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書上學不到的歷史冷知識:唯一一位沒有葬於明十三陵的明代皇帝

咱們書接上回,接著帶大家刨刨根,今天要刨的是誰呢?今天要刨的就是明代遷都北京之後,唯一一位沒有葬於明十三陵的明代皇帝--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他的一生命運多舛,

死後賜諡號為“戾”,稱“鄺戾王”,表示景泰帝終身為惡,死不悔改。這中間有什麼個中緣由,下面請聽小編一一道來。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母賢妃吳氏,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鈺生於宣德三年,長兄朱祁鎮即位後封其為郕王。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景泰八年正月,

奪門之變爆發,明英宗復位,改元天順。二月,英宗廢景泰帝為郕王。

朱祁鈺的一生命途多舛,按照封建等級制度說來,朱祁鈺的出身卑賤,因為他的生母只是漢王朱高煦府邸的一位侍女。宣宗皇帝征討朱高煦時,在返京途中邂逅了吳氏, 被吳氏的美貌與聰慧深深打動,

於是便將她接回京城。由於封建禮教的阻撓,身為罪人的吳氏不能被封為妃嬪,於是宣宗將其安排在緊貼宮牆的大宅院中,時常臨幸。吳氏為宣宗生下了次子朱祁鈺後,被封為賢妃,但繼續住在宮外。後宣宗病重,將朱祁錢母子託付給自己的母后張太后,至此朱祁鈺才被封為鄺王,並在宮外修建王府,與母親居住。

原本朱祁鈺和母親是可以這樣平靜地度過一生的,

但是土木堡的狼煙卻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土木堡戰役,英宗御駕親征,便讓鄺王朱祁鈺擔任監國。然而土木堡敗訊傳來,英宗被俘,舉朝大震,群臣聚哭,莫知所措。國家社稷的重任落到監國朱祁鈺身上,可朱祁鈺卻不願意登基。由於英宗的兒子才兩歲,不情願的朱祁鈺就被群臣推上了前臺,在孫太后的授意下繼承了皇位,即明代宗,遙尊英宗為太上皇,
立英宗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年號景泰。

代宗登基與於謙也有關聯。早在朱祁鈺擔任監國時,就爆發了關於“南遷”的爭論,翰林院侍講徐理根據天象的變化首先提出了南遷,這一提議得到了一些膽小的大臣的支持。可是由於祖宗的宗廟和陵寢都在北京,

於謙當即否決了他的提議,並得到了朱祁鈺的支持。朱祁鈺非常欣賞於謙的能力與魄力, 於謙也很欣賞眼前這位年輕人的當機立斷。緊接著發生的午門血案,更加深了兩人的這種感情。

明英宗寵信宦官王振,使得整個朝廷烏煙瘴氣。當英宗被俘,王振被殺的消息傳來時,群臣的怨氣似乎得以傾吐。眾大臣跪在午門哭諫,要求朱祁鈺懲治王振的黨羽,當王振的同黨、 錦衣衛指揮馬順出來阻擋時,當即被憤怒的群臣打死。見此被嚇壞了的朱祁鈺唯恐發生嘩變,準備逃走。這時於謙站了出來,他拉住朱祁鈺的衣袖,對他解釋大臣們並不是沖著他來的,只要朱祁鈺能夠懲治王振的黨羽,群臣們甘願輔佐他共創宏圖大業。于謙的話讓朱祁鈺鎮定了下來,於是便下令將宮內的兩個王振同黨帶出來交給群臣,這兩人也被群臣當場打死。

至此, 代宗和于謙之間建立了更深厚的感情。所以代宗登基,於謙應該是推手之一。但不幸的是代宗當了 8年皇帝後突然大病,王振餘黨曹吉祥等人趁機擁立英宗復位。英宗在天順二年,廢景泰帝為鄺王,將其遷到西宮。不久之後,景泰帝便薨於西宮。英宗毀其所營建的壽陵,廢掉了他的帝號,賜諡號為“戾”,稱“鄺戾王”。後來明憲宗下旨恢復景泰帝帝號,但其諡號只有5個字,與明朝其他皇帝17個字的諡號相比,其規格較低。直到南明弘光時期,才給景泰帝加上廟號“代宗”,並增加諡號到17字。至此,景泰帝在禮儀規格上才與明代其他皇帝齊平,他的歷史功績也稍稍為後人所知。

咱們這期先講到這,大家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可以給小編留言,一起探討。咱們下期接著刨!

當即被憤怒的群臣打死。見此被嚇壞了的朱祁鈺唯恐發生嘩變,準備逃走。這時於謙站了出來,他拉住朱祁鈺的衣袖,對他解釋大臣們並不是沖著他來的,只要朱祁鈺能夠懲治王振的黨羽,群臣們甘願輔佐他共創宏圖大業。于謙的話讓朱祁鈺鎮定了下來,於是便下令將宮內的兩個王振同黨帶出來交給群臣,這兩人也被群臣當場打死。

至此, 代宗和于謙之間建立了更深厚的感情。所以代宗登基,於謙應該是推手之一。但不幸的是代宗當了 8年皇帝後突然大病,王振餘黨曹吉祥等人趁機擁立英宗復位。英宗在天順二年,廢景泰帝為鄺王,將其遷到西宮。不久之後,景泰帝便薨於西宮。英宗毀其所營建的壽陵,廢掉了他的帝號,賜諡號為“戾”,稱“鄺戾王”。後來明憲宗下旨恢復景泰帝帝號,但其諡號只有5個字,與明朝其他皇帝17個字的諡號相比,其規格較低。直到南明弘光時期,才給景泰帝加上廟號“代宗”,並增加諡號到17字。至此,景泰帝在禮儀規格上才與明代其他皇帝齊平,他的歷史功績也稍稍為後人所知。

咱們這期先講到這,大家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可以給小編留言,一起探討。咱們下期接著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