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利用麥克風許可權“偷聽”隱私?今日頭條回應了……

導讀

近日,一則今日頭條APP用“麥克風竊取隱私”的傳聞引發關注,1月4日,今日頭條在官網發佈聲明,旗下產品無法取得使用者的麥克風許可權,無法收到使用者的任何語音信號。

據網友“互聯網路人”,老婆元旦去摘草莓,一沒在頭條搜索“草莓”,二沒在頭條看“草莓”類資訊,轉天就收到了和草莓有關的推送文章。該網友打開老婆的手機,發現今日頭條使用了麥克風的許可權。

看完後,有網友表示簡直太可怕了,自己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但也有網友表示,這其實並不是麥克風的鍋:

有網友感歎:

今日頭條回應:沒那個技術

針對近日“用麥克風竊隱私”的傳聞,今日頭條4日發佈聲明稱,今日頭條旗下產品無法取得使用者的麥克風許可權,無法收到使用者的任何語音信號。

今日頭條在“致廣大用戶關於授權今日頭條使用手機麥克風的說明”中稱,用戶使用今日頭條(包括今日頭條旗下產品)錄製小視頻記錄生活時,需要使用到手機麥克風,但除非使用者明確點擊授權,否則,無論在何種手機機型上,今日頭條旗下產品都無法取得使用者的麥克風許可權,

無法收到使用者的任何語音信號。

今日頭條還表示,從技術上看,目前聲音資訊的處理,也遠達不到通過麥克風去獲取個人隱私的水準。

“今日頭條使用者資訊的積累,完全是通過用戶在今日頭條上的點擊等資料行為所產生的。”今日頭條稱。

“推送你想看的新聞”這種操作已經很普遍了

事實上,近年來,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互聯網app根據使用者習慣收集資料,

然後依靠演算法推送你想看的新聞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在知乎上,也有網友問過類似的問題,在淘寶買了某樣東西,結果頭條也會推薦類似商品報價,這類新聞聚合軟體是如何分析使用者操作習慣的?會對我們的個人資訊安全構成威脅嗎?

對此,有市場行銷研究者認為,這些智慧定向推送,是根據使用者平時在該平臺的使用習慣資料記錄後,再根據一定的演算法計算之後的結果。

如果該公司安全措施做的好,不違法亂用,就不會有威脅。如果被駭客盜走資訊,或者公司員工出賣信息,就會對個人信息造成威脅。

APP裡的個人資訊該如何保護?

那麼使用智慧手機的時候如何防止個人隱私被APP獲取呢?最後一條很多人都忽略了:

1、APP分等級管理,設置不同的帳號密碼

很多人微信帳號有工作號和生活號,建議APP最好分類隔離資訊管理,分成涉及資金類的APP和一般APP,設置兩套不同的帳戶和密碼。

將APP區別不同的安全等級並設置不同的帳戶密碼,可防止連環盜號。

2、不要隨意登錄免費WiFi,隨意刷二維碼

3、APP通過正規管道下載

山寨APP或存在竊取個人資訊、惡意扣費等問題,建議用戶通過應用商店下載而不要通過網路搜索下載;對於陌生的APP最好提前瞭解甄別,以防落入山寨陷阱。遇到山寨APP欺詐的,及時予以舉報維權。

4、儘量關閉應用的敏感許可權

要加強網路安全意識,下載手機應用要認准知名應用商店,安裝應用後查看應用開放的許可權,讀取通訊錄、讀取短信通話記錄等敏感許可權儘量關閉。

來源丨中國青年報

APP裡的個人資訊該如何保護?

那麼使用智慧手機的時候如何防止個人隱私被APP獲取呢?最後一條很多人都忽略了:

1、APP分等級管理,設置不同的帳號密碼

很多人微信帳號有工作號和生活號,建議APP最好分類隔離資訊管理,分成涉及資金類的APP和一般APP,設置兩套不同的帳戶和密碼。

將APP區別不同的安全等級並設置不同的帳戶密碼,可防止連環盜號。

2、不要隨意登錄免費WiFi,隨意刷二維碼

3、APP通過正規管道下載

山寨APP或存在竊取個人資訊、惡意扣費等問題,建議用戶通過應用商店下載而不要通過網路搜索下載;對於陌生的APP最好提前瞭解甄別,以防落入山寨陷阱。遇到山寨APP欺詐的,及時予以舉報維權。

4、儘量關閉應用的敏感許可權

要加強網路安全意識,下載手機應用要認准知名應用商店,安裝應用後查看應用開放的許可權,讀取通訊錄、讀取短信通話記錄等敏感許可權儘量關閉。

來源丨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