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學前教育應由公辦園“兜底” 民辦園可走高端特色辦學路

■VCG供圖

關注學前教育,代表有話說——

公辦園占比低、幼教教師編制缺少、部分普惠園運作困難等,均反映出廣州學前教育的“欠帳”並不少。

自2003年被選為省人大代表後,譚燕紅15年來一直密切關注著學前教育的發展,被稱為“最執著代表”。在她的持續發聲下,廣東省於2011年正式出臺《廣東省發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並開始建設普惠性民辦幼稚園,作為公辦幼稚園的有力補充。今年她再談學前教育,坦言學前教育應由公辦園來“兜底”,但廣州目前公辦園占比僅三成,遠不能滿足“兜底”的需求。
作為教育界資深人士,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培正中學校長呂超表示,民辦園可為家長幼兒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選擇,有關部門對於民辦園收費不需要過多限定,應尊重市場選擇。

●“最執著代表”譚燕紅

公辦吸引力遠超民辦 “兜底”選擇呈現“錯位”

若將“人大代表”與“學前教育”兩個詞交叉,不少人腦海中便會出現“譚燕紅”這個名字。

在今年的市兩會上,譚燕紅以省十二屆人大代表的身份作為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越秀區代表團的列席人員,再次談及學前教育時,她坦言,學前教育應由公辦園來“兜底”,高端、特色辦園可交給民辦園。目前廣州公辦園占比僅三成,遠不能滿足“兜底”的需求。

公辦園占比遠不夠“兜底”

從2003年正式履職起至今,譚燕紅已經是連任三屆的省人大代表。最初履職的那一年,她留意到單位辦園陸續取消、社會辦園後,優質幼稚園占比越來越小,加之機關幼稚園並非對外開放引發社會熱議,當下決定將關注焦點投向學前教育。

“古話有雲,三歲定八十。而且幼兒更是國家的未來。”

目睹了廣東、廣州學前教育十餘載的發展變化,譚燕紅坦言,學前教育領域有很大的進步與改善,但仍遠遠不夠,最關鍵的點在於公辦園的占比不高。“以廣州為例,公辦園的占比僅30%多,上海是60%多,我們才一半。

”她表示,現階段的師資、軟硬體、環境等因素,公辦園對家長的吸引力遠勝於民辦園。

“要將高端的、有特色的留給市場,留給民辦園,把‘兜底’的交給政府來做。”譚燕紅表示,現階段卻正好相反,不少家長將民辦園作為“搖不上號”的保底選擇。“像廣州部分民辦中小學,發展自己的特色,慢慢地開始有名氣了,家長學生也願意主動報考,這就很好。

新樓盤規劃應配套幼稚園

對於二孩時代幼稚園的建設,譚燕紅提出,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新開樓盤在規劃時便要配套幼稚園;同時要加大社區幼稚園的建設力度,讓孩子就近入園,而老城區的社區則可盤活場地資源,尋求合適場地。

而一直呼籲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譚燕紅,此次進一步表示,一旦納入,孩子將有更加系統化的學前教育;而且從全國平均水準來看,對幼兒的智力開發會更早一些。此外,全國各地的學前教育水準將會更均衡化,農村學前教育也更有保障。

“但這必須要有專家從長論證。”她坦言,年齡這麼小的孩子一旦納入義務教育法,家長就必須送其進幼稚園,否則就是犯法。但目前的條件是否能達到要求,涉及到財力、人力和環境等多方因素,不止廣東一個地區,而是全國範圍的。

有條件公辦園假期可辦託管

寒假來臨,孩子怎麼辦?這可愁壞了公辦園的父母。相反,部分民辦園在此時就顯露出優勢,寒暑假繼續開園。

在譚燕紅看來,學前教育並非義務教育,沒必要嚴格按照義務教育法執行。目前狀況下,應該放開公辦幼稚園在放假時的託管,不強求每園均辦,但有條件的要鼓勵。

對於有家長擔心託管所帶來的安全等管理問題,譚燕紅表示,託管期內跟平常相比,相關要求不降低就可以。“按道理來說,幼稚園不放假的時候可以管,為什麼一放假就管不了呢?這只是人為地劃定時間。”

而對於幼稚園師資問題,譚燕紅告訴記者,師資的擴充提質需要高校、政府、社會等多方共同作用。具體而言,高校要完善、暢通相關的資格證考取管道,同時做好職業教育的引導;政府要提高幼師福利待遇,增加編制;社會要給予幼教教師這一群體應有的尊重與信心,增加其職業成就感。

●市人大代表呂超

公辦園增量提質靠師資 無須太干預民辦園收費

至2020年,廣州公辦園學位有望增至五成,公辦園增量的同時如何提質?作為教育界資深人士,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培正中學校長呂超表示,公辦園提質之路離不開師資品質的提升。與此同時,公辦園學位增長對民辦園發展衝擊不大,其將為家長幼兒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選擇。

公辦園課程設置

應滿足差異化發展需求

去年8月,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專業小組人大代表視察學前教育,呂超便是其中一員。其間,有公辦園園長反映,由於缺教師編制,財政補貼多用於人員經費,運作困難。而有的公辦園甚至連發工資都成為難事。

“有的公辦園幾十個老師,就只有一個編制。”呂超表示,在無法提供更多編制的情況下,只能採用聘請編外教師的辦法,但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應包括人員投入,“連發工資都困難,又怎麼去保證品質?”

