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央行出手!人民幣大跌,2018年何去何從?

文/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

1月9日下午,新浪援引媒體說,央行於近期通知部分中間價報價行,對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中的逆週期因數參數進行調整,調整後相當於不進行逆週期調節。

無獨有偶,恰恰在這兩天,人民幣中間價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今天(1月10日)人民幣中間價下調239點,昨天下調136點,而在此之前的幾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一直呈現升值的態勢,這當中逆週期因數到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回顧這兩年的人民幣匯率,我們發現了兩個極端:一是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佈匯改後(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人民幣出現了快速貶值的態勢,

從匯改那時的6.2097點貶值到2017年初的6.9557點,貶值幅度達到12%;二是2017年5月份引入逆週期因數後,人民幣快速升值,從當時的6.8956點開始升值,到17年底升值幅度達到5%。

人民幣之所以能夠升值,一般認為有兩個原因是最重要的,長期因素是美元貶值間接促進了升值;其次是逆週期因數起了重要作用,

因為人民幣快速升值的起點,恰好是央行宣佈在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方式中引入逆週期因數的時間,而現在市場傳出了央行“不進行逆週期調節”的消息,人民幣轉而變為貶值,種種巧合當然引發大家的想像空間。

那麼什麼是人民幣中間價,什麼又是逆週期因數?兩者又是什麼關係呢?

人民幣是一種官方的報價方式,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參考前一個交易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交易價格後,

按照固定公式換算出當天的人民幣中間價,中間價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價格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是官方價、一個是市場價,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中間價原來的公式是這樣: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

2017年5月後公式是這樣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數

收盤價即為北京時間16:30人民幣兌美元即期詢價成交價,

可視為市場價,一籃子貨幣匯率也就是多種貨幣比如歐元、日元、英鎊等對美元的變化。而現在逆週期因數公式並沒有公開,根據字面上的理解,它主要的功能應該是起到“減震”作用,也就是人民幣漲多了踩刹車,跌得太多了拉一下。

從過去市場表現來看,逆週期因數主要起的作用是促使人民幣升值。

對於市場傳出的暫停逆週期因數,央行的回應是這樣的:

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計算“逆週期因數”的“逆週期係數”由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自行設定。各報價行會根據宏觀經濟等基本面變化以及外匯市場順週期程度等,按照其內部報價模型調整流程,決定是否對“逆週期係數”進行調整。

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逆週期因數確實調整了,至少說是弱化了它在人民幣中間價當中起到的作用,但是不是暫停就很難說。

不管怎樣逆週期因數的調整確實對未來的人民幣匯率產生一些影響,從目前的表現來看抑制了人民幣升值,那麼央行為什麼對逆週期因數進行調整,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不能忽視:

一是近期的人民幣升值太快了,從2017年年尾到2018年年初人民幣升值幅度達到1000點,人民幣過快升值讓國內進出口企業非常難熬,同樣在外海賺了100億美元的外匯,因為升值換得人民幣越來越少,大大降低出口積極性,近期已有學者警告人民幣升值過快的危害。

二是人民幣市場化的需要,匯率是國際間交換的產物,長期取決於一國的經濟實力,短期則取決於短期的政策,比如國內的利率相對升高了人民幣就應該升值,反之則應該貶值。短期的升貶值是正常的現象,有利於國際間的資本自由流動。過去逆週期因數常被視為央行干預匯率,現在將它放開實際上是人民幣市場化的需要。

2018年的國際環境應該說會比2017年複雜一點,過去一年人民幣升值主要得益于美元貶值以及下半年的逆週期因數,但是隨著美元指數連續下跌,現在已經臨近觸底,下行空間不大,而美國減稅帶來的資本流入加上18年可能的密集加息都可能讓美元得到支撐,這間接增加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但是人民幣理論上會貶值不等於實際上會貶值,中國現在對中國主要發達國家保持著巨大貿易順差,比如11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擴至354億美元,這與特朗普上臺之初就聲稱要縮小中美貿易順差意圖相左;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也說,中法之間的雙邊貿易不平衡可能導致國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過去發達國家解決中國對其貿易順差問題而採取的措施無非就兩個:一是提高中國產品出口到他們國家的關稅;二是要求人民幣升值,通過匯率杠杆縮小貿易順差。

1月3日我在《歷史重演!人民幣大漲1000點,透露2018年玄機?》一文當中說過(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可查看):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大概率會“複製”2017走勢,即上有壓力、下有支撐,這段時間發生了很多事,讓我更加堅信這一點。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但是不是暫停就很難說。

不管怎樣逆週期因數的調整確實對未來的人民幣匯率產生一些影響,從目前的表現來看抑制了人民幣升值,那麼央行為什麼對逆週期因數進行調整,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不能忽視:

一是近期的人民幣升值太快了,從2017年年尾到2018年年初人民幣升值幅度達到1000點,人民幣過快升值讓國內進出口企業非常難熬,同樣在外海賺了100億美元的外匯,因為升值換得人民幣越來越少,大大降低出口積極性,近期已有學者警告人民幣升值過快的危害。

二是人民幣市場化的需要,匯率是國際間交換的產物,長期取決於一國的經濟實力,短期則取決於短期的政策,比如國內的利率相對升高了人民幣就應該升值,反之則應該貶值。短期的升貶值是正常的現象,有利於國際間的資本自由流動。過去逆週期因數常被視為央行干預匯率,現在將它放開實際上是人民幣市場化的需要。

2018年的國際環境應該說會比2017年複雜一點,過去一年人民幣升值主要得益于美元貶值以及下半年的逆週期因數,但是隨著美元指數連續下跌,現在已經臨近觸底,下行空間不大,而美國減稅帶來的資本流入加上18年可能的密集加息都可能讓美元得到支撐,這間接增加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但是人民幣理論上會貶值不等於實際上會貶值,中國現在對中國主要發達國家保持著巨大貿易順差,比如11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擴至354億美元,這與特朗普上臺之初就聲稱要縮小中美貿易順差意圖相左;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也說,中法之間的雙邊貿易不平衡可能導致國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過去發達國家解決中國對其貿易順差問題而採取的措施無非就兩個:一是提高中國產品出口到他們國家的關稅;二是要求人民幣升值,通過匯率杠杆縮小貿易順差。

1月3日我在《歷史重演!人民幣大漲1000點,透露2018年玄機?》一文當中說過(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可查看):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大概率會“複製”2017走勢,即上有壓力、下有支撐,這段時間發生了很多事,讓我更加堅信這一點。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