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學習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特質和理論品格

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論貢獻,就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

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閃耀著理性光輝和人格光芒的科學理論,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風範。

堅定的理想信念

堅定的信仰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政治品格,是我們黨的獨特優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充滿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充滿著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充滿著“革命理想高於天”的豪邁情懷。2012年,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最多的就是理想信念,“精神之鈣”“四個自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最重要、最鮮明的關鍵字、高頻詞。堅定的理想信念,體現了這一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底色,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真摯的為民情懷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其鮮明的政治立場就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強調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和改革發展的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十九大報告的主題和通篇都貫穿和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報告開篇就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歸根到底都是為了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加全面的發展。

鮮活的時代氣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這一思想是新時代的思想,

不是對老祖宗的簡單重複,而是立足新時代,著眼新問題,講了許多老祖宗沒有講過的新話,是指導當代中國改革發展的鮮活理論,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現實針對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分析和回答時代課題的基礎上形成的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全面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課題,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這一思想洞察時代風雲,把握時代大勢,引領時代潮流,充分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認真傾聽時代聲音,積極解決時代課題,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思想境界,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治國理政新境界、管黨治黨新境界。

深厚的歷史底蘊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吸吮5000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總結世界社會主義500年和中國共產黨96年艱辛探索的歷史經驗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而來的,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文化底蘊和理論底蘊。“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最好的老師。正是在對中國5000多年文明史、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歷史和中國共產黨96年的奮鬥歷史的系統回顧中,我們才能更全面地厘清社會主義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思潮、運動和制度,是怎樣向前發展的;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怎樣經過反復比較,歷史地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能更深刻地感悟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結合的過程中,是怎樣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又是怎樣站立在時代變化的新起點上,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的。

強烈的中國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強調,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黨、國家和民族充滿自信,特別強調全黨同志要堅定“四個自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充滿著對傳承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自信,對發揚党的優良傳統的自信,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對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自信,對黨和國家事業光明前景的自信。正是有了這種強烈的自信,這一思想才有了這樣的大氣魄、大視野、大格局,才有了這樣的理論成熟、戰略定力。正是用這一思想武裝起來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夠以自信的氣度、從容的姿態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步伐堅定向著宏偉的目標邁進。

寬廣的世界眼光

世界眼光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寬廣胸懷,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品質。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黨,也是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的黨。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面對百年不遇的世界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以卓越政治家和戰略家的恢宏視野、戰略思維,鮮明提出一系列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新理念新主張,佔據了人類道義制高點,凸顯了中國特有的大國風範、大國擔當,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應當看到,這一思想著力把當代中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建設現代化的積極探索和寶貴經驗,加以理論化、系統化,構建了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體現獨特文明特徵,獨立於西方模式和西方話語的思想體系、價值體系、制度體系、目標體系、戰略體系和話語體系,深刻凝結著當代中國對人類更好未來的艱辛探索,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自覺的擔當精神

擔當是一種責任、勇氣,也是一種剛毅和膽量。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接受外媒採訪時說,“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這體現著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精神風範,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崇高境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既敢於直面並破解我國發展進程中積累起來的矛盾、問題和難題,也敢於直面我國發展起來以後面臨的矛盾、問題和難題,還勇於應對許多複雜的世界性難題。他勇於擔當起對黨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民族的責任和對人民的責任,勇於扛起一代人應當扛起的責任,體現了對歷史負責、對民族負責、對人民負責、對黨負責的無畏勇氣、鮮明態度和堅毅決心。

扎實的實踐基礎

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成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深層次、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可以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方位的、開創性成就的取得,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的發生,既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也充分體現了這一思想的巨大理論威力。

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這一思想洞察時代風雲,把握時代大勢,引領時代潮流,充分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認真傾聽時代聲音,積極解決時代課題,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思想境界,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治國理政新境界、管黨治黨新境界。

深厚的歷史底蘊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吸吮5000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總結世界社會主義500年和中國共產黨96年艱辛探索的歷史經驗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而來的,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文化底蘊和理論底蘊。“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最好的老師。正是在對中國5000多年文明史、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歷史和中國共產黨96年的奮鬥歷史的系統回顧中,我們才能更全面地厘清社會主義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思潮、運動和制度,是怎樣向前發展的;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怎樣經過反復比較,歷史地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能更深刻地感悟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結合的過程中,是怎樣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又是怎樣站立在時代變化的新起點上,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的。

強烈的中國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強調,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黨、國家和民族充滿自信,特別強調全黨同志要堅定“四個自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充滿著對傳承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自信,對發揚党的優良傳統的自信,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對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自信,對黨和國家事業光明前景的自信。正是有了這種強烈的自信,這一思想才有了這樣的大氣魄、大視野、大格局,才有了這樣的理論成熟、戰略定力。正是用這一思想武裝起來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夠以自信的氣度、從容的姿態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步伐堅定向著宏偉的目標邁進。

寬廣的世界眼光

世界眼光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寬廣胸懷,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品質。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黨,也是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的黨。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面對百年不遇的世界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以卓越政治家和戰略家的恢宏視野、戰略思維,鮮明提出一系列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新理念新主張,佔據了人類道義制高點,凸顯了中國特有的大國風範、大國擔當,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應當看到,這一思想著力把當代中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建設現代化的積極探索和寶貴經驗,加以理論化、系統化,構建了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體現獨特文明特徵,獨立於西方模式和西方話語的思想體系、價值體系、制度體系、目標體系、戰略體系和話語體系,深刻凝結著當代中國對人類更好未來的艱辛探索,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自覺的擔當精神

擔當是一種責任、勇氣,也是一種剛毅和膽量。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接受外媒採訪時說,“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這體現著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精神風範,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崇高境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既敢於直面並破解我國發展進程中積累起來的矛盾、問題和難題,也敢於直面我國發展起來以後面臨的矛盾、問題和難題,還勇於應對許多複雜的世界性難題。他勇於擔當起對黨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民族的責任和對人民的責任,勇於扛起一代人應當扛起的責任,體現了對歷史負責、對民族負責、對人民負責、對黨負責的無畏勇氣、鮮明態度和堅毅決心。

扎實的實踐基礎

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成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深層次、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可以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方位的、開創性成就的取得,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的發生,既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也充分體現了這一思想的巨大理論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