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高法院1號檔來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引發關注!

勞達微信公眾號:Laboroot_Group

1月2日,2018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通知》。其中,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被業內稱為“老賴黑名單”一時間引發大家熱議,

賈躍亭被四次列入黑名單,工商銀行多家支行也赫然在列,最高人民法院研究院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對《通知》做了深度解讀。

1、最高法院1號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

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通知法

〔2018〕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意見》的要求,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現通知如下。

一、深刻認識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重大意義。片描述

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優秀企業家在市場競爭中迅速成長,為積累社會財富、創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強綜合國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對於增強企業家人身及財產財富安全感,

穩定社會預期,使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充分發揮企業家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二、依法保護企業家的人身自由和財產權利。

嚴格執行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釋,堅決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堅持罪刑法定原則,對企業家在生產、經營、融資活動中的創新創業行為,只要不違反刑事法律的規定,

不得以犯罪論處。

嚴格非法經營罪、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防止隨意擴大適用。

對於在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產生的民事爭議,如無確實充分的證據證明符合犯罪構成的,不得作為刑事案件處理。嚴格區分企業家違法所得和合法財產,沒有充分證據證明為違法所得的,不得判決追繳或者責令退賠。

嚴格區分企業家個人財產和企業法人財產,

在處理企業犯罪時不得牽連企業家個人合法財產和家庭成員財產。

三、依法保護誠實守信企業家的合法權益。

妥善認定政府與企業簽訂的合同效力,對有關政府違反承諾,特別是僅因政府換屆、領導人員更替等原因違約、毀約的,依法支持企業的合理訴求。

妥善審理因政府規劃調整、政策變化引發的民商事、行政糾紛案件,對於確因政府規劃調整、政策變化導致當事人簽訂的民商事合同不能履行的,依法支持當事人解除合同的請求。

對於當事人請求返還已經支付的國有土體使用權出讓金、投資款、租金或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依法予以支持。對企業家財產被徵收徵用的,要綜合運用多種方式進行公平合理的補償。

四、依法保護企業家的智慧財產權。

完善符合智慧財產權案件特點的訴訟證據規則,著力破解智慧財產權權利人“舉證難”問題。推進智慧財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審判三合一,增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整體效能。建立以智慧財產權市場價值為指引,補償為主、懲罰為輔的侵權損害司法認定機制,提高智慧財產權侵權賠償標準。

探索建立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著力解決實踐中存在的侵權成本低、企業家維權成本高的問題。堅持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促進企業生存發展並重的原則,依法保護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等合法權益。

五、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自主經營權。

加強金融審判工作,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對商業銀行、典當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以不合理收費變相收取高息的,參照民間借貸利率標準處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加強破產案件審理,對於暫時經營困難但是適應市場需要具有發展潛力和經營價值的企業,綜合運用重整、和解等手段,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和企業轉型升級。對違法違規向企業收費或者以各種監督檢查的名義非法干預企業自主經營權的,依法予以糾正。嚴格依法採取財產保全、行為保全等強制措施,防止當事人惡意利用保全手段,侵害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對資金暫時周轉困難、尚有經營發展前景的負債企業,慎用凍結、劃撥流動資金等手段。加強對虛假訴訟和惡意訴訟的審查力度,對於惡意利用訴訟打擊競爭企業,破壞企業家信譽的,要區分情況依法處理。

六、努力實現企業家的勝訴權益。

綜合運用各種強制執行措施,加快企業債權實現。強化對失信被執行人的信用懲戒力度,推動完善讓失信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同時,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對已經履行生效裁判文書義務或者申請人濫用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要及時恢復企業家信用。

對經營失敗無償債能力但無故意規避執行情形的企業家,要及時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刪除。

七、切實糾正涉企業家產權冤錯案件。

進一步加大涉企業家產權冤錯案件的甄別糾正工作力度,對於涉企業家產權錯案冤案,要依法及時再審,儘快糾正。準確適用國家賠償法,及時啟動國家賠償程式,公正高效審理涉及企業家的國家賠償案件,加大賠償決定執行力度,依法保障企業家的合法權益。

八、不斷完善保障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司法政策。

進一步加快“智慧法院”建設,充分利用資訊技術,深入調研涉企業家案件的審判執行疑難問題,及時總結審判經驗,健全裁判規則。加大制定司法解釋、發佈指導性案例工作力度,統一司法尺度和裁判標準。在制定有關司法政策、司法解釋過程中要充分聽取企業家的意見、建議。

