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鎮歷史上叫東倉,也叫王爺府

鄉村小鎮

文/張日新

選稿:中鄉美駐桂林選稿基地主編 綠蔭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小鎮上,有幾顆出了名的古松,古松在寺廟的周圍站立著。我在讀書的時候,畢業那年幾位同學叫上我,

在古松底下照了一張相。那時,沒有彩照,黑白的一張相片我留到了今天,當我拿出來看一看時,心中對時光的遠去有些感傷了,記憶在自己的歲月中一直讓生活過濾,記憶也讓自己的人生中折射出美好。

我們的南公營子小鎮,因為有古老的松柏生存,因為有舊時代王爺的美譽,因此,人在此得以生活居住。有一條小小的河,把小鎮包圍了起來,幾座寺廟,又有幾棵老松,

風景就是一個又一個特寫的鏡頭。無論近觀,還是遠看,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都讓人激動。有一顆古松叫“鷹爪松”,當初在它腳下生活的時候,沒有感到它的鷹姿美在何處,可是,當我們在它的身旁照了相,留了影,過了二十幾年來看相片時,心就一下子想起了好多,這是生活閱歷豐富了,還是人生學識增長了。反正,一眼就讀到,這古老的松,真的如鷹一樣在我們幾個夥伴的身後展翅。
風景用人陪襯之後,風景就大氣,就有意義。古老的鷹爪松,主幹有兩摟來粗,那在主幹上的三個分支,就是一個鷹。一枝為頭,頭在空中高高揚起,兩枝為翅,蒼勁展開。望著這鷹,看它在動,聽它在叫,心中湧來一種天地造神的感覺,心中生出一種見而生畏的膽怯。

小鎮歷史上叫東倉,也叫王爺府。東倉比王爺府更有說服力。當年康熙爺來到這裡,是考察民情,也是為自己尋找休閒住地。這個小鎮北靠蓮花山,南對悠悠流動的大淩河,四周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山依靠,水相隨,遠處淩河滔滔聲,近處小溪竊竊語。這對小鎮生活的環境來說,就是天然作美,地理生輝。康熙有心思要把休閒的山莊建在此地。

可是,當走到蓮花山的對面那座孤山時,

康熙讀出了自然巧奪天工的壯美。一座孤山,獨自在一塊平原上站立,周圍都是綠油油的莊稼,開闊的平原,起伏的綠色,一座孤立的小山就如小船坐在綠色大海上,蕩著悠悠的風,望著遠近的山。再看四周,白狼山在西面相對,蓮花山在北相依,立龍山在東翹首,這個小小的孤山啊!讓康熙立刻悟出:“人間勝景孤山處,三山相擁江南無。”於是,他問當地人,
當地人開口就說,這是“豬山”。康熙聽了,心裡不是滋味,明明看著的是個孤立的小山,怎麼是豬山呢?要是豬山,就不能在此落腳,因為,豬是要吃糠的呀!

康熙帶這樣的遺憾,離開了孤山,休閒山莊也就從小鎮擦肩而過。雖然後來有好多說法,又找了好多理由,但歷史的現實卻讓這古老的鷹爪松作證了。康熙在王爺府待了一段時間,讓奴才為他栽下了這棵鷹爪松,松長了起來,寺廟也建了起來。寺廟與松就在小鎮上與歲月前行,誰還能找到古代帝王的手跡啊!誰還能把老松的歲月記起?

一個小鎮,有古老的東西,才顯得沉穩,顯得大氣。小鎮在歷史文物的映襯下折出當今時代的光輝。給人創設優美,給生活增添活力。寺廟與古松融合在了一起,小鎮的人氣從此旺了起來。每一種古老,都是文明的歷史:每一種古老都是歲月的記憶。無論古代帝王有過怎樣的設計,無論一個王府有過多少傳奇,走到今天,都是歷史的長久封存。

作者簡介 :(張日新,男,中國少數民族作家,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寫作中心創作員。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喀左縣作家協會副主席,喀左企業作家文學藝術創作協會會長。散文專著有《借一束秋天的陽光》、《心靈飛過朗朗的天》、《靈動的風景》、《接春天回家》、《利州筆錄》、發表中篇小說《黑子》。出版長篇小說《種一顆太陽》,《情在山鄉望水流》《種一顆太陽》《青山長河》《大槐樹》獲首屆遼河三農文學獎。散文《牽手敖木倫》和《人吃三碗面》獲中國散文學會“當代最佳散文創作獎”長篇小說《巴格山裡的太陽》獲首屆盛京文學獎。)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寺廟也建了起來。寺廟與松就在小鎮上與歲月前行,誰還能找到古代帝王的手跡啊!誰還能把老松的歲月記起?

一個小鎮,有古老的東西,才顯得沉穩,顯得大氣。小鎮在歷史文物的映襯下折出當今時代的光輝。給人創設優美,給生活增添活力。寺廟與古松融合在了一起,小鎮的人氣從此旺了起來。每一種古老,都是文明的歷史:每一種古老都是歲月的記憶。無論古代帝王有過怎樣的設計,無論一個王府有過多少傳奇,走到今天,都是歷史的長久封存。

作者簡介 :(張日新,男,中國少數民族作家,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寫作中心創作員。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喀左縣作家協會副主席,喀左企業作家文學藝術創作協會會長。散文專著有《借一束秋天的陽光》、《心靈飛過朗朗的天》、《靈動的風景》、《接春天回家》、《利州筆錄》、發表中篇小說《黑子》。出版長篇小說《種一顆太陽》,《情在山鄉望水流》《種一顆太陽》《青山長河》《大槐樹》獲首屆遼河三農文學獎。散文《牽手敖木倫》和《人吃三碗面》獲中國散文學會“當代最佳散文創作獎”長篇小說《巴格山裡的太陽》獲首屆盛京文學獎。)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