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是如何辭職去寫一部長篇小說,並在豆瓣閱讀上發佈的

編者按:《冷雨》是一部追隨三種人稱視角,不停轉換探索,漸漸逼近真相的長篇推理小說。故事的主角何天奈是一位出色的刑警。十二年前,女兒何嬌在學校春遊時從塔上墜亡,

在場的老師和同班同學卻無一人能提供和兇手有關的線索。知曉真相的女學生張小鷺,為了一段痛苦的愛情,決意把所有秘密獨自吞入腹中。多年後,何天奈終於找到了失蹤多年的張小鷺,才發現事件的真相比他想像中的要扭曲和殘酷得太多……

《冷雨》在豆瓣閱讀上架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得到了 350 個評價,近兩萬次閱讀,不少讀者認為這是國內推理小說的良心之作。作者郭沛文是一位 90 後的年輕作者,但寫作時間已經將近十年。他的作品題材豐富,玄幻、科幻、推理、寓言和實驗小說等各種類型均有嘗試。郭沛文的小說擅長在類型小說和傳統文學之間尋找平衡,既有真實可信的生活感,也有著豐富飽滿的想像力。他講故事的技巧越來越成熟,

同時也一直沒有放棄對意義的尋求。這一點在年輕作者身上是難能可貴的。

郭沛文在這篇創作談裡,講述了他如何在妻子的鼓勵下辭去工作專職寫作,創作《冷雨》最初的動機,以及以什麼樣的方式完成整部作品。相信這些心路歷程的誠懇披露會對懸疑小說的寫作者和讀者有所啟發。

差不多去年的這個時節,我從工作了才一個月的新公司辭職,

開始寫作《冷雨》這部推理小說。

在那之前 40 多天,我剛在長沙買房結婚,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學,我們不在同一個班,是在校門外一家名叫「鴻鷹」的小書店偶然認識的。在我們認識之前,我就在寫小說了。有一陣子和朋友聊到這個話題,細數下來才發現自己也已經寫了快十年了。當然,坦白來說大部分寫得很糟糕就是了。

其實寫長篇這件事已經計畫了很久,也在不同類型的小說上做過一些嘗試,

可是最後都因為被各種各樣的工作打擾分神。那段時間,我狀態很差,對寫小說失去了興趣,靠學畫畫打發時間,打算以後就不寫了。我妻子實在看不下去了,她覺得兩個人生活,省著點過壓力也不算大,不如辭職算了,試試看專心一點去完成一部作品,以及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萬一不行,再重新出來找工作。

「你要考慮清楚,再過兩三年,說不定有了小孩,

父母的年紀也越來越大,再想這樣做,可能都沒有機會了。」她這麼說,然後我就辭職了。

起初,我要寫的並不是《冷雨》這部推理小說,而是想在一部構思了很久的科幻背景小說和以前發表過一部分的奇幻小說《山海境界》中做選擇,問題是它們都太過龐大,即便是專職寫作也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所以乾脆都放棄掉了。在我去家附近的洋湖濕地公園散步,想找一個能在「一年之內完成的故事」來寫的時候,一位穿著 JK 制服的少女騎著觀光自行車從我身邊一閃而過,於是腦海中《冷雨》的故事開始慢慢上演了。

辭職,並不代表真的就能馬上投入進去專心寫小說了。兩件事情最容易影響到我,其一是沒有收入的焦慮,其二是樓上樓下左右鄰居新房裝修的噪音。為了尋求放鬆和安靜的環境,我大部分時間沒辦法在家裡寫,只能把電腦放進背包,騎自行車出門。每天去咖啡館吧,太貴了;想去公園,長沙的大部分公園都是不允許自行車入內的;直接在路邊找個長凳,太陽很曬,又熱又看不清螢幕……最後我發現了一個難得的好地方,是湘江邊猴子石大橋的橋下。除了晚上在家寫的部分,這部作品基本上都是白天在猴子石大橋下完成的。

