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以為王思聰們撒幣只是一場送錢遊戲?

這兩天,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王思聰撒幣,張一鳴撒幣,周鴻禕撒幣,奉佑生撒幣,還有周鴻禕大撒幣。

在 30 歲生日那天,王思聰喊出了「我撒幣,我樂意」的口號,當晚 21 點在《沖頂大會》撒錢 10 萬,最多讓 28 萬人線上參與直播答題。

短短幾天,西瓜視頻《百萬英雄》、映客《芝士超人》、花椒《百萬作戰》等直播平臺也相繼推出類似的「撒幣」節目。

一時間,大眾沉溺於這場搶錢活動,然而,這真的僅僅是王思聰們心情好,新年撒個幣讓大家開心一下?

苟延殘喘的直播平臺

2016 年,直播行業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成長,大量的資本湧入,讓無數直播平臺雨後春筍般出現,同時,不少人趁著這個「風口」當上了主播,年收入過百萬、千萬,走上人生巔峰,總之,直播行業在外人看來,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風光背後,是直播平臺的苟延殘喘。

直播平臺的收入主要來自禮物、廣告和贊助,乍一看,平臺方只要保證自己的網站能夠正常運作,就能躺著賺錢,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直播行業中最讓各大平臺叫苦不迭的便是成本問題。

首先是運營成本,例如高額的頻寬費用,據瞭解,直播平臺的頻寬通常根據當月頻寬峰值結算,以目前體量最大的鬥魚 TV 為例,兩年前就有消息稱其最高一個月要花 3 億人民幣作為頻寬支出。

當然,這個數字看起來有點荒謬,而直播平臺的線上人數一直都有水分,但也能當做一個參考,至少在頻寬這方面的花費,

確實是運營支出的大頭。

接著,是對於大主播的爭奪。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一些大主播的影響力已經不亞于傳統的二三線偶像明星,準確來說,直播平臺的用戶粘性不高,更多的是靠主播的人氣來吸引、穩定流量。

於是,我們時不時會看到某些平臺花大價錢去簽一些人氣主播,例如 2017 年年初就有消息稱,虎牙 TV 用 5000萬/年 的天價簽約費買下了《英雄聯盟》職業選手 Uzi 的直播。

▲電競選手UZI

而一個直播平臺想要保持人氣,就需要保證在每個時間段都要有至少一個人氣足夠的大主播撐場,5000 萬也許只是一個極端的個例,但縱然是人氣沒那麼高的角色主播,累計起來的簽約費也是夠平臺方受的了。

所以你經常能看到直播平臺融資,融資,再融資的消息,但財務報告一出,依然是虧損的狀態。拋開陌陌這個本來不是直播起家的「妖股」不談,目前,只有鬥魚敢對外宣佈自己已經完全進入了盈利狀態,而它的背後,還站著一個騰訊爸爸。

▲鬥魚副總王岩

有知情人士稱,鬥魚計畫在 2018 年啟動 IPO,融資大約 3 億美元至 4 億美元,能不能保持盈利勢頭這個先不談,至少今年的網費,鬥魚算是有著落了,而除了鬥魚,其他的直播平臺都還沒能「上岸」。

直播答題只是一個開始

上面提到,用戶對直播平臺的粘性沒有想像的高,很多都是主播在哪,他們就在哪,對於平臺方來說,這就是一個不穩定因素。

在投資人的眼裡,不談盈利的公司都是耍流氓,況且,直播也不存在什麼改變世界的使命,因此,各直播平臺都需要想方設法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

所以你能看到, 即使有主播打遊戲「開掛」,教唆他人辱駡,甚至在直播時謾駡女友,鬥魚依然選擇讓他們複播,當然,這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令鬥魚聲譽受損,不少人都選擇卸載鬥魚 APP 和在下載頁面裡刷「差評」表達不滿。

▲某主播直播砸東西

經歷了 2016 年的資本狂熱,到 2017 年趨於冷靜,2018 年則是一個平臺方求變的一年。

僅僅依賴主播活命對於平臺方來說是非常吃虧的,因為管理員很難每時每刻都監控著每一個直播間的內容,無法及時阻止主播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

平臺方需要為自己多開闢一條生存之道,例如這次的直播答題。直播答題興起於美國的 HQ Trivia,創始人 Rus Yusupov 此前創立了 6 秒短視頻平臺 Vine ,據說,《沖頂大會》的靈感就是從這裡來的。

▲HQ Trivia

顯然,直播答題這招的效果非常明顯。據騰訊深網介紹:

1 月 6 日晚 23 點半,西瓜視頻《百萬英雄》的同時線上答題人數超過了 100 萬人次。同一時間點上,芝士大會臨時加場的的同時線上人數也超過了 100 萬人次。這兩場的獎金均為 100 萬元。平均每個用戶的線上成本僅為 1 元錢。

▲《百萬英雄》

其他有類似直播答題的 App 也出現新增用戶陡增的態勢,據 ASO100 資料:

西瓜視頻在安卓市場的下載量從 173.9 萬上升到 1613.09 萬,5 日漲幅近 10 倍。此外,映客直播與花椒直播也都呈現出相似的趨勢。

另外,還有人總結了各個直播平臺的難度差別,比如:

沖頂大會是「知識就是金錢」,百萬英雄是「不弱智就是金錢」。

而流量的增加必然會帶來廣告收入,1 月 9 日,趣店豪擲一億元,成為芝士超人首位廣告主來為旗下大白汽車分期提高曝光度。借助異常火爆線上答題類節目,大白汽車將擁有較強的獲客能力,預計流量也會極速攀升。