九、推動形成依法保障企業家合法權益的良好社會氛圍。

進一步通過公開開庭等生動直觀的形式,大力宣傳黨和國家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的方針政策。持續強化以案釋法工作,及時公佈一批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和好做法、好經驗,推動形成企業家健康成長良好法治環境和社會氛圍。

十、增強企業家依法維護權益、依法經營的意識。

加大對企業家的法治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企業家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依法打擊破壞市場秩序、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積極引導企業家在經營活動中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公平競爭、恪盡責任,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各級人民法院要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方案,切實將依法保障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工作落到實處。在審判執行工作中遇到新情況新問題的,請及時層報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2017年12月29日

2、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引發關注

新發佈的《通知》第六條指出,對經營失敗無償債能力但無故意規避執行情形的企業家,要及時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刪除。

“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一時間引起大家關注!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資訊的若干規定》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資訊向征信機構通報,並由征信機構在其征信系統中記錄”。

12月,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濰坊分行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被濰坊市中級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原樂視董事長、CEO賈躍亭多次被列入執行人名單。

近日,中國執行資訊公開網發佈公告,原樂視董事長、CEO賈躍亭因違反財產報告制度,全部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隨後,樂視網也發佈公告確認此事。據悉,此前賈躍亭已四次被列入被執行人名單中。

上了“老賴黑名單”的企業,在政府採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准入、資質認定等方面,都會被予以信用懲戒。

根據中國執行資訊公開網公告顯示,賈躍亭應向平安證券支付初始交易金額人民幣4.62億元,支付利息人民幣415萬元,支付違約金,以對應的購回交易金額為基數,按照日萬分之五的比率,計至賈躍亭實際清償之日止,暫計至2017年6月27日為909.9萬元人民幣,支付執行證書公證費人民幣142.6萬元,律師費人民幣256萬元。

但是賈躍亭全部未履行,違反了財產制度報告,因而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上了“老賴黑名單”會有什麼後果?

根據最高法院修正2010年司法解釋,上了“老賴黑名單”的自然人:

不能坐高鐵,不能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不能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其子女不能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老賴”自己不得在全國範圍內擔任任何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最高法印發通知,對於企業家創業創新將有哪些法律保障?

3、最高法院研究室負責人解讀《通知》

對於最高人民法院下發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通知》。記者就此採訪了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負責人。以下內容節選自此次答記者問。

記者:

當前,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的現象一定程度存在。請問《通知》在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高院研究室負責人:

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是企業家們反映較為突出的問題。直接影響到企業家人身及財產財富安全感,關係到企業家能否真正做到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

因此,堅決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依法保護企業家人身財產權利,對於回應企業家關切,引導企業家預期,激勵企業家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通知》提出,對企業家在生產、經營、融資活動中的創新行為,只要不違反刑事法律的規定,不得以犯罪論處。對於在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產生的民事爭議,如無確實充分的證據證明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不得作為刑事案件處理。

嚴格區分企業家違法所得和合法財產,沒有充分證據證明為違法所得的,不得判決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嚴格區分企業家個人財產和企業法人財產,在處理企業犯罪時不得牽連企業家個人合法財產和家庭成員財產。

記者:

當前企業家比較關心營造有利於企業家成長發展的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通知》對此有何具體要求?

高院研究室負責人:

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是企業家創業、創新的氣候和土壤,也是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作用的重要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多年來注重充分發揮司法審判職能作用,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2017年8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專門出臺《關於為改善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對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明確了意見,提出相應的具體措施。

《通知》在該意見基礎上,針對當前企業家關注較為集中的問題,明確提出了進一步加大審判力度、強化企業家合法權益保障的具體措施。

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三方面內容:

一是針對企業家反映的某些地方政府違約的問題。

《通知》規定妥善認定政府與企業簽訂的合同效力,對政府違反承諾違約、毀約的,依法支援企業的合理訴求;

對於確因政府規劃調整、政策變化導致當事人簽訂的民商事合同不能履行的,依法支持當事人解除合同的請求;對於當事人請求返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投資款、租金或者承擔賠償損失責任的,依法予以支持;

對企業財產被徵收徵用的,要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公平合理補償。

二是針對企業家反映強烈的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通知》明確把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審判的價值導向,提出對商業銀行、典當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以不合理收費變相收取高息的,應參照民間借貸利率標準處理,即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6條規定的利率標準處理。

三是針對企業家反映較為突出的實踐中存在的智慧財產權侵權成本低、企業家維權成本高的問題。

《通知》明確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要建立以智慧財產權市場價值為指引,以補償為主、懲罰為輔的侵權損害司法認定機制,提高智慧財產權侵權賠償標準,並要求在智慧財產權審判中建立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記者:

當前社會誠信建設亟需加強。請問人民法院如何通過審判執行工作促進社會誠信建設?

