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60搜索發佈《北京吃貨大資料》南方菜系攻陷帝都

中國作為一個餐飲文化大國,菜式口味廣泛、烹飪方法精巧繁複,在長期演變中形成了川、魯、粵、淮揚等八大菜系,並顯示出南甜北鹹東酸西辣的飲食文化地區差異。但是,受到人口流動遷徙等因素的影響,

人們的飲食口味較之過去發生了明顯變化。據360搜索近期發佈的《北京吃貨大資料》顯示,辣成為了北京人最喜歡的味道,嗜辣群體極速擴張,帝都已經被川湘粵等南方菜全面攻陷。

據吃貨大資料顯示,北京人最關注川菜,

其次是粵菜和湘菜,其中川、湘兩個菜系均注重辣味。除了川、粵、湘三個南方菜系包攬北京最關注的三大地方菜外,作為湘菜代表的紅燒肉與川菜代表的魚香肉絲也雙雙入選北京最熱門的十大菜譜前三。這意味著,無論是外出就餐還是在家做飯,北京人的口味都已更偏南方。

然而,歷史上著名的食辣區中,北京卻不在其列,老北京美食中,絕大多數口味平淡,因為古人認為飲食清淡才能養生,刺激性食物對身體有害。所以從清代開始,北京菜以淮陽菜、魯菜為正宗,到京城的官員、商人和舉子多來自江南富庶區,注重餐飲儀態,將吃辣看成是不文明、粗魯的表現,他們是當時風尚的標杆,故老北京人對食辣頗有蔑視。而且,

辣椒傷眼,老北京城風沙大,眼疾多,客觀上也抑制了辣椒的傳播,因此,傳統北京人食辣甚少。

這不禁令人好奇,既然有著這樣的歷史和天氣原因,北京人為何會喜歡上辣椒呢?北京人大規模嗜辣,其實與人口遷入和大眾飲食文化的傳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大眾飲食文化的傳播和流行方向,總是由勞務輸出地區傳入勞務輸入地區。相對於西南各省市,北京無疑是發達城市,

更容易尋找到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這些欠發達地區的勞動力來到發達城市就業更傾向於從事准入門檻較低的餐飲服務業。外來務工者最擅長的並非本地菜品,而是家鄉美食。因此,隨著四川、湖南等地勞動力遷入,其家鄉的特色美食及飲食習慣也逐漸流傳至北京。

此外,北京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以及辣椒本身的吸引力也在“重口味稱霸”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辣椒給人帶來的刺激比較直接,適合速食,且辣味刺激味蕾,很容易使人產生“快感”,從某種程度上起到了舒壓的作用。人們的感受力在快節奏生活下日趨遲鈍,自然尋求更深更猛的刺激,於是,我們看到了帝都一片火辣辣的紅,辣戰勝其他口味,成為北京人所嗜好的第一口味。

飲食口味的變化也從側面反映了經濟發展和社會流動的趨勢,各地居民固守一方造就了特色鮮明的地域飲食習慣,隨著社會人員流動頻繁,飲食文化也逐漸呈現互相融合的趨勢。辣味攻陷帝都也許只是一個開始,當社會開放程度更加深入,帝都的飲食口味也許 會隨之更加豐富。

隨著社會人員流動頻繁,飲食文化也逐漸呈現互相融合的趨勢。辣味攻陷帝都也許只是一個開始,當社會開放程度更加深入,帝都的飲食口味也許 會隨之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