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毓璜頂醫院文濤的醫者父母心:正確面對自己,嚴謹對待患者才能無愧於心

魯網煙臺1月2日訊很多時候,醫院的外科就像沒有硝煙的戰場。沒有機會預演,但卻要隨時準備處理各種突發狀況。要和死神搶時間,得儘快和家屬溝通,還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制定快速而周詳的治療方案,

生生把外科醫生逼成了無所不能的“戰神”。

術中打好“補丁”之外著力發現隱藏的疝,細心從便秘的表徵中找到腸梗阻的“尾巴”,協助排查兒童闌尾炎這顆隱藏的“雷”,在難以辨別的哼唧哭鬧中找尋腸套疊的痕跡。多數時候,于文濤和他的團隊忙得要飛起來。

在外科歷練多年,于文濤和他的團隊多了一份從容。他覺得,醫者要正確面對自己,明確自己能做的而後竭力而為,

嚴謹的對待患者,才是醫家本分。

于文濤主任團隊研究患者病情

兒童闌尾炎手術宜早不宜晚

提起闌尾炎很多人不以為意,覺得這甚至都不能算病,殊不知對成年人而言的小毛病,卻可能給孩子帶來災難性的毀滅。于文濤主任提醒家長,

如果孩子無緣無故出現嘔吐、發燒、 腹脹且腹痛長達一周以上,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到醫院排查病因。

急性闌尾俗稱盲腸炎,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的急性腹痛疾病之一,資料顯示,急性闌尾炎約占兒童外科急腹症1/4。可發生于小兒各年齡組。以5-12歲兒童最為常見。

于文濤主任告訴記者,引發兒童闌尾炎的病因有很多,細菌感染、闌尾腔梗阻、神經支配等都可能是誘因。

但成年人大網膜發育完善,可以包裹住闌尾,發生闌尾炎問題不大。而小兒抵抗炎症能力較差,一旦發生急性闌尾炎,容易發生壞死、穿孔,若診斷治療不及時,會帶來嚴重的併發症。

于文濤主任回憶說,剛工作那會曾接診過一個男孩,因闌尾炎引發腹痛、腹脹一直沒當回事,等來到醫院被確診時,因耽誤太久,術中發現有闌尾周圍膿腫形成。術後沒多久男孩又出現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

緊急轉到重症監護室,救治了兩個多月才轉危為安出院回了家,這件事給了他相當大的觸動。

“病無大小,治療的早晚很重要。”那之後,于文濤主任給自己敲響了警鐘,即使再不起眼的病情也不能不當回事,必須仔細再仔細排除,只有這樣才能更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但更多時候,在關於兒童闌尾炎的治療方面最大的阻力來自家長,對孩子的過於保護和對治療創傷的排斥往往會讓家長放棄手術轉投其他保守治療方式,

但這樣往往又會釀成大禍。

“需要理解也需要有效的溝通,畢竟沒有哪個醫生希望給孩子帶去傷害。”在門診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內儘量用更通俗的語言和相對肯定的態度使家長放心,以此來增加彼此間的信任,于文濤主任說,只希望這種方式能讓更多孩子免受不必要的痛楚。

2歲以內寶寶陣發哭鬧小心腸套疊

“天使寶寶”突然出現陣發性哭鬧,還伴有嘔吐、腹痛或果醬色的大便,如果您家裡有2歲以下的寶寶可要注意了,這可能是腸套疊在“發力”了。和普通的"肚子疼"不一樣的是,腸套疊來的兇猛、後果嚴重,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治療,等到套入的腸管壞死、穿孔,有可能導危及生命。

腸套疊是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發生堵塞引起腸道梗阻,是2歲以下寶寶最常見的腹部急症。其中,又以6-12個月最多見,肥胖健壯的寶寶更易突發腸套疊。

日前,12個月的陽陽突然哭鬧,還伴有嘔吐和果醬色大便,摸著肚子上還有個腫塊,家長帶他到醫院就醫,最終B超結果顯示其為腸套疊。經空氣灌腸手術治療後,陽陽逐漸排出大量臭氣和便便,也能夠安靜入睡,不再哭鬧,腹部腫物隨後也消失不見了。

