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體育老師,你踢足球嗎?

可是儘管如此,校園足球的開展仍存在諸多問題,許多學校修建的足球場地除了正常的上課時間有學生使用外,其他大部分時間要麼被閒置,要麼就會有其他社會人士過來蹭場地,

真正的積極主動的進行足球運動的學生則並不多見。客觀因素得到了解決,可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體育老師,作為校園足球政策的執行者,你有經常踢足球嗎?目前我國校園足球改革力度非常大,各方政策都大力支持,

可是在執行過程中卻出現許多問題,其中在體育老師身上暴露了三個問題最為突出:一是不會踢,二是不能踢,三是不想踢。

一、

體育老師不會踢

在2015年發佈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提出要在2020年打造2萬所特色足球學校。而到2017年7月,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已經建成兩萬多所,五年的任務提前三年完成。2016年至2017年,中國教育科學院完成了2016年度足球培訓任務,共計培訓學員1.5萬余人。

從這一比例中就可以發現足球老師隊伍建設滯後於足球校園的建設。

在這一階段,很多學校的足球教練是不夠的,一些非試點學校甚至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足球老師,但足球課程已經開設,學校只能安排其他項目的體育老師去上足球課,

老師也就只能借助視頻邊學邊教給學生簡單的足球技術,那上課進度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

體育老師不能踢

雖然校園足球的呼聲越來越高,但由於足球在一些地區並非升學考試專案,對學生的升學並沒有加分的可能,所以很多中小學的教學大綱中並沒有給足球安排應有的課時。即便很多城市已經將足球納入了中考考試的範疇,但唯分數論的傳統思維讓足球課變了味,

教學內容只跟著考試的指揮棒走,體育老師不能夠帶著學生“浪費”他們的寶貴時間。嚴格的來講,僅僅顛球和繞杆並不能算是真正在踢足球。

另一方面,足球運動存在較大的“風險”,在這個獨生子女橫行的年代,家人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也給足球課程的開展帶來很大的困難。

那種一味的“無對抗、不奔跑、不疲勞、不擦皮、不扭