高院研究室負責人:

一方面,按照中央《意見》中關於實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規定,《通知》明確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要推動完善讓失信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強化對失信被執行人的信用懲戒力度,促進社會誠信建設,實現長效治理。

另一方面,《通知》還針對調研中企業家反映較為突出的信用恢復機制問題,按照中央《意見》的精神,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生效裁判文書義務或者申請人濫用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及時恢復企業家信用,保護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對經營失敗無償債能力但無逃避執行情形的企業家,及時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刪除,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記者:

當前一些當事人惡意利用訴訟程式,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的情形一定程度存在。請問《通知》是如何規制虛假訴訟、惡意訴訟問題的?

高院研究室負責人: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利用惡意訴訟、虛假訴訟打擊競爭企業,破壞企業家信譽的情況確實存在。

對此,《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要加大對虛假訴訟和惡意訴訟的審查力度,對於構成虛假訴訟和惡意訴訟的,要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已經立案的,裁定駁回起訴,並依法進行制裁;對於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針對惡意利用保全措施侵害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問題,《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要嚴格依法採取財產保全、行為保全等強制措施,避免超標的保全,防止當事人惡意利用保全手段,侵害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記者:

人民法院如何進一步加大涉企業家產權冤錯案件的甄別糾正工作力度?

高院研究室負責人: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切實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歷史形成的產權案件工作實施意見》。

針對歷史形成的涉產權冤錯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甄別糾正工作小組,審查有關申訴案件或再審申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最高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申訴及申請再審的一批案件進行了認真的審查甄別。

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對原審被告人張文中詐騙、單位行賄、挪用資金案、原審被告人顧雛軍虛報註冊資本、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資訊、挪用資金案等三起重大涉產權案件啟動再審,這是貫徹中央全面依法治國方略和中央關於產權保護意見的重大舉措。糾正一起錯案勝過制定一打檔。

我們相信,對確有錯誤的涉產權案件特別是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涉產權錯案進行再審,必將進一步增強廣大企業家的財產財富安全感,穩定企業家的預期,對推進當前正在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記者:

《通知》出臺後,人民法院將怎樣抓好貫徹落實?

高院研究室負責人:

《通知》針對企業家關心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這些舉措能否見效,關鍵在於抓落實。為此,人民法院將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指導。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級人民法院要進一步深入調研涉企業家審判執行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健全企業家權益依法保護的機制;加大制定涉企業家合法權益保障的司法解釋、發佈指導性案例等工作力度,統一司法尺度、裁判標準。

二是抓案例。各級人民法院要持續強化以案釋法工作,及時公佈一批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好案例,推動形成企業家健康成長良好法治環境和社會氛圍。

三是抓宣傳。各級人民法院要進一步通過公開開庭、巡迴法庭、庭審現場直播、生效法律文書統上網等生動直觀的形式,大力宣傳黨和國家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家權益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依法支持當事人解除合同的請求。

對於當事人請求返還已經支付的國有土體使用權出讓金、投資款、租金或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依法予以支持。對企業家財產被徵收徵用的,要綜合運用多種方式進行公平合理的補償。

四、依法保護企業家的智慧財產權。

完善符合智慧財產權案件特點的訴訟證據規則,著力破解智慧財產權權利人“舉證難”問題。推進智慧財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審判三合一,增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整體效能。建立以智慧財產權市場價值為指引,補償為主、懲罰為輔的侵權損害司法認定機制,提高智慧財產權侵權賠償標準。

探索建立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著力解決實踐中存在的侵權成本低、企業家維權成本高的問題。堅持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促進企業生存發展並重的原則,依法保護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等合法權益。

五、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自主經營權。

加強金融審判工作,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對商業銀行、典當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以不合理收費變相收取高息的,參照民間借貸利率標準處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加強破產案件審理,對於暫時經營困難但是適應市場需要具有發展潛力和經營價值的企業,綜合運用重整、和解等手段,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和企業轉型升級。對違法違規向企業收費或者以各種監督檢查的名義非法干預企業自主經營權的,依法予以糾正。嚴格依法採取財產保全、行為保全等強制措施,防止當事人惡意利用保全手段,侵害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對資金暫時周轉困難、尚有經營發展前景的負債企業,慎用凍結、劃撥流動資金等手段。加強對虛假訴訟和惡意訴訟的審查力度,對於惡意利用訴訟打擊競爭企業,破壞企業家信譽的,要區分情況依法處理。

