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經常啃指甲不是小事,媽媽們要注意了!

記得曾經上幼稚園的時候,身邊動不動愛咬指甲的同學特別多。

尤其是很多小男生,眼看著把髒兮兮的、還帶著指甲灰的手指尖抿到嘴唇裡“啃”,就像吃牛肉幹似的,還津津有味……

現在當了媽媽後,身邊有一位媽媽朋友也因為女兒愛啃指甲的“壞毛病”而犯愁:

有一天,這位媽媽朋友準備幫她剪指甲時,突然發現孩子的指甲短短平平的,以為是孩子爸爸幫剪過了,就沒在意。

一周過去後,媽媽又準備給她剪指甲時,又發現她的指甲平平的,這才感到奇怪。孩子爸爸也表示不知情。

直到晚上哄女兒入睡時,才突然看到她把手指挨個放進嘴裡啃啊啃。原來——指甲是被女兒啃掉的。

指甲裡有那麼多細菌,那麼髒,怎麼能啃呢?我的媽媽朋友狠狠地批評了她一通,說經常咬指甲,肚子裡會長蟲蟲,會肚子疼。看到她點頭表示以後再也不啃指甲了,媽媽才放她睡覺。

可是就這樣只好了兩天,女兒還是會把手放進嘴巴裡啃,而且問題越來越嚴重了。以前只是躺在床上啃,慢慢的,看電視時,坐在馬桶上,坐在車上都會不由自主地啃。

為此,

媽媽沒少責駡女兒。有朋友推薦她給孩子指甲上抹苦瓜汁、辣椒水,效果確實好很多,但也只是在家有效果。而女兒上幼稚園時,還是會啃指甲。

她特別跟幼稚園老師溝通,請老師在幼稚園多提醒,但是卻沒什麼效果。這可把她急壞了……

其實,啃指甲是3-7歲小朋友再正常不過的行為了,而其原因恐怕僅僅在於:孩子通過這個方式來——

釋放壓力!

你沒有看錯。有次,我見到這位“愛啃指甲”的朋友女兒,就悄悄問她:“啃指甲是不是很爽啊?”

她看著我,眼睛閃過一絲興奮,點點頭。我說:“你是怎麼喜歡上啃指甲的啊?”

她告訴我,有一天在幼稚園午睡睡不著的時候,發現旁邊好幾個小朋友在啃指甲,那天她剛好因為指甲沒剪入園的時候被老師批評了。

旁邊小朋友的舉動讓她靈機一動,也嘗試著用牙齒把指甲咬下來,一咬發現很方便,很快指甲都被啃得整整齊齊的。

就這樣,每次午睡睡不著又不能說話的時候,她都會開始咬指甲,越咬越開心。慢慢的,這個習慣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其實,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這個“壞”毛病是會逐漸消除或者不明顯的。

然而,我們為人父母的一定要認清,其實啃指甲並不真的是什麼“壞毛病”,而只是孩子日常生理發育的正常現象。

用口、手釋放壓力

很多媽媽知道口欲期,在口欲期到來時,孩子很愛吃手,這既是他們通過嘴巴的吮吸來探索世界的一種表現,也是他獲得安全感的方式。在吮吸中,孩子可以感到身心的巨大滿足。

但是當孩子進入幼稚園後,他會感受到來自外界環境的壓力,在新的環境中與老師、小朋友相處的壓力,尤其是老師的要求,有時候會讓他無所適從,這些壓力集聚在他體內,需要釋放。

如果壓力太大,孩子的表現方式會很猛烈,比如有的孩子會生病,或者莫名其妙發火,大哭大鬧、粘著媽媽等方式釋放。

但有些壓力並不是太大,孩子的表現方式就會溫和一點,他會通過咬指甲、挖鼻孔、眨眼睛、咬衣角、摩擦生☆禁☆殖☆禁☆器等一些小動作來釋放。

如果我們知道這是孩子釋放壓力的方法,就跟我們成人有時候壓力太大會發火一樣,是正常的表現,那我們就更容易接受孩子的行為。

此外,其實咬指甲是一個比較好的釋放孩子攻擊性的方式。牙齒和指甲是我們身體最堅硬的兩個部位,當他們碰撞時,身體會進行對抗,卻不會疼。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能體驗到攻擊與被攻擊的過程,孩子的攻擊性能夠被釋放。

