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家建設新農村的號角吹響

秘 訣

文/阿飛

選稿:中國農科園開發區副主任 能上能下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賣掉最後一車小米,元貴把計算器打得叭叭響,除掉各項開支成本,今年種植小黃米毛收入達6位數,

民兵元貴紅潤的臉膛上,眼睛眯成一條線,那笑臉像極了彌勒佛。

站在門前伸伸懶腰,望著平坦的水泥路和村裡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小洋樓,掰指頭數數幾年來村子裡的變化,元貴臉上樂開了花。回想五年前退伍回村前,不要政府安置工作放棄“鐵飯碗”,父親為此沒少數落他,城裡的妻子也為此抹淚。那時,元貴走在雜草掩蓋的鄉間小路上,看著原來村裡因年久失修而倒塌的戲臺,

心裡嗖嗖地刮過陣陣涼風。

國家建設新農村的號角吹響後,元貴便琢磨開了,父親承包了村裡300多畝荒地,當地氣候、土質都非常適合小米的生長。元貴與父親商量,自己先試種小米,假如成功趟出一條路來,便帶動鄉親們共同脫貧致富。起初父親極力反對,因為村裡以前有人種植小米,都以失敗告終,父親說,你元貴有多大能耐還帶領鄉親們致富。

“那就走著瞧吧”!元貴撇嘴扔給父親一個白眼。

那個寒冬,元貴帶著挖掘機上山了。他穿著舊軍裝,數九寒天裡,頂著零下十餘度的風雪天氣,在缺水、斷電,通訊信號幾近為零的荒山中,硬生生開墾土地30餘畝。

山上空氣、水、土壤遠離工業區沒有任何污染,開墾閒置的土地也是一片處☆禁☆女地,平均海拔在800余米,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最適合穀子生長,是小米種植的絕佳環境。

元貴把小米種植綠色、健康的理念貫穿於選種、施肥、除草各個環節。俗話說,春播一粒籽,秋收百顆糧。播種是關鍵,種子更是關鍵中的關鍵。元貴選用的種子都是從往年收穫的穀子中,用老祖宗傳下來的方法用水淘出來的,避免使用轉基因種子。

還有施肥方面,元貴專門請教村裡已經90高齡的大爺。

大爺告訴他,新開的荒地,多年荒草、樹葉等腐爛後產生的肥力足夠穀子生長2-3年。今年,地裡連農家肥都不用上。穀子生長用的就是土壤裡面的有機質。這種方法種出來的穀子,應該是上品中的上品,品質超過任何有機食品的標準。

就這樣綜合考慮後,元貴選擇了口感更好、營養價值更高的品種。當年雨水較多,地裡沉甸甸的小米穗將枝幹壓彎了腰,

田間的草也在瘋長,為避免野草與穀子搶肥‘吃’,除草,是當務之急。

“元貴,買除草劑吧,見效快還省事”

“用除草劑有農殘,必須人工除草”…… 就在除草的問題上,元貴與一家人發生了分歧。最終家人還是依了元貴,雇來鄉親幫忙除草,爾後按勞付酬。

元貴種植的小米,採用傳統種植方法,不用化肥、不施農藥、活杆收割,零農殘、零添加,是真正的原生態有機小米。頭腦活絡的他把種植中體現綠色健康的元素和過程錄影拍片進行推廣宣傳,他利用“農業互聯網”把小米銷售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顧客好評率噌噌往上漲。隨著種植規模和年產量以及收入的增加,元貴腰包鼓了,他並沒有忘記父老鄉親,第二年便帶動鄉親們加入種植大軍。

為拓寬產業化、多樣化發展模式,元貴將小米加工、儲存、包裝實行流水線生產。此外他還試養了一些土雞、土豬,對村裡水塘、道路重新改造,準備打造生態新農村。去年,元貴被縣裡評為“致富能手”,前來採訪的電臺記者向他採訪致富秘訣,元貴指指身上的舊軍裝,“誠信為本,立說立行”既是對消費者的承諾,也是對軍人的承諾,更是對自己的承諾。

一諾千金,就是他揣著的“金飯碗”和致富秘訣。

【作者簡介】阿飛,真名,郭暉,男,漢族,1986年出生,湖北人,業餘文學愛好者,作品散見於《中國青年報》、《解放軍報》、《中國體育報》、《人民網》、《中國國防報》、《政工導刊》《雷鋒》《楚天都市報》等報刊雜誌網路,其中《奮勇拼搏擊中夢想靶心》、《軍人的幸福》、《八一學院為士官插上騰飛的翅膀》等10餘篇作品在國內徵文中獲獎,先後被解放軍報、國家開放大學、戰友報、牛城晚報等多家媒體表彰為宣傳報導先進個人、“優秀通訊員”。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採用傳統種植方法,不用化肥、不施農藥、活杆收割,零農殘、零添加,是真正的原生態有機小米。頭腦活絡的他把種植中體現綠色健康的元素和過程錄影拍片進行推廣宣傳,他利用“農業互聯網”把小米銷售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顧客好評率噌噌往上漲。隨著種植規模和年產量以及收入的增加,元貴腰包鼓了,他並沒有忘記父老鄉親,第二年便帶動鄉親們加入種植大軍。

為拓寬產業化、多樣化發展模式,元貴將小米加工、儲存、包裝實行流水線生產。此外他還試養了一些土雞、土豬,對村裡水塘、道路重新改造,準備打造生態新農村。去年,元貴被縣裡評為“致富能手”,前來採訪的電臺記者向他採訪致富秘訣,元貴指指身上的舊軍裝,“誠信為本,立說立行”既是對消費者的承諾,也是對軍人的承諾,更是對自己的承諾。

一諾千金,就是他揣著的“金飯碗”和致富秘訣。

【作者簡介】阿飛,真名,郭暉,男,漢族,1986年出生,湖北人,業餘文學愛好者,作品散見於《中國青年報》、《解放軍報》、《中國體育報》、《人民網》、《中國國防報》、《政工導刊》《雷鋒》《楚天都市報》等報刊雜誌網路,其中《奮勇拼搏擊中夢想靶心》、《軍人的幸福》、《八一學院為士官插上騰飛的翅膀》等10餘篇作品在國內徵文中獲獎,先後被解放軍報、國家開放大學、戰友報、牛城晚報等多家媒體表彰為宣傳報導先進個人、“優秀通訊員”。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