六、努力實現企業家的勝訴權益。

綜合運用各種強制執行措施,加快企業債權實現。強化對失信被執行人的信用懲戒力度,推動完善讓失信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同時,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對已經履行生效裁判文書義務或者申請人濫用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要及時恢復企業家信用。

對經營失敗無償債能力但無故意規避執行情形的企業家,要及時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刪除。

七、切實糾正涉企業家產權冤錯案件。

進一步加大涉企業家產權冤錯案件的甄別糾正工作力度,對於涉企業家產權錯案冤案,要依法及時再審,儘快糾正。準確適用國家賠償法,及時啟動國家賠償程式,公正高效審理涉及企業家的國家賠償案件,加大賠償決定執行力度,依法保障企業家的合法權益。

八、不斷完善保障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司法政策。

進一步加快“智慧法院”建設,充分利用資訊技術,深入調研涉企業家案件的審判執行疑難問題,及時總結審判經驗,健全裁判規則。加大制定司法解釋、發佈指導性案例工作力度,統一司法尺度和裁判標準。在制定有關司法政策、司法解釋過程中要充分聽取企業家的意見、建議。

九、推動形成依法保障企業家合法權益的良好社會氛圍。

進一步通過公開開庭等生動直觀的形式,大力宣傳黨和國家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的方針政策。持續強化以案釋法工作,及時公佈一批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和好做法、好經驗,推動形成企業家健康成長良好法治環境和社會氛圍。

十、增強企業家依法維護權益、依法經營的意識。

加大對企業家的法治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企業家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依法打擊破壞市場秩序、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積極引導企業家在經營活動中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公平競爭、恪盡責任,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各級人民法院要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方案,切實將依法保障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工作落到實處。在審判執行工作中遇到新情況新問題的,請及時層報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2017年12月29日

2、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引發關注

新發佈的《通知》第六條指出,對經營失敗無償債能力但無故意規避執行情形的企業家,要及時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刪除。

“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一時間引起大家關注!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資訊的若干規定》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資訊向征信機構通報,並由征信機構在其征信系統中記錄”。

12月,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濰坊分行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被濰坊市中級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原樂視董事長、CEO賈躍亭多次被列入執行人名單。

近日,中國執行資訊公開網發佈公告,原樂視董事長、CEO賈躍亭因違反財產報告制度,全部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隨後,樂視網也發佈公告確認此事。據悉,此前賈躍亭已四次被列入被執行人名單中。

上了“老賴黑名單”的企業,在政府採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准入、資質認定等方面,都會被予以信用懲戒。

根據中國執行資訊公開網公告顯示,賈躍亭應向平安證券支付初始交易金額人民幣4.62億元,支付利息人民幣415萬元,支付違約金,以對應的購回交易金額為基數,按照日萬分之五的比率,計至賈躍亭實際清償之日止,暫計至2017年6月27日為909.9萬元人民幣,支付執行證書公證費人民幣142.6萬元,律師費人民幣256萬元。

但是賈躍亭全部未履行,違反了財產制度報告,因而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上了“老賴黑名單”會有什麼後果?

根據最高法院修正2010年司法解釋,上了“老賴黑名單”的自然人:

不能坐高鐵,不能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不能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其子女不能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老賴”自己不得在全國範圍內擔任任何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最高法印發通知,對於企業家創業創新將有哪些法律保障?

3、最高法院研究室負責人解讀《通知》

對於最高人民法院下發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通知》。記者就此採訪了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負責人。以下內容節選自此次答記者問。

記者:

當前,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的現象一定程度存在。請問《通知》在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高院研究室負責人:

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是企業家們反映較為突出的問題。直接影響到企業家人身及財產財富安全感,關係到企業家能否真正做到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

因此,堅決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依法保護企業家人身財產權利,對於回應企業家關切,引導企業家預期,激勵企業家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通知》提出,對企業家在生產、經營、融資活動中的創新行為,只要不違反刑事法律的規定,不得以犯罪論處。對於在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產生的民事爭議,如無確實充分的證據證明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不得作為刑事案件處理。

嚴格區分企業家違法所得和合法財產,沒有充分證據證明為違法所得的,不得判決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嚴格區分企業家個人財產和企業法人財產,在處理企業犯罪時不得牽連企業家個人合法財產和家庭成員財產。

記者:

當前企業家比較關心營造有利於企業家成長發展的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通知》對此有何具體要求?