所以,啃指甲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這是孩子成長中的正常表現。對於3-5歲的孩子,媽媽爸爸越是禁止,孩子壓力越大,越是會咬指甲來釋放。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會有更多釋放壓力的方式,比如在運動中,在奔跑喊叫中,在誇張的動作中進行無意識的釋放。這時,孩子就不會再頻繁地用咬指甲。

堵不如疏,家長該怎麼辦?

可是,看著孩子把髒髒的小手放到嘴裡,萬一再拉幾次肚子,我做媽媽的總不可能不管吧?

是的,必須要管,但要記住幾個“堵不如疏”的方法,引導孩子度過這段愛啃指甲的成長階段:

1 轉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沒有空,當然就顧不上他的手指甲。如果孩子在看電視時啃手指甲,你可以在他面前放上畫筆和白紙,鼓勵他把畫面上漂亮的東西畫下來。

你也可以給他戴上果殼、珠子做成的手鏈,讓他想啃指甲時就撥弄撥弄那些果殼、珠子。

2 使用替代品

給孩子幾顆棒棒糖或者長條形的咸金棗,當他嘴巴裡有這些東西時,他會暫時放棄他啃手指甲的欲望。

3 用物質鼓勵

和孩子講明白啃手指甲的害處,問他願不願意接受幫助改掉這個習慣。

如果孩子同意,你們可以定個“合約”,比如一天不啃指甲可以得到多看一會兒動畫片的獎勵,一周不啃指甲可以獎勵去一次遊樂園等等。然後你們可以一起把沒有啃指甲的日子記錄下來,依照“合約”進行獎勵。

4 消除焦慮感

教給孩子一些放鬆的辦法,如果遇到困難或者不快就想一想平時快樂的時光,比如在兒童公園裡坐電瓶船,在沙灘上和小朋友玩遊戲等。

科學對待其他的“小毛病”

其實,像“啃指甲”這樣的“小毛病”“壞毛病”並不是個例。很多孩子也會有其他類型的壓力釋放法,比如挖鼻孔,磨牙,破壞傢俱等等。

媽媽爸爸對此一定也要見多不怪,並且像正視啃指甲一樣,正視下面這些孩子的正常行為,用科學的育兒方法來認識、處理這些“小毛病”。

舉一反三,最常見的就是挖鼻孔了。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大家不喜歡公共場合挖鼻孔的行為,但如果鼻子癢的話,可以用紙巾擦鼻子。也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挖鼻孔,他們更容易生病,並把病菌傳染給別人。

所以家長需要堅持要求孩子挖完鼻孔後洗手。

遇到孩子的“小毛病”,

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責備。

其實,

這些出於本能的“壞”習慣,

有時正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途徑,

和表達自我的方式。

所以,下次再見到孩子啃指甲,

家長不要忽視,也不要責備,

而是告訴孩子,

先把手洗乾淨…

介紹:在這裡找到教育孩子的最優解

圖文參考:香沫咖啡奶茶,60分媽媽月華,竹兜育兒,幼兒教師網及網路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這個“壞”毛病是會逐漸消除或者不明顯的。

然而,我們為人父母的一定要認清,其實啃指甲並不真的是什麼“壞毛病”,而只是孩子日常生理發育的正常現象。

用口、手釋放壓力

很多媽媽知道口欲期,在口欲期到來時,孩子很愛吃手,這既是他們通過嘴巴的吮吸來探索世界的一種表現,也是他獲得安全感的方式。在吮吸中,孩子可以感到身心的巨大滿足。

但是當孩子進入幼稚園後,他會感受到來自外界環境的壓力,在新的環境中與老師、小朋友相處的壓力,尤其是老師的要求,有時候會讓他無所適從,這些壓力集聚在他體內,需要釋放。

