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靈沼軒:故宮裡的“爛尾樓”,中國現存的古代鋼結構建築

隨著中國北京故宮慈甯宮、南三所等地新發現了多處遺址,意味著研究人員需要去解密的範圍擴大,而且需要更多數位化的技術來輔助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故宮博物院已完成對延禧宮裡的“爛尾樓”靈沼軒的虛擬復原。

靈沼軒為中國北京故宮內幾座西洋風格建築之一,位於延禧宮內,是中國現存的古代鋼結構建築。

根據現場遺留的各種細碎痕跡,借助三維掃描等手段進行“破譯”,同時加以大膽想像,故宮博物院近日給出了靈沼軒的復原景象。

延禧宮,建於永樂18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明嘉靖14年(1535年)更名為延祺宮,清改名為延禧宮,康熙15年(1686年)重修。前殿明清時均為妃嬪所居,

清道光帝之恬嬪富察氏、成貴人曾在此居住。道光25年(1845年)毀于火,同治11年(1872年)年曾議複建,後未行。 宣統元年(1909年),在宮殿原址建水殿3層,以石材金屬作棟,玻璃為牆,可臨水觀魚。隆裕太后題曰“靈沼軒”,俗稱“水晶宮”。

水晶宮是一座十分新潮的鋼結構建築,

採用了當時國際上十分先進的鋼結構建築技術。柱子是鑄鐵預製構件,梁為熱軋工字鋼,還使用了許多熱軋角鋼;同時還採用了全玻璃牆,可臨水觀魚,相當新潮。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後,1931年6月在此修建了新型文物庫房。2005年,東配樓辟為古書畫研究中心,西配樓辟為古陶瓷研究中心,中樓建立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

水殿淩架於水池之上,水池和水殿以橋相連,橋面用工字鋼和槽鋼等型鋼支承。

水殿之內壁嵌有花瓷磚。

靈沼軒二樓的景色。

其獨特的西洋造型而與紫禁城紅牆金瓦的中式建築形成鮮明對比。

從靈沼軒二樓觀看故宮的景色。

據《清稗史》:“入其中者,如置玻璃世界,牆之夾層中,置水蓄魚,下層地板亦以玻璃為之,俯首而窺,池中游魚,一一可數,荷藻參差,青翠如畫,地板又可開關,時或揭起,駕小舟直達宮外。不意工程未竣,辛亥革命,以紫禁城內空前新穎之建築,乃告中途停頓。”

復原的靈沼軒的地下一層

從靈沼軒二樓觀看故宮的景色。

據《清稗史》:“入其中者,如置玻璃世界,牆之夾層中,置水蓄魚,下層地板亦以玻璃為之,俯首而窺,池中游魚,一一可數,荷藻參差,青翠如畫,地板又可開關,時或揭起,駕小舟直達宮外。不意工程未竣,辛亥革命,以紫禁城內空前新穎之建築,乃告中途停頓。”

復原的靈沼軒的地下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