呂超建議,公辦園的品質保障,還可以從制度規範、師資力量和課程體系三方面下功夫。具體而言,公辦園辦園需按照相關標準,但辦學規模方面,老城區可不用卡這麼緊,一些不符合辦學規模的麻雀學校,可用作辦園。

“無論是幼稚園還是中小學,教育品質永遠和師資緊密相關。”呂超稱,高校幼教專業應擴大招生。但除了高校的設置推動外,更需從增加編制、提高待遇方面下手,從而提高學生的報考意向。此外,公辦園在課程設置應有所突破,可吸納多種經驗與課程體系,滿足幼兒差異化發展的需求,讓小朋友擁有國際化視野。

發展民辦園

可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選擇

現階段,廣州大多數的公辦園品質好、性價比高,“平靚正”更受家長青睞。一旦公辦園學位擴至50%,是否會對民辦園發展產生衝擊?

“從供求來說,幼稚園數量不夠才是主要矛盾。”呂超坦言,民辦園走市場化道路,辦園更自由,教學更有特色,可以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教育選擇,是重要組成部分而非補充。因此,公辦園數量增加對民辦園發展的衝擊應該不會太大。

呂超在上海、蘇州等城市進行調研時發現,有的民辦園雖然收費高,卻因可提供優質教育而受到熱捧,“一個月收費高達萬元,家長排著隊還進不去”。對此,他建議,在符合相關辦園要求和收費標準的前提下,有關部門對於民辦園收費不需要過多限定,應尊重市場選擇。

■專題策劃:新快報記者 陳紅豔

■專題采寫:新快報記者 沈逸雲 陳彤

此外,全國各地的學前教育水準將會更均衡化,農村學前教育也更有保障。

“但這必須要有專家從長論證。”她坦言,年齡這麼小的孩子一旦納入義務教育法,家長就必須送其進幼稚園,否則就是犯法。但目前的條件是否能達到要求,涉及到財力、人力和環境等多方因素,不止廣東一個地區,而是全國範圍的。

有條件公辦園假期可辦託管

寒假來臨,孩子怎麼辦?這可愁壞了公辦園的父母。相反,部分民辦園在此時就顯露出優勢,寒暑假繼續開園。

在譚燕紅看來,學前教育並非義務教育,沒必要嚴格按照義務教育法執行。目前狀況下,應該放開公辦幼稚園在放假時的託管,不強求每園均辦,但有條件的要鼓勵。

對於有家長擔心託管所帶來的安全等管理問題,譚燕紅表示,託管期內跟平常相比,相關要求不降低就可以。“按道理來說,幼稚園不放假的時候可以管,為什麼一放假就管不了呢?這只是人為地劃定時間。”

而對於幼稚園師資問題,譚燕紅告訴記者,師資的擴充提質需要高校、政府、社會等多方共同作用。具體而言,高校要完善、暢通相關的資格證考取管道,同時做好職業教育的引導;政府要提高幼師福利待遇,增加編制;社會要給予幼教教師這一群體應有的尊重與信心,增加其職業成就感。

●市人大代表呂超

公辦園增量提質靠師資 無須太干預民辦園收費

至2020年,廣州公辦園學位有望增至五成,公辦園增量的同時如何提質?作為教育界資深人士,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培正中學校長呂超表示,公辦園提質之路離不開師資品質的提升。與此同時,公辦園學位增長對民辦園發展衝擊不大,其將為家長幼兒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選擇。

公辦園課程設置

應滿足差異化發展需求

去年8月,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專業小組人大代表視察學前教育,呂超便是其中一員。其間,有公辦園園長反映,由於缺教師編制,財政補貼多用於人員經費,運作困難。而有的公辦園甚至連發工資都成為難事。

“有的公辦園幾十個老師,就只有一個編制。”呂超表示,在無法提供更多編制的情況下,只能採用聘請編外教師的辦法,但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應包括人員投入,“連發工資都困難,又怎麼去保證品質?”

呂超建議,公辦園的品質保障,還可以從制度規範、師資力量和課程體系三方面下功夫。具體而言,公辦園辦園需按照相關標準,但辦學規模方面,老城區可不用卡這麼緊,一些不符合辦學規模的麻雀學校,可用作辦園。

“無論是幼稚園還是中小學,教育品質永遠和師資緊密相關。”呂超稱,高校幼教專業應擴大招生。但除了高校的設置推動外,更需從增加編制、提高待遇方面下手,從而提高學生的報考意向。此外,公辦園在課程設置應有所突破,可吸納多種經驗與課程體系,滿足幼兒差異化發展的需求,讓小朋友擁有國際化視野。

發展民辦園

可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選擇

現階段,廣州大多數的公辦園品質好、性價比高,“平靚正”更受家長青睞。一旦公辦園學位擴至50%,是否會對民辦園發展產生衝擊?

“從供求來說,幼稚園數量不夠才是主要矛盾。”呂超坦言,民辦園走市場化道路,辦園更自由,教學更有特色,可以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教育選擇,是重要組成部分而非補充。因此,公辦園數量增加對民辦園發展的衝擊應該不會太大。

呂超在上海、蘇州等城市進行調研時發現,有的民辦園雖然收費高,卻因可提供優質教育而受到熱捧,“一個月收費高達萬元,家長排著隊還進不去”。對此,他建議,在符合相關辦園要求和收費標準的前提下,有關部門對於民辦園收費不需要過多限定,應尊重市場選擇。

■專題策劃:新快報記者 陳紅豔

■專題采寫:新快報記者 沈逸雲 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