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餐飲老闆的朋友圈,我們扒出了2018第一個關鍵字:漲!

2018剛開年,筆者就發現,朋友圈裡的餐飲老闆不約而同在談論一個話題:漲價。但如何越漲生意越好?

1 新年伊始,餐飲圈裡漲聲一片

環顧四周,發現一眾餐廳已經悄然漲價。

筆者隨手統計了一份餐廳不完全漲價名單↓↓↓

而在筆者的朋友圈裡,在2018年第一天,老闆們就已經開始熱火朝天地議論起來了。

筆者詢問了身邊的餐飲老闆,

發現不少人也有這方面的打算。

上海湘菜品類當中風頭正勁的巡湘記,正在謀劃全面調高價格。其總經理歐陽俊平表示,打算漲8%到10%,“把人均客單價從90元提到100元。”

而芙蓉巷負責人吳少輝則表示,漲價是芙蓉巷的常規動作,“每一年都會漲。”

態度謹慎的老闆也有。大龍燚董事長柳鷙就表示,也注意到了身邊老闆的漲價傾向,但是自己思考了一番,還是決定從採購成本上要效益,

“擔心漲價影響客戶體驗。”

2 “不約而同漲價”背後的4大因素

漲價這件事,老闆們向來是內心很想要,但卻很難承認或實施的。這次竟然不約而同提漲價,為什麼?

租金、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斷上漲

多位老闆表示,漲價是必然。芙蓉巷創始人吳少輝表示,每年都會根據情況對不同的菜品進行漲價。

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餐飲行業尤其是基層服務崗位越來越難招人。以北京為例,餐廳服務員的基本工資現在普遍都在4000元左右,再加上吃住、社保、全勤獎、績效、交通補助等等,一個服務員的用工成本已經達到6000元左右,高一點的甚至達到8000元。

租金就更不用說了,有商圈甚至宣佈將一次性漲租80% !

這個原因老生常談,

但卻是不得不談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大部分品牌漲價的最直接原因。

快消品價格普漲,帶動餐飲

以啤酒為例,已經十多年未曾漲價的啤酒行業最近集體漲價。

2018年元旦剛過,雪花、青島、燕京等多個品牌均上調了產品價格,漲幅在10%至20%之間。

除了啤酒,紅米酒,九江,百年糊塗,勁酒等今年也有不同程度的漲價,漲幅均在1-2元。甚至,連礦泉水也加入到了漲價的行列,怡寶和景田從原來的2.5元漲到了3元。

因此,餐廳常見的“消費滿一定金額送啤酒,啤酒無限量供應”等促銷手段的成本將會越來越高。

消費升級,整體市場環境變好

從整體環境來說,消費者對菜品品質和個性化體驗的追求越來越強烈,但是對價格的敏感度卻逐漸下降。

可以看到,西貝從“好吃戰略”升級為“天然戰略”,九毛九提出“放心餐桌”,巴奴提出“產品主義”。整個2017年,食材升級、產品為王成為餐飲業討論的核心。

與食材升級相對應的,是菜品價格的上漲。對手都在升級,如果自己不跟上,就會在戰略上處於劣勢。

不是漲,而是回歸

倔驢幫創始人平景飛認為,與其說是漲價,不如說是餐飲行業長期低價競爭回歸正常的表現。

“就速食來說,中國的速食一直處於低價競爭階段。企業不僅在壓榨員工的工作時間,也在壓榨經營者的時間,有些老闆甚至一年都不捨得休息一天。通過壓榨勞動時間、超長的工作負荷,甚至犧牲產品的品質,來實現低價、賺取利潤,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平景飛說,比如,同樣一碗拉麵,在日本能夠賣四五十塊,在國內只能賣十幾塊。低價,品質差,利潤低,品質更差,利潤更低……這是一個閉環 。“所以我覺得,與其說這是漲價,不如說這是餐飲行業在回歸正常。”

3 如何有技巧地漲價

行銷大師小馬宋說,不管你漲價的理由多麼充分,消費者就是不喜歡漲價。儘管餐飲老闆們在票圈裡的漲價宣言擲地有聲,到了實際操作當中,還是得“夾著尾巴做人”,盡可能地不驚動顧客。

有什麼技巧?