猴子石大橋

《冷雨》在豆瓣閱讀發佈以後,我有去看讀者們的評論和批註,許多人對使用三種人稱來描述這個故事表示了不理解,其實我的初衷也沒有那麼複雜,沒有想標新立異。第一遍草稿完成,這個故事還是單一人稱的,但是有一天,我正在橋下抱著筆記本修改它的時候,發現有個小孩子站在一旁看我,有一個在河邊放完風箏的老人也在看我,我就開始想,小說中的角色形象,其實是參考了經常從橋下過路的人,那麼如果讓這些他們來看這個故事,會是什麼樣子的?於是,我把單一的人稱替換了角度,類比他們的視角來重新描述這個故事,希望讓它更豐富一點。還有人表示,小說裡面的雨水描寫很多,有點陰暗潮濕,回頭想想,可能也是因為長沙的夏天太熱了,橋下又沒有空調,我總是盼著下點兒雨的緣故。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寫這部作品的時候,我知道其實帶有一點賭博的意味,一方面,我想像過這部作品是不是能出版,是不是能夠被賞識它的導演看中,將它改編成電影,這樣我就能從經濟上獲得一定的收入,說不定也有繼續專職寫作的可能了;一方面,我又決定先不去主動避開那些預料得到算是比較敏感的地方,讓故事順著它本來的脈絡走動。一些出版公司的朋友找我交流過難處之後,我還是選擇了先在豆瓣閱讀用自出版的方式來發佈《冷雨》,到目前為止,其實也已經收到了超出我預期的回饋,包括一些很用心的評論和批評。

辭職在橋下寫《冷雨》的日子,對我而言是一段非常可貴的經歷,我不確定接下來是要繼續保持自由的狀態還是重新去找一份工作來掙錢養家,但是不管怎樣,我應該會繼續寫下去了。

-《冷雨》讀者選評 -

▌@親愛的桂花樹:寫得很不錯,雖然作者引用列舉的書都是日式,我感覺其實像美國人的寫法,豆瓣閱讀這麼多好作者,希望改拍的時候能好好考慮一下啟用稱職的導演和演員。別用扣圖愛好者。

▌@zhangjunjieee:故事中的因果關係和《雷雨》神似而不形似……不考慮歷史地位,我認為《冷雨》超越了《雷雨》。《冷雨》的人稱流轉一旦適應會帶來很強的代入感,而且清楚地區分了每一章裡不同的主角,這一點上竟然神似近來流行的昆汀式的電影敘事風格,因此整部小說讀來有種神奇的觀劇體驗。

▌@story:一開始不知道是要錢的,看了試讀後馬上買了下來,然後讀到早上 5 點才睡覺。

▌@秋槎: 四星是給文筆的。行文之外的部分尚欠打磨。高塔墜落的謎題能否撐起一本長篇姑且不論,僅就故事來說,對理由的渲染未免太少。某角色如果能留下什麼自白的話,或許會更有說服力。要讓讀者理解一個角色的行動,最好多在她身上花些筆墨。

▌@Eden.Y:看過名字和題記以為是篇散文,沒料到是篇偏記敘的小說。劇情略繞腦,人稱變換的方法很吸引人。我喜歡張小鷺,能為了心愛的男人做這麼多違背道德的事,她是個聰明的很有想法的女孩子。我也喜歡趙妃和何嬌的愛情,喜歡何嬌對死的態度,起初以為是陸松單方面的謀害,沒想過她會安靜地聽陸松佈局。

冷雨

作者:郭沛文

↙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冷雨》。

一位穿著 JK 制服的少女騎著觀光自行車從我身邊一閃而過,於是腦海中《冷雨》的故事開始慢慢上演了。

辭職,並不代表真的就能馬上投入進去專心寫小說了。兩件事情最容易影響到我,其一是沒有收入的焦慮,其二是樓上樓下左右鄰居新房裝修的噪音。為了尋求放鬆和安靜的環境,我大部分時間沒辦法在家裡寫,只能把電腦放進背包,騎自行車出門。每天去咖啡館吧,太貴了;想去公園,長沙的大部分公園都是不允許自行車入內的;直接在路邊找個長凳,太陽很曬,又熱又看不清螢幕……最後我發現了一個難得的好地方,是湘江邊猴子石大橋的橋下。除了晚上在家寫的部分,這部作品基本上都是白天在猴子石大橋下完成的。

