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通緝令畫得一點不像,為什麼犯人還能被抓住,其實原因很簡單

中國古代資訊交通相對不是太發達,所以古代犯罪之後,官府進行抓捕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但是中國古代幾千年,一般情況下並未出現大規模的社會不安呢?罪犯與官府之間一直都是安穩處理,

那麼古代抓捕逃犯為啥不是一件難事呢?

在古代罪犯犯事一般他們不是逃,逃亡的罪犯也是不少,一旦他們選擇了逃亡,那麼朝廷一般都會下發通緝令,一時間城裡城外的“宣傳欄”上都要被貼滿了告示,這個相信很多人在影視劇中都能看到。

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應該也發現了所謂的通緝令上除了對犯罪嫌疑人的描述是正確的,他們的畫像基本上也就是應付應付,甚至還有蒙面的畫像。

那麼為什麼古代的通緝令畫的一點都不像,犯人最後卻都沒地方逃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一、雖然畫像看不出來,

但是根據嫌疑人明顯的特徵描述,如果遇到嫌疑人的話那麼明顯的個人特徵就會派上用場,那麼嫌疑人就有可能被鎖定;二、古代大都是實行連坐制,在連坐制嚴格的情況下,犯罪嫌疑人的家屬不單會受到牽連,就連街坊鄰里也會受到牽連,街坊鄰里可不如家人會包庇,所以他們也會盡其所能去找出犯罪嫌疑人。

三、在古代也是有“身份證”的,古代官方也會給個人頒發度牒,路引等驗證身份的東西,古代打尖住店也是需要提供出來給店家的,要是沒有那麼店家一般不會同意他留宿。要知道制定這些的商鞅也是因為沒帶度牒,不敢打尖住店,最後也沒逃出去。如果沒有在城中留宿,

選擇在鄉下躲藏,他們一般被發現後也有人舉報。就像電視上演的那樣:一聽口音客官不是本地人吧,那麼如果沒有一個證明身份的東西,很有可能店家就會去報官。

四、通緝令上雖然畫的比較醜,但是根據各種線索,嫌疑人被發現的概率還是比較大,

除非他鑽進深山老林獨自生活,那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被抓了。如果要入城,他們被發現了可是有人爭著去舉報的,因為通緝令上往往都會有賞金的,有些時候還會是重賞,奔著這些賞金相信一般人也會去舉報嫌疑人的。

所以在古代雖然交通不便,資訊不通,但是犯罪的事實成立,就算是要逃也不是簡單的事,中國古代幾千年過來,想要能夠犯罪後逍遙法外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我們現代人到處有監控,有監聽,古代人更願意用群眾的力量。

資訊不通,但是犯罪的事實成立,就算是要逃也不是簡單的事,中國古代幾千年過來,想要能夠犯罪後逍遙法外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我們現代人到處有監控,有監聽,古代人更願意用群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