不過,直播答題能不能一直火熱下去?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是當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的時候,獎金就會相應地平攤開來,用戶拿到的錢變少,參與熱情也會隨之下降;二是這樣的業務模式會給資方造成了「燒錢」的威脅,雖然短期來看比搶主播省錢,但長遠來看,這只是一個更大的無底洞,要是廣告和贊助跟不上,這場遊戲就沒辦法繼續下去。

而平臺方接下來還有什麼招能繞過大主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體量呢?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Geek君有話說

總的來說,直播答題也許只是平臺方在 2018 年開始的一個試探,各個直播平臺,都在根據自身優勢尋找突破。

像熊貓 TV 依靠王思聰的個人能力和人脈,在圈內擁有不低的影響力;企鵝 TV 雖然體量一般,但它背後站著的可是騰訊爸爸,即使是後發制人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2018 年,直播平臺肯定會找各種方法「上岸」,而直播行業的格局,依然還會變化。鬥魚雖然已經考慮 IPO 了,但行業一哥的位置,還能坐多久呢?

▲電競選手UZI

而一個直播平臺想要保持人氣,就需要保證在每個時間段都要有至少一個人氣足夠的大主播撐場,5000 萬也許只是一個極端的個例,但縱然是人氣沒那麼高的角色主播,累計起來的簽約費也是夠平臺方受的了。

所以你經常能看到直播平臺融資,融資,再融資的消息,但財務報告一出,依然是虧損的狀態。拋開陌陌這個本來不是直播起家的「妖股」不談,目前,只有鬥魚敢對外宣佈自己已經完全進入了盈利狀態,而它的背後,還站著一個騰訊爸爸。

▲鬥魚副總王岩

有知情人士稱,鬥魚計畫在 2018 年啟動 IPO,融資大約 3 億美元至 4 億美元,能不能保持盈利勢頭這個先不談,至少今年的網費,鬥魚算是有著落了,而除了鬥魚,其他的直播平臺都還沒能「上岸」。

直播答題只是一個開始

上面提到,用戶對直播平臺的粘性沒有想像的高,很多都是主播在哪,他們就在哪,對於平臺方來說,這就是一個不穩定因素。

在投資人的眼裡,不談盈利的公司都是耍流氓,況且,直播也不存在什麼改變世界的使命,因此,各直播平臺都需要想方設法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

所以你能看到, 即使有主播打遊戲「開掛」,教唆他人辱駡,甚至在直播時謾駡女友,鬥魚依然選擇讓他們複播,當然,這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令鬥魚聲譽受損,不少人都選擇卸載鬥魚 APP 和在下載頁面裡刷「差評」表達不滿。

▲某主播直播砸東西

經歷了 2016 年的資本狂熱,到 2017 年趨於冷靜,2018 年則是一個平臺方求變的一年。

僅僅依賴主播活命對於平臺方來說是非常吃虧的,因為管理員很難每時每刻都監控著每一個直播間的內容,無法及時阻止主播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

平臺方需要為自己多開闢一條生存之道,例如這次的直播答題。直播答題興起於美國的 HQ Trivia,創始人 Rus Yusupov 此前創立了 6 秒短視頻平臺 Vine ,據說,《沖頂大會》的靈感就是從這裡來的。

▲HQ Trivia

顯然,直播答題這招的效果非常明顯。據騰訊深網介紹:

1 月 6 日晚 23 點半,西瓜視頻《百萬英雄》的同時線上答題人數超過了 100 萬人次。同一時間點上,芝士大會臨時加場的的同時線上人數也超過了 100 萬人次。這兩場的獎金均為 100 萬元。平均每個用戶的線上成本僅為 1 元錢。

▲《百萬英雄》

其他有類似直播答題的 App 也出現新增用戶陡增的態勢,據 ASO100 資料:

西瓜視頻在安卓市場的下載量從 173.9 萬上升到 1613.09 萬,5 日漲幅近 10 倍。此外,映客直播與花椒直播也都呈現出相似的趨勢。

另外,還有人總結了各個直播平臺的難度差別,比如:

沖頂大會是「知識就是金錢」,百萬英雄是「不弱智就是金錢」。

而流量的增加必然會帶來廣告收入,1 月 9 日,趣店豪擲一億元,成為芝士超人首位廣告主來為旗下大白汽車分期提高曝光度。借助異常火爆線上答題類節目,大白汽車將擁有較強的獲客能力,預計流量也會極速攀升。

不過,直播答題能不能一直火熱下去?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是當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的時候,獎金就會相應地平攤開來,用戶拿到的錢變少,參與熱情也會隨之下降;二是這樣的業務模式會給資方造成了「燒錢」的威脅,雖然短期來看比搶主播省錢,但長遠來看,這只是一個更大的無底洞,要是廣告和贊助跟不上,這場遊戲就沒辦法繼續下去。

而平臺方接下來還有什麼招能繞過大主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體量呢?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Geek君有話說

總的來說,直播答題也許只是平臺方在 2018 年開始的一個試探,各個直播平臺,都在根據自身優勢尋找突破。

像熊貓 TV 依靠王思聰的個人能力和人脈,在圈內擁有不低的影響力;企鵝 TV 雖然體量一般,但它背後站著的可是騰訊爸爸,即使是後發制人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2018 年,直播平臺肯定會找各種方法「上岸」,而直播行業的格局,依然還會變化。鬥魚雖然已經考慮 IPO 了,但行業一哥的位置,還能坐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