少量多次

慶豐包子近期只上調了一款包子的價格,而其它的包子價格則保持穩定,在整張功能表當中,這樣的變動就顯得非常不起眼。

小楊生煎的手法類似,從去年年中到現在,經歷了兩次價格調整,先是將牛肉湯從9元漲到了10元,隨後將大蝦生煎從18元漲到了20元。

招牌不漲

招牌不漲,只漲配角產品的話,顧客不會太敏感。嗨番茄和強牛家的聯合創始人李晶說,顧客對一家餐廳客單價的感知,主要來自於招牌產品,所以,次要產品漲價幅度可以高一些。

上海人氣連鎖麵館哈靈麵館,憑藉一碗招牌牛蛙面當了許多年網紅,這碗面的價格自2016年初至今一直穩定在31元每碗,麵館老闆周總對內參君表示,目前價格還是按兵不動,“對手沒有動,我們暫時不動,過完年考慮漲到32元。”

周總表示,相對於牛蛙原材料的大幅上漲,牛蛙面一元兩元的漲幅顯得杯水車薪,所以也不急在一時了。

在小楊生煎,相對於其它產品的穩步調價,店內的基礎款“小楊生煎”,自2015年至今一直保持著8元每份的價格。

不過就像哈靈麵館周總所說,牛蛙面遲早要漲。招牌一定要漲價時,也得有技巧。

李晶認為,招牌漲價時,可以增加原價位,甚至更低價位同類產品作為補充,成本可以低一些,避免一下子損失掉對價格敏感的客流量,讓餐廳看起來人氣下降 (哪怕利潤更高了,但“看起來”人少了對獲客來說也是負面影響)。

推出新品

前段時間,肯德基推出了內地產品中史上最貴的漢堡,吮指十三鮮小龍蝦烤雞堡,單品售價為23元一個。在此之前,麥當勞新推出的星廚漢堡系列,售價也遠高於店內常規漢堡,達到了28元每個。

相對於將原有產品直接漲價,推出高價新品,拉高顧客心中的價格錨點 ,對品牌定位和全系列產品的銷售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組合套餐

李晶說,漲價的同時可以設置一些優惠活動,比如組成套餐,降低顧客敏感,但最好套餐的組合能夠讓客單價提高,這樣既能提高毛利,又能讓顧客適應新的人均。

比如,倔驢幫在主打的招牌驢火之外推出了四款驢火套餐,將客單價從單點的十幾元,提高到25元左右。

【 小結 】

漲價,從微觀上來說,只是餐飲運營上的一個動作,從大的層面來講,則涉及到品牌定位、營收結構、市場環境等等一系列的考量。

經營成本上漲從來沒有停止過,而近段時間餐飲老闆之所以敢於琢磨漲價,更多地是出於他們對於外部環境的研判和自己品牌升級的自信。

但是就像嗨番茄和強牛家的聯合創始人李晶所說,餐飲行業的利潤是一點點摳出來的,但提升利潤最有效的手段永遠是提高營業額,獲客永遠是頭等大事 ,所以她時刻提醒自己:主動漲價的目標應該是客流提升和業績提高,而不只是降低成本率。千萬不能捨本逐末!