猴子石大橋

《冷雨》在豆瓣閱讀發佈以後,我有去看讀者們的評論和批註,許多人對使用三種人稱來描述這個故事表示了不理解,其實我的初衷也沒有那麼複雜,沒有想標新立異。第一遍草稿完成,這個故事還是單一人稱的,但是有一天,我正在橋下抱著筆記本修改它的時候,發現有個小孩子站在一旁看我,有一個在河邊放完風箏的老人也在看我,我就開始想,小說中的角色形象,其實是參考了經常從橋下過路的人,那麼如果讓這些他們來看這個故事,會是什麼樣子的?於是,我把單一的人稱替換了角度,類比他們的視角來重新描述這個故事,希望讓它更豐富一點。還有人表示,小說裡面的雨水描寫很多,有點陰暗潮濕,回頭想想,可能也是因為長沙的夏天太熱了,橋下又沒有空調,我總是盼著下點兒雨的緣故。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寫這部作品的時候,我知道其實帶有一點賭博的意味,一方面,我想像過這部作品是不是能出版,是不是能夠被賞識它的導演看中,將它改編成電影,這樣我就能從經濟上獲得一定的收入,說不定也有繼續專職寫作的可能了;一方面,我又決定先不去主動避開那些預料得到算是比較敏感的地方,讓故事順著它本來的脈絡走動。一些出版公司的朋友找我交流過難處之後,我還是選擇了先在豆瓣閱讀用自出版的方式來發佈《冷雨》,到目前為止,其實也已經收到了超出我預期的回饋,包括一些很用心的評論和批評。

辭職在橋下寫《冷雨》的日子,對我而言是一段非常可貴的經歷,我不確定接下來是要繼續保持自由的狀態還是重新去找一份工作來掙錢養家,但是不管怎樣,我應該會繼續寫下去了。

-《冷雨》讀者選評 -

▌@親愛的桂花樹:寫得很不錯,雖然作者引用列舉的書都是日式,我感覺其實像美國人的寫法,豆瓣閱讀這麼多好作者,希望改拍的時候能好好考慮一下啟用稱職的導演和演員。別用扣圖愛好者。

▌@zhangjunjieee:故事中的因果關係和《雷雨》神似而不形似……不考慮歷史地位,我認為《冷雨》超越了《雷雨》。《冷雨》的人稱流轉一旦適應會帶來很強的代入感,而且清楚地區分了每一章裡不同的主角,這一點上竟然神似近來流行的昆汀式的電影敘事風格,因此整部小說讀來有種神奇的觀劇體驗。

▌@story:一開始不知道是要錢的,看了試讀後馬上買了下來,然後讀到早上 5 點才睡覺。

▌@秋槎: 四星是給文筆的。行文之外的部分尚欠打磨。高塔墜落的謎題能否撐起一本長篇姑且不論,僅就故事來說,對理由的渲染未免太少。某角色如果能留下什麼自白的話,或許會更有說服力。要讓讀者理解一個角色的行動,最好多在她身上花些筆墨。

▌@Eden.Y:看過名字和題記以為是篇散文,沒料到是篇偏記敘的小說。劇情略繞腦,人稱變換的方法很吸引人。我喜歡張小鷺,能為了心愛的男人做這麼多違背道德的事,她是個聰明的很有想法的女孩子。我也喜歡趙妃和何嬌的愛情,喜歡何嬌對死的態度,起初以為是陸松單方面的謀害,沒想過她會安靜地聽陸松佈局。

冷雨

作者:郭沛文

↙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