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連環套”:德國忽悠日本 日本反手坑德國 只有英國樂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開始的幾年,或者說戰火全面燃起之前,

世界格局很微妙,歐洲小國被希特勒細嚼慢嚥,今天啃一個,明天吞一個,前蘇聯也抄起刀叉分兩塊肉,這時候英美法餐桌旁坐著看著他們吃,直到法國被打得舉國投降,英國也被炸得半死不活,美國還是看著,並通過賣給交戰雙方——英國和日本戰爭資源甚至武器,賺得盆滿缽滿。

直到後來希特勒想吞併整個歐洲,日本想吃掉東南亞,美國還是不慌不忙:反正你也打不到大洋洲來,

只要我的家門不起火,那管你打成爛篩子。

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才徹底打破了這個微妙的平衡,憤怒的山姆大叔打垮了雙頭鷹,撕碎了膏藥旗,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贏了。

而在此之前,德、日、英之間,甚至包括美國和前蘇聯,都陷入了一個“連環套”,敵國之間暗送秋波,盟友互相算計,那局面現在看來還是很搞笑。

德國首先忽悠了日本

大家都知道,軸心國是以德國為老大,加上義大利日本為核心的,但是義大利只會扯後腿,戰鬥力只能算負數。而日本雖然有些戰鬥力,但是有時候不那麼聽招呼,就連希特勒也在他那本著名的書裡說:“日本是一個缺乏想像力的劣等民族,不過我們卻可以利用日本,利用他們的執著的為德國服務。

”這句話出自第十一章,德文原版和英譯本都有,日譯本刪掉了,我們看的多是日譯本翻譯過來的。

但是希特勒要吞併大部分歐洲,還真需要日本來牽制遠東地區的蘇軍,如果能兩面夾擊當然更好。於是德國開始忽悠日本加入軸心國。

當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軸心簽約之後,日本還沉迷在同時交好德國和前蘇聯甚至美國的幻想中,以為只要這幾個國家不來搗亂,

整個東南亞就是日本的囊中之物。

當時的日本外相松岡洋右還在前蘇聯、德國之間來回亂跑。因為在諾門檻戰役中領教了蘇軍的厲害,日本人是不想綁在德國戰車上一起去打前蘇聯的,於是松岡洋右費盡周折搞了個蘇日中立條約。

聽說日本和前蘇聯搞了這麼個條約,心中暗笑:你就瞧好吧!

日蘇條約墨蹟未乾,希特勒的裝甲部隊就打進了前蘇聯,那個墨蹟未乾的日蘇條約也就成了一張廢紙,還被前蘇聯懷疑為日本幫德國放的煙幕彈。

德國的算盤打得很精:你日本想腳踏兩隻船,我先鑿沉一隻,看你還怎麼兩頭討好!

日本反過來坑了德國

雖然被德國算計了,但日本經過諾門檻戰役之後,甚至前蘇聯不好惹,自己的鐵皮坦克打不過T34,三八大蓋也打不過波波沙,小鋼炮更不是喀秋莎的對手,於是任德國怎麼要求,再也不肯往北打,反而要去惹那個希特勒最不想惹的美國。

要說目空一切的希特勒當時還有點忌憚的,那就是美國了。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也勸告希特勒:“日本人靠不住,德國不要主動招惹美國。”

而當時美國孤立主義情緒高漲,那是全國都想“坐山觀虎鬥”。大部分國人拒絕政府再次捲入戰爭,美國的一個汽車大王是反戰領袖,他經常組織群眾在白宮和國會舉行抗議活動,堅決反對戰爭。甚至一位美國總統的父親雖然當著駐英國大使,但也強烈反對美國捲入戰爭。

可以說,只要德國和日本不主動招惹美國,美國會一直看熱鬧。但是美軍在東南亞擋了日本的路,日本決定一邊假裝和美國談判要簽訂友好條約,一邊偷襲了珍珠港。

日本惹不起蘇聯,卻想跟更強大的美國開戰,只能說是腦子進水了。

這下可把希特勒氣壞了:東條英機這個上等兵,你跟山姆大叔隔著太平洋,可是我們兩家軍隊挨著呢,你這不是給我找麻煩麼?問候了日本高層家的所有女性之後,還不忘了補上一句:“這頭沒吃飽的笨牛!笨牛!愚蠢的笨牛!”