據悉,嬰幼兒期寶寶腸蠕動節律變化較大,本身容易發生腸蠕動紊亂,並且外界引起腸套疊的因素也較多,如增添輔食或食物性質、環境、氣溫的改變,腸管本身疾病如腸炎等誘發腸蠕動紊亂也會引起腸套疊。

如何預防腸套疊的發生呢?于文濤主任建議家長平時應注意科學餵養,添加輔食品要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此外還要注意氣候的變化,隨時增減衣服,以保證寶寶的腸胃健康。“如果發現寶寶情況不對應立即就醫,越早手術效果越好。”于文濤主任說。

在外科工作多年,于文濤主任說他越來越覺得作為醫者應該正確的面對自己,明確哪些是能做到的,竭盡全力的做好能做的,不大包大攬也不逃避,這才是對自己和對患者最負責的態度。

“醫生的成就感多來自于治癒的病人,這些激勵著我們攻堅克難,勇闖難關。”于文濤主任說,嚴謹的面對患者面對自己,才可能無愧於心。

專家介紹:

毓璜頂醫院普兒外科副主任于文濤

于文濤,煙臺毓璜頂醫院普外兒外科副主任、副教授、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山東省醫師學會腔鏡外科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小兒外科分會委員。

擅長普通外科疑難雜重症、各種胃腸腫瘤、外科急腹症、各種疝的治療、精通小兒外科各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近年來,在各級醫學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完成科研課題3項,其中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煙臺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主編著作多部。目前毓璜頂醫院普外科有教授2名,博士、碩士5人,科室在治療腹股溝疝、消化道腫瘤及急腹症等相關疾病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天使寶寶”突然出現陣發性哭鬧,還伴有嘔吐、腹痛或果醬色的大便,如果您家裡有2歲以下的寶寶可要注意了,這可能是腸套疊在“發力”了。和普通的"肚子疼"不一樣的是,腸套疊來的兇猛、後果嚴重,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治療,等到套入的腸管壞死、穿孔,有可能導危及生命。

腸套疊是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發生堵塞引起腸道梗阻,是2歲以下寶寶最常見的腹部急症。其中,又以6-12個月最多見,肥胖健壯的寶寶更易突發腸套疊。

日前,12個月的陽陽突然哭鬧,還伴有嘔吐和果醬色大便,摸著肚子上還有個腫塊,家長帶他到醫院就醫,最終B超結果顯示其為腸套疊。經空氣灌腸手術治療後,陽陽逐漸排出大量臭氣和便便,也能夠安靜入睡,不再哭鬧,腹部腫物隨後也消失不見了。

據悉,嬰幼兒期寶寶腸蠕動節律變化較大,本身容易發生腸蠕動紊亂,並且外界引起腸套疊的因素也較多,如增添輔食或食物性質、環境、氣溫的改變,腸管本身疾病如腸炎等誘發腸蠕動紊亂也會引起腸套疊。

如何預防腸套疊的發生呢?于文濤主任建議家長平時應注意科學餵養,添加輔食品要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此外還要注意氣候的變化,隨時增減衣服,以保證寶寶的腸胃健康。“如果發現寶寶情況不對應立即就醫,越早手術效果越好。”于文濤主任說。

在外科工作多年,于文濤主任說他越來越覺得作為醫者應該正確的面對自己,明確哪些是能做到的,竭盡全力的做好能做的,不大包大攬也不逃避,這才是對自己和對患者最負責的態度。

“醫生的成就感多來自于治癒的病人,這些激勵著我們攻堅克難,勇闖難關。”于文濤主任說,嚴謹的面對患者面對自己,才可能無愧於心。

專家介紹:

毓璜頂醫院普兒外科副主任于文濤

于文濤,煙臺毓璜頂醫院普外兒外科副主任、副教授、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山東省醫師學會腔鏡外科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小兒外科分會委員。

擅長普通外科疑難雜重症、各種胃腸腫瘤、外科急腹症、各種疝的治療、精通小兒外科各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近年來,在各級醫學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完成科研課題3項,其中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煙臺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主編著作多部。目前毓璜頂醫院普外科有教授2名,博士、碩士5人,科室在治療腹股溝疝、消化道腫瘤及急腹症等相關疾病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