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有一天父母破產了,怎麼辦?” 孩子竟然這樣回答

“孩子,爸爸的公司破產了,沒有工作了,我們以後的生活會過得很辛苦! ”史密斯一本正經地對兒子湯姆說。

湯姆聽了,頓了一下,回答道:“那是不是意味著我今後不能買喜歡的玩具,你們也不能帶我出去旅遊了,而且我要面臨輟學了? ”

“是的,今後的生活會很艱難,但我會想辦法賺錢,不能讓你輟學。只是媽媽不能天天在家照顧你了,她也要跟我一樣出去找工作,當別人的保姆,而我會考慮當送水工! ”史密斯一臉無奈地對兒子說。

他的話音剛落,湯姆忍不住哭了起來,嘴裡還嘟囔著:“我不要爸爸破 產,不要……我不要媽媽當別人的保姆……”

見兒子哭了起來,史密斯趕忙將兒子攬到懷裡,笑著說:“孩子, 爸爸沒有破產,只是想考驗你一下! ”湯姆這才停止了哭聲,滿臉疑惑地看著父親。史密斯看著他,

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雖然爸爸今天沒有破產,但是這份工作不是永久的,我們要擁有憂患意識,隨時做好面 臨各種意外和挫折的準備……”史密斯的話還沒說完,湯姆就搶過話來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好,為什麼會出現意外? ”

“孩子,世事難料,就像海嘯、颱風、地震一樣,有些災難不是我們能夠意料到的,所以我們要未雨綢繆!”史密斯耐心地解釋著。

“我知道了,爸爸,從今天開始,

我不會亂花錢、亂要東西了,我要開始存錢,一點一點累積,等我們遇到意外的時候才能夠派上用場, 對不對? ”史密斯聽了,高興地點了點頭,並向兒子豎起大拇指。

關於遭遇破產、失業、意外、災難等類似的問題,父母大都很少向孩子提起,總覺得這些意外離自己很遠,而這樣的問題也不是孩子應該考慮的範疇。這些父母的想法,我們當然可以理解,畢竟誰都不相信一 些意外的事故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而寧願相信生活總是美好的。只是願望雖然很好,現實卻往往很殘酷,因為意外到來的時候,它不會事先跟你商量,也不會事先跟你打招呼。我們能夠做的,是在順境的時候,做好面臨逆境時的準備。只有這樣,當我們面臨困境的時候,才能安然 度過,並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堅強。所以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忘 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個普遍的規律。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也要隨時培養孩子的憂患意識,不要讓孩子只顧貪圖眼前的安逸而不思進取,更不要只顧享樂而忽視了學業。

具體來說,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做到以下幾點:

① 儲存“備用金”

當孩子逐漸懂事後,父母可以給孩子設置各種問題,比如,“如果有一天父母失業了,沒有了收入來源,我們該怎麼 辦? ” “金融危機又來臨了,賺錢越來越難,這時該如何? ”等等,讓 孩子知道生活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然後引導他們儲存“備用金”, 把平時的零用錢、壓歲錢、獎學金等存起來一部分,以備不時之需。

②掌握生活技能

整理房間、烹飪、擦地板、洗衣服等,這些家事都是孩子必須掌握的。當然,如果孩子依賴性太強的話,剛開始時可採用獎勵機制,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可以設置獎勵五角星然後兌換玩具、糖果、郊遊等方式,或者。等到孩子升入中學後,就應該讓他們獨立生活,不僅要整理自己的房間,還要學習一些更高的生活技能,比如買菜、繳水電費、家電維修、汽車維護、社交應酬等。

③體驗不同生活

長期處於一種環境裡,孩子容易變得自私、心胸狹隘,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帶孩子出去體驗各種不同的生活,比如, 去車行體驗洗車工的生活,去鄉下跟農民下田工作,到醫院當一天志願者,去敬老院當義工等。體驗不同的生活,可以 孩子更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並爭取做得更好,即便遇到困難也不退縮,嘗試著去適應、去面對、去挑戰。

以上的幾點是我根據自己接觸的一些案例總結出來的,父母在實施的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對於那些貧困的家庭,父母更要引導孩子學會獨立自主,鼓勵他們大膽去創造財富,決不能因家境貧困而放棄遠大的理想。

破產、危機、變故等災難有時候也會變成好事,當然,這既取決於我們擁有的樂觀心態,也取決於我們擁有的財富眼光和賺錢的謀略。 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機到來時,“股神”巴菲特卻說這是“投資的良機”,並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說道:“我奉行一個很簡單的信條,即他人貪婪時我恐懼,他人恐懼時我貪婪。”這簡單的兩句話,卻道出了財富的真諦。

總之,生活處處充滿了變數。在全球經濟發展趨勢變化多端的今天,如何讓孩子更加自信地面對未來,並做好各種準備,已經變得越來越迫切。尤其是當父母遭遇破產、失業或者家庭遇到變故時,如何讓孩子能夠坦然地面對這些不幸,並承擔起自己應盡的義務,更是父母不得 不考慮的問題。所以,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並培養孩子的憂患意識,使孩子的內心變得真正強大起來。

“如果有一天父母失業了,沒有了收入來源,我們該怎麼 辦? ” “金融危機又來臨了,賺錢越來越難,這時該如何? ”等等,讓 孩子知道生活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然後引導他們儲存“備用金”, 把平時的零用錢、壓歲錢、獎學金等存起來一部分,以備不時之需。

②掌握生活技能

整理房間、烹飪、擦地板、洗衣服等,這些家事都是孩子必須掌握的。當然,如果孩子依賴性太強的話,剛開始時可採用獎勵機制,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可以設置獎勵五角星然後兌換玩具、糖果、郊遊等方式,或者。等到孩子升入中學後,就應該讓他們獨立生活,不僅要整理自己的房間,還要學習一些更高的生活技能,比如買菜、繳水電費、家電維修、汽車維護、社交應酬等。

③體驗不同生活

長期處於一種環境裡,孩子容易變得自私、心胸狹隘,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帶孩子出去體驗各種不同的生活,比如, 去車行體驗洗車工的生活,去鄉下跟農民下田工作,到醫院當一天志願者,去敬老院當義工等。體驗不同的生活,可以 孩子更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並爭取做得更好,即便遇到困難也不退縮,嘗試著去適應、去面對、去挑戰。

以上的幾點是我根據自己接觸的一些案例總結出來的,父母在實施的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對於那些貧困的家庭,父母更要引導孩子學會獨立自主,鼓勵他們大膽去創造財富,決不能因家境貧困而放棄遠大的理想。

破產、危機、變故等災難有時候也會變成好事,當然,這既取決於我們擁有的樂觀心態,也取決於我們擁有的財富眼光和賺錢的謀略。 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機到來時,“股神”巴菲特卻說這是“投資的良機”,並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說道:“我奉行一個很簡單的信條,即他人貪婪時我恐懼,他人恐懼時我貪婪。”這簡單的兩句話,卻道出了財富的真諦。

總之,生活處處充滿了變數。在全球經濟發展趨勢變化多端的今天,如何讓孩子更加自信地面對未來,並做好各種準備,已經變得越來越迫切。尤其是當父母遭遇破產、失業或者家庭遇到變故時,如何讓孩子能夠坦然地面對這些不幸,並承擔起自己應盡的義務,更是父母不得 不考慮的問題。所以,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並培養孩子的憂患意識,使孩子的內心變得真正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