可以看到,西貝從“好吃戰略”升級為“天然戰略”,九毛九提出“放心餐桌”,巴奴提出“產品主義”。整個2017年,食材升級、產品為王成為餐飲業討論的核心。

與食材升級相對應的,是菜品價格的上漲。對手都在升級,如果自己不跟上,就會在戰略上處於劣勢。

不是漲,而是回歸

倔驢幫創始人平景飛認為,與其說是漲價,不如說是餐飲行業長期低價競爭回歸正常的表現。

“就速食來說,中國的速食一直處於低價競爭階段。企業不僅在壓榨員工的工作時間,也在壓榨經營者的時間,有些老闆甚至一年都不捨得休息一天。通過壓榨勞動時間、超長的工作負荷,甚至犧牲產品的品質,來實現低價、賺取利潤,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平景飛說,比如,同樣一碗拉麵,在日本能夠賣四五十塊,在國內只能賣十幾塊。低價,品質差,利潤低,品質更差,利潤更低……這是一個閉環 。“所以我覺得,與其說這是漲價,不如說這是餐飲行業在回歸正常。”

3 如何有技巧地漲價

行銷大師小馬宋說,不管你漲價的理由多麼充分,消費者就是不喜歡漲價。儘管餐飲老闆們在票圈裡的漲價宣言擲地有聲,到了實際操作當中,還是得“夾著尾巴做人”,盡可能地不驚動顧客。

有什麼技巧?

少量多次

慶豐包子近期只上調了一款包子的價格,而其它的包子價格則保持穩定,在整張功能表當中,這樣的變動就顯得非常不起眼。

小楊生煎的手法類似,從去年年中到現在,經歷了兩次價格調整,先是將牛肉湯從9元漲到了10元,隨後將大蝦生煎從18元漲到了20元。

招牌不漲

招牌不漲,只漲配角產品的話,顧客不會太敏感。嗨番茄和強牛家的聯合創始人李晶說,顧客對一家餐廳客單價的感知,主要來自於招牌產品,所以,次要產品漲價幅度可以高一些。

上海人氣連鎖麵館哈靈麵館,憑藉一碗招牌牛蛙面當了許多年網紅,這碗面的價格自2016年初至今一直穩定在31元每碗,麵館老闆周總對內參君表示,目前價格還是按兵不動,“對手沒有動,我們暫時不動,過完年考慮漲到32元。”

周總表示,相對於牛蛙原材料的大幅上漲,牛蛙面一元兩元的漲幅顯得杯水車薪,所以也不急在一時了。

在小楊生煎,相對於其它產品的穩步調價,店內的基礎款“小楊生煎”,自2015年至今一直保持著8元每份的價格。

不過就像哈靈麵館周總所說,牛蛙面遲早要漲。招牌一定要漲價時,也得有技巧。

李晶認為,招牌漲價時,可以增加原價位,甚至更低價位同類產品作為補充,成本可以低一些,避免一下子損失掉對價格敏感的客流量,讓餐廳看起來人氣下降 (哪怕利潤更高了,但“看起來”人少了對獲客來說也是負面影響)。

推出新品

前段時間,肯德基推出了內地產品中史上最貴的漢堡,吮指十三鮮小龍蝦烤雞堡,單品售價為23元一個。在此之前,麥當勞新推出的星廚漢堡系列,售價也遠高於店內常規漢堡,達到了28元每個。

相對於將原有產品直接漲價,推出高價新品,拉高顧客心中的價格錨點 ,對品牌定位和全系列產品的銷售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組合套餐

李晶說,漲價的同時可以設置一些優惠活動,比如組成套餐,降低顧客敏感,但最好套餐的組合能夠讓客單價提高,這樣既能提高毛利,又能讓顧客適應新的人均。

比如,倔驢幫在主打的招牌驢火之外推出了四款驢火套餐,將客單價從單點的十幾元,提高到25元左右。

【 小結 】

漲價,從微觀上來說,只是餐飲運營上的一個動作,從大的層面來講,則涉及到品牌定位、營收結構、市場環境等等一系列的考量。

經營成本上漲從來沒有停止過,而近段時間餐飲老闆之所以敢於琢磨漲價,更多地是出於他們對於外部環境的研判和自己品牌升級的自信。

但是就像嗨番茄和強牛家的聯合創始人李晶所說,餐飲行業的利潤是一點點摳出來的,但提升利潤最有效的手段永遠是提高營業額,獲客永遠是頭等大事 ,所以她時刻提醒自己:主動漲價的目標應該是客流提升和業績提高,而不只是降低成本率。千萬不能捨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