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態建設實現新跨越(一)綠楊城郭展現新風采

綠色是揚州的城市底色。近年來,揚州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提升綠化水準,城市公園體系不斷完善,生態中心佈局初具規模,繪就了一幅“綠楊城郭新揚州”的美麗畫卷。

《揚州新聞》記者在蝶湖公園看到,整個公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不少市民在這裡進行鍛煉休閒。附近居民王大媽每天都要到公園來逛幾圈,她說,這裡空氣好,環境好,最吸引自己的就是滿眼的綠色。

早在10年前,揚州市就確定了城市永久性綠地保護制度,

2014年,蝶湖公園被確定為第四批城市永久性保護綠地,雖然公園四周高樓林立,擁有極高的商業價值,但綠地不得進行任何商業開發。市民說,公園滿眼綠色,景色宜人,讓人們心情放鬆,對於調劑人們的壓力非常有好處。

包括蝶湖公園在內,目前揚州市區已有30多塊永久性綠地,面積近300萬平方米,無論是重大國家專案還是重點市政工程,要調整綠地用途都必須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

此外,揚州市還對“七河八島”區域實施“四控一禁”生態保護,同樣以人大決議的形式上升為法律意志,一系列制度的建立,讓保護有章可循。

揚州市規劃局總規劃師劉雨平介紹,目前提出的“四控一禁”,從某種程度上是控制城市建設的一些規定,

比如說控制城市建設的寬度、高度、污染。揚州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建華表示,由揚州市人大和林業部門根據規定,做好城市綠地的保護,實現綠線保護,就是依法依規保護綠地。

有了制度保障,近年來,揚州的“城市綠肺”不斷擴大,通過持續推進“綠楊城郭新揚州”行動計畫,揚州市每年新增植樹500萬株,新增城市綠地100萬平方米,“每個縣(市、區)至少要建1個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態中心”。

揚子津生態中心目前正在進行綠化種植,未來在道路兩側還將成片成規模的種植玉蘭樹,打造揚州市首條特色鮮明的玉蘭景觀大道。作為揚州市新建的第十個生態中心,揚子津生態中心位於儀揚河與古運河交匯地帶,主題定位為“禪宗山水體驗園”,預計“4.18”完成。

揚子津生態中心首發項目負責人聶世強介紹,從生態中心的主入口一直到古運河的臨時便橋位置,

整個道路的兩側以廣玉蘭、白玉蘭、紫玉蘭等玉蘭樹為主,沿著放生河、公園的北側,全部打造成海棠大道,以海棠樹為主。

精選樹型樹種,正是揚州市提升造林品質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揚州市按照“能長高、能長大、能長壯、能長長”,以及珍貴化、效益化、彩色化的標準指導各地選好樹苗,進一步提升綠化水準。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建華表示,揚州在樹種選擇方面,相應去科學地種植,提高森林品質,要栽植珍貴樹種,要多栽落葉喬木樹種,來提高揚州綠化森林的品質和效益水準。

共創生態城市、共用綠色未來,經過多年努力,揚州市現有森林面積140萬畝,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7%以上,人均公園面積達12平方米以上,揚州良好的生態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據統計,目前有254種鳥類在揚州棲息,比2003年增加106種,小鳥用翅膀為揚州生態環境投了票。目前,揚州市還在謀劃新一輪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重點圍繞江淮生態大走廊、“五路一環一河”等生態廊道和農村住戶房前屋後開展植樹添綠,今年全市計畫成片造林2萬畝,植樹500萬株,其中,新栽珍貴彩色樹種160萬株,新建省級綠化示範村50個。

揚州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建華介紹,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的地域包含了揚州的大部分地區,沿江、高郵、寶應等地區,為了一江清水向北流,把南水北調的廊道建設工程,通過綠化工作和相關環境污染整治結合起來,把生態建設搞好。

來源|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朱蔣慧

以及珍貴化、效益化、彩色化的標準指導各地選好樹苗,進一步提升綠化水準。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建華表示,揚州在樹種選擇方面,相應去科學地種植,提高森林品質,要栽植珍貴樹種,要多栽落葉喬木樹種,來提高揚州綠化森林的品質和效益水準。

共創生態城市、共用綠色未來,經過多年努力,揚州市現有森林面積140萬畝,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7%以上,人均公園面積達12平方米以上,揚州良好的生態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據統計,目前有254種鳥類在揚州棲息,比2003年增加106種,小鳥用翅膀為揚州生態環境投了票。目前,揚州市還在謀劃新一輪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重點圍繞江淮生態大走廊、“五路一環一河”等生態廊道和農村住戶房前屋後開展植樹添綠,今年全市計畫成片造林2萬畝,植樹500萬株,其中,新栽珍貴彩色樹種160萬株,新建省級綠化示範村50個。

揚州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建華介紹,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的地域包含了揚州的大部分地區,沿江、高郵、寶應等地區,為了一江清水向北流,把南水北調的廊道建設工程,通過綠化工作和相關環境污染整治結合起來,把生態建設搞好。

來源|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朱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