如果壓力太大,孩子的表現方式會很猛烈,比如有的孩子會生病,或者莫名其妙發火,大哭大鬧、粘著媽媽等方式釋放。

但有些壓力並不是太大,孩子的表現方式就會溫和一點,他會通過咬指甲、挖鼻孔、眨眼睛、咬衣角、摩擦生☆禁☆殖☆禁☆器等一些小動作來釋放。

如果我們知道這是孩子釋放壓力的方法,就跟我們成人有時候壓力太大會發火一樣,是正常的表現,那我們就更容易接受孩子的行為。

此外,其實咬指甲是一個比較好的釋放孩子攻擊性的方式。牙齒和指甲是我們身體最堅硬的兩個部位,當他們碰撞時,身體會進行對抗,卻不會疼。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能體驗到攻擊與被攻擊的過程,孩子的攻擊性能夠被釋放。

所以,啃指甲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這是孩子成長中的正常表現。對於3-5歲的孩子,媽媽爸爸越是禁止,孩子壓力越大,越是會咬指甲來釋放。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會有更多釋放壓力的方式,比如在運動中,在奔跑喊叫中,在誇張的動作中進行無意識的釋放。這時,孩子就不會再頻繁地用咬指甲。

堵不如疏,家長該怎麼辦?

可是,看著孩子把髒髒的小手放到嘴裡,萬一再拉幾次肚子,我做媽媽的總不可能不管吧?

是的,必須要管,但要記住幾個“堵不如疏”的方法,引導孩子度過這段愛啃指甲的成長階段:

1 轉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沒有空,當然就顧不上他的手指甲。如果孩子在看電視時啃手指甲,你可以在他面前放上畫筆和白紙,鼓勵他把畫面上漂亮的東西畫下來。

你也可以給他戴上果殼、珠子做成的手鏈,讓他想啃指甲時就撥弄撥弄那些果殼、珠子。

2 使用替代品

給孩子幾顆棒棒糖或者長條形的咸金棗,當他嘴巴裡有這些東西時,他會暫時放棄他啃手指甲的欲望。

3 用物質鼓勵

和孩子講明白啃手指甲的害處,問他願不願意接受幫助改掉這個習慣。

如果孩子同意,你們可以定個“合約”,比如一天不啃指甲可以得到多看一會兒動畫片的獎勵,一周不啃指甲可以獎勵去一次遊樂園等等。然後你們可以一起把沒有啃指甲的日子記錄下來,依照“合約”進行獎勵。

4 消除焦慮感

教給孩子一些放鬆的辦法,如果遇到困難或者不快就想一想平時快樂的時光,比如在兒童公園裡坐電瓶船,在沙灘上和小朋友玩遊戲等。

科學對待其他的“小毛病”

其實,像“啃指甲”這樣的“小毛病”“壞毛病”並不是個例。很多孩子也會有其他類型的壓力釋放法,比如挖鼻孔,磨牙,破壞傢俱等等。

媽媽爸爸對此一定也要見多不怪,並且像正視啃指甲一樣,正視下面這些孩子的正常行為,用科學的育兒方法來認識、處理這些“小毛病”。

舉一反三,最常見的就是挖鼻孔了。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大家不喜歡公共場合挖鼻孔的行為,但如果鼻子癢的話,可以用紙巾擦鼻子。也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挖鼻孔,他們更容易生病,並把病菌傳染給別人。

所以家長需要堅持要求孩子挖完鼻孔後洗手。

遇到孩子的“小毛病”,

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責備。

其實,

這些出於本能的“壞”習慣,

有時正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途徑,

和表達自我的方式。

所以,下次再見到孩子啃指甲,

家長不要忽視,也不要責備,

而是告訴孩子,

先把手洗乾淨…

介紹:在這裡找到教育孩子的最優解

圖文參考:香沫咖啡奶茶,60分媽媽月華,竹兜育兒,幼兒教師網及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