居然發現,不少學生能夠脫開稿子,侃侃而談。從舞臺姿態、熟練程度,到語音和語調的標準,令我刮目相看。我想,他們能夠作這樣的演講,荷蘭的漢語大有人才,這對中荷交流該有多大的促進啊!

當天的演講比賽,女學生居多,很多少女,身穿旗袍或者中式服裝上臺,台下是他們的家長和朋友。

演講比賽結束後,筆者訪問了其中一個演講很有特點的學生,他能夠用兒化音,能夠準確地運用四個聲調,抑揚頓挫,很有節奏感。

可是,他學中文僅僅兩年,因此,還不能用中文熟練地對話,只能夠作日常普通的交流。

他現年15歲,是Stanislas College學校的學生,

名叫托比亞斯(Tobias),演講的題目是《走在探險的路上》。祖母有印尼血統,但是父母都是荷蘭人。他熱愛藝術,到過美國、墨西哥和印尼等地方旅行,但是,還沒有到過世界上最神奇的國家中國,因此,他希望這次能夠一償心願。

他的中文老師是范知宇,范老師說,這孩子特別有天賦,語言語音掌握得很好,演講稿是用中文寫的,不是那種以注音的方式寫成的文字,不懂的詞語就記下來背誦,反復練習。據說,他其他科目的學習成績也很好,都在9分以上。

本次漢語橋選拔的主辦單位是荷蘭萊頓的孔子學院,該院外方副院長章因之說, 她同意筆者的看法,的確一年比一年進步,無論從舞臺表現和語言的掌握程度來看,都是如此。不過,她說,問題是學生能夠把演講稿背誦出來,甚至可以用比較標準的發音,卻未必能夠理解演講稿中每句話的含義,因此,這些學生還不能流利對話,畢竟在荷蘭中學要主修的科目很多,學習中文的時間很少,每星期只有一至兩次的課程,只是學習很基礎的東西,只能達到漢語水準的一到二級,最高的是三級。

擔任評委的中國駐荷大使館教育參贊孟慶瑜也說,他參加過不少漢語橋選拔賽,事後也跟學生交流,發現的確一些學生演講時候表現很出色,但是,對於內容的理解還需要繼續努力。

因此,對於像托比亞斯(Tobias),這樣的學生,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簡單。

參加今年漢語橋荷蘭賽區選拔賽的,有荷蘭的4所學校。下午的才藝比賽筆者缺席了,最後,評出了一等獎2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3人和優秀獎7人,其中一個一等獎獲得者,就是托比亞斯(Tobias)!他還獲得個人最佳風采獎。

記者固然為自己的眼力感到自豪,因為,記者預計他應該得獎,特別邀請他爸爸媽媽和祖母拍了一張照片,也為小托終於能夠實現到中國去的夢想而感到高興。

反復練習。據說,他其他科目的學習成績也很好,都在9分以上。

本次漢語橋選拔的主辦單位是荷蘭萊頓的孔子學院,該院外方副院長章因之說, 她同意筆者的看法,的確一年比一年進步,無論從舞臺表現和語言的掌握程度來看,都是如此。不過,她說,問題是學生能夠把演講稿背誦出來,甚至可以用比較標準的發音,卻未必能夠理解演講稿中每句話的含義,因此,這些學生還不能流利對話,畢竟在荷蘭中學要主修的科目很多,學習中文的時間很少,每星期只有一至兩次的課程,只是學習很基礎的東西,只能達到漢語水準的一到二級,最高的是三級。

擔任評委的中國駐荷大使館教育參贊孟慶瑜也說,他參加過不少漢語橋選拔賽,事後也跟學生交流,發現的確一些學生演講時候表現很出色,但是,對於內容的理解還需要繼續努力。

因此,對於像托比亞斯(Tobias),這樣的學生,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簡單。

參加今年漢語橋荷蘭賽區選拔賽的,有荷蘭的4所學校。下午的才藝比賽筆者缺席了,最後,評出了一等獎2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3人和優秀獎7人,其中一個一等獎獲得者,就是托比亞斯(Tobias)!他還獲得個人最佳風采獎。

記者固然為自己的眼力感到自豪,因為,記者預計他應該得獎,特別邀請他爸爸媽媽和祖母拍了一張照片,也為小托終於能夠實現到中國去的夢想而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