英國人坐收漁人之利

日本轟炸珍珠港,氣壞了羅斯福和希特勒,卻樂壞了英國首相邱吉爾。

聽說日本偷襲了珍珠港,邱吉爾難得地說了一大段話:“現在,就在這個時刻,我知道美國已經完全和拼命到底地投入了這場戰爭。因此,我們終於贏得了勝利!……希特勒的命運已經決定了,墨索里尼的命運已經決定了,至於日本人,他們將要粉身碎骨……當我去睡覺的時候,心中充滿了,並洋溢著感情與感想,所以睡了一個得到拯救而心懷感激的人所睡的覺。”

其實在這個連環套裡,英國是最大的受益者,甚至也可以說他是推動者。

英國人以其特有的嚴謹態度,分析了歐洲的形勢,認為如果德國和蘇聯打起來,英國就安全了,但是史達林完全不信任英國人,所以只能作希特勒的工作。他們虛擬了一個英國政府,相關法律、機構設置、人員安排,一應俱全,並告訴希特勒這個潛在國政府在英國有很大影響力,而且願意和希特勒妥協,但是有個前提,希特勒必須打敗蘇聯,因為邱吉爾等人之所以頑抗到底正是因為有蘇聯的存在。

希特勒實際上也不想跟英國魚死網破,但卻知道蘇德之間必有一戰,一看還有這好事兒,當然很高興而又信心滿滿地去打前蘇聯了。

可是蘇德剛一打起來,英國就明確表態要站在前蘇聯一邊,希特勒這才知道自己上當了。 希特勒上當去打前蘇聯,日本愚蠢地偷襲珍珠港又激怒了美國,弄得德國四面楚歌八面起火焦頭爛額,而英國卻因本土壓力一下子減輕,緩過勁兒了。

希特勒本人相信“謊言重複一萬遍就是真理(戈培爾語)”,但是自己卻被英國虛構出來的“政府組織”騙得找不著北,也算惡有惡報了……

雖然被德國算計了,但日本經過諾門檻戰役之後,甚至前蘇聯不好惹,自己的鐵皮坦克打不過T34,三八大蓋也打不過波波沙,小鋼炮更不是喀秋莎的對手,於是任德國怎麼要求,再也不肯往北打,反而要去惹那個希特勒最不想惹的美國。

要說目空一切的希特勒當時還有點忌憚的,那就是美國了。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也勸告希特勒:“日本人靠不住,德國不要主動招惹美國。”

而當時美國孤立主義情緒高漲,那是全國都想“坐山觀虎鬥”。大部分國人拒絕政府再次捲入戰爭,美國的一個汽車大王是反戰領袖,他經常組織群眾在白宮和國會舉行抗議活動,堅決反對戰爭。甚至一位美國總統的父親雖然當著駐英國大使,但也強烈反對美國捲入戰爭。

可以說,只要德國和日本不主動招惹美國,美國會一直看熱鬧。但是美軍在東南亞擋了日本的路,日本決定一邊假裝和美國談判要簽訂友好條約,一邊偷襲了珍珠港。

日本惹不起蘇聯,卻想跟更強大的美國開戰,只能說是腦子進水了。

這下可把希特勒氣壞了:東條英機這個上等兵,你跟山姆大叔隔著太平洋,可是我們兩家軍隊挨著呢,你這不是給我找麻煩麼?問候了日本高層家的所有女性之後,還不忘了補上一句:“這頭沒吃飽的笨牛!笨牛!愚蠢的笨牛!”

英國人坐收漁人之利

日本轟炸珍珠港,氣壞了羅斯福和希特勒,卻樂壞了英國首相邱吉爾。

聽說日本偷襲了珍珠港,邱吉爾難得地說了一大段話:“現在,就在這個時刻,我知道美國已經完全和拼命到底地投入了這場戰爭。因此,我們終於贏得了勝利!……希特勒的命運已經決定了,墨索里尼的命運已經決定了,至於日本人,他們將要粉身碎骨……當我去睡覺的時候,心中充滿了,並洋溢著感情與感想,所以睡了一個得到拯救而心懷感激的人所睡的覺。”

其實在這個連環套裡,英國是最大的受益者,甚至也可以說他是推動者。

英國人以其特有的嚴謹態度,分析了歐洲的形勢,認為如果德國和蘇聯打起來,英國就安全了,但是史達林完全不信任英國人,所以只能作希特勒的工作。他們虛擬了一個英國政府,相關法律、機構設置、人員安排,一應俱全,並告訴希特勒這個潛在國政府在英國有很大影響力,而且願意和希特勒妥協,但是有個前提,希特勒必須打敗蘇聯,因為邱吉爾等人之所以頑抗到底正是因為有蘇聯的存在。

希特勒實際上也不想跟英國魚死網破,但卻知道蘇德之間必有一戰,一看還有這好事兒,當然很高興而又信心滿滿地去打前蘇聯了。

可是蘇德剛一打起來,英國就明確表態要站在前蘇聯一邊,希特勒這才知道自己上當了。 希特勒上當去打前蘇聯,日本愚蠢地偷襲珍珠港又激怒了美國,弄得德國四面楚歌八面起火焦頭爛額,而英國卻因本土壓力一下子減輕,緩過勁兒了。

希特勒本人相信“謊言重複一萬遍就是真理(戈培爾語)”,但是自己卻被英國虛構出來的“政府組織”騙得找不著北,也算惡有惡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