高院研究室負責人:

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是企業家創業、創新的氣候和土壤,也是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作用的重要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多年來注重充分發揮司法審判職能作用,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2017年8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專門出臺《關於為改善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對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明確了意見,提出相應的具體措施。

《通知》在該意見基礎上,針對當前企業家關注較為集中的問題,明確提出了進一步加大審判力度、強化企業家合法權益保障的具體措施。

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三方面內容:

一是針對企業家反映的某些地方政府違約的問題。

《通知》規定妥善認定政府與企業簽訂的合同效力,對政府違反承諾違約、毀約的,依法支援企業的合理訴求;

對於確因政府規劃調整、政策變化導致當事人簽訂的民商事合同不能履行的,依法支持當事人解除合同的請求;對於當事人請求返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投資款、租金或者承擔賠償損失責任的,依法予以支持;

對企業財產被徵收徵用的,要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公平合理補償。

二是針對企業家反映強烈的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通知》明確把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審判的價值導向,提出對商業銀行、典當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以不合理收費變相收取高息的,應參照民間借貸利率標準處理,即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6條規定的利率標準處理。

三是針對企業家反映較為突出的實踐中存在的智慧財產權侵權成本低、企業家維權成本高的問題。

《通知》明確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要建立以智慧財產權市場價值為指引,以補償為主、懲罰為輔的侵權損害司法認定機制,提高智慧財產權侵權賠償標準,並要求在智慧財產權審判中建立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記者:

當前社會誠信建設亟需加強。請問人民法院如何通過審判執行工作促進社會誠信建設?

高院研究室負責人:

一方面,按照中央《意見》中關於實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規定,《通知》明確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要推動完善讓失信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強化對失信被執行人的信用懲戒力度,促進社會誠信建設,實現長效治理。

另一方面,《通知》還針對調研中企業家反映較為突出的信用恢復機制問題,按照中央《意見》的精神,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生效裁判文書義務或者申請人濫用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及時恢復企業家信用,保護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對經營失敗無償債能力但無逃避執行情形的企業家,及時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刪除,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記者:

當前一些當事人惡意利用訴訟程式,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的情形一定程度存在。請問《通知》是如何規制虛假訴訟、惡意訴訟問題的?

高院研究室負責人: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利用惡意訴訟、虛假訴訟打擊競爭企業,破壞企業家信譽的情況確實存在。

對此,《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要加大對虛假訴訟和惡意訴訟的審查力度,對於構成虛假訴訟和惡意訴訟的,要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已經立案的,裁定駁回起訴,並依法進行制裁;對於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針對惡意利用保全措施侵害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問題,《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要嚴格依法採取財產保全、行為保全等強制措施,避免超標的保全,防止當事人惡意利用保全手段,侵害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記者:

人民法院如何進一步加大涉企業家產權冤錯案件的甄別糾正工作力度?

高院研究室負責人: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切實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歷史形成的產權案件工作實施意見》。

針對歷史形成的涉產權冤錯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甄別糾正工作小組,審查有關申訴案件或再審申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最高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申訴及申請再審的一批案件進行了認真的審查甄別。

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對原審被告人張文中詐騙、單位行賄、挪用資金案、原審被告人顧雛軍虛報註冊資本、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資訊、挪用資金案等三起重大涉產權案件啟動再審,這是貫徹中央全面依法治國方略和中央關於產權保護意見的重大舉措。糾正一起錯案勝過制定一打檔。

我們相信,對確有錯誤的涉產權案件特別是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涉產權錯案進行再審,必將進一步增強廣大企業家的財產財富安全感,穩定企業家的預期,對推進當前正在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記者:

《通知》出臺後,人民法院將怎樣抓好貫徹落實?

高院研究室負責人:

《通知》針對企業家關心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這些舉措能否見效,關鍵在於抓落實。為此,人民法院將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指導。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級人民法院要進一步深入調研涉企業家審判執行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健全企業家權益依法保護的機制;加大制定涉企業家合法權益保障的司法解釋、發佈指導性案例等工作力度,統一司法尺度、裁判標準。

二是抓案例。各級人民法院要持續強化以案釋法工作,及時公佈一批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好案例,推動形成企業家健康成長良好法治環境和社會氛圍。

三是抓宣傳。各級人民法院要進一步通過公開開庭、巡迴法庭、庭審現場直播、生效法律文書統上網等生動直觀的形式,大力宣傳黨和國家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家權益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