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孫子兵法智慧:怎麼才能提高戰略眼光?這一點,要認識到

戰略就是取捨。

雷軍說過一句“莫以戰術之勤奮,掩蓋戰略之懶惰”,風靡朋友圈,一時間搞得人人談戰略,個個是兵家。但戰略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沒有人能真正弄明白。

兵哥認為,

戰略就是做取捨,決定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

這麼簡單嗎?是的,就這麼簡單。但,取捨的技術含量是非常高的。

取捨的前提是,你得分清什麼是重要的事情,什麼是不重要的事情,什麼是重要而緊急的事情,什麼是不重要而緊急的事情。

是不是戰略高手,這個判斷力是關鍵。

平庸者根本無法判斷什麼事重要,什麼事不重要,他們勞苦一生,卻不明白“努力”的真正意義,只是不停的勞動空耗時間而已。

什麼是重要的事?就是那些可以轉化為“資產”的事。

我今天做的事,今天就能得到收益,一年後十年後甚至二十年後,依然能帶給我收益,這個事就是重要的事。

比如說花三個月練習英語口語,花半年考個駕照,花三年時間寫本書,花十年時間成為一個行業內的頂尖專家,等等。這些事,都是今天做了掌握了,十年後依然能從中獲利。

我們常說某人有戰略眼光,

其實就是說他能分清什麼事更重要。

舉個例子。

在創業過程當中,打造個人名氣或團隊名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相信不會有人否定——有名氣的團隊,更容易得到投資人的青睞,也就可能掌控調度更多資源,今天做了,十年後也能收益,好處不言而喻。

然而,你也是在創業,你也想著去打造個人或團隊的品牌,但眼前忽然來了一個機會:某公司想要用你的團隊做點事,也就三兩個月的時間,

報酬卻有三五十萬。

作為一個創業團隊,三五十萬不是小數目,你會選擇放棄,還是抓住機會做一票?

多數人都會選擇先做一票,利用工餘時間去做點個人品牌的推廣工作,甚至是把個人品牌的事情延後。

那麼,這個單子做完之後,還會有另外的單子找你,你越做越多,錢也會相應賺一些,但你創業團隊的初衷卻不知道去哪了,個人品牌也可能永遠做不出來。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戰略就是取捨。在創業過程當中,戰略就是舍誘惑,取正道。

毛澤東的軍事理論可以用一句話總結,“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各個敵人”。而這集中兵力的前提就是取捨,舍其三面主攻一面,以絕對優勢壓倒性的打擊敵人,才會得大勝;而分兵四路、四面出擊,結果一定是吃力不討好,還可能因兵力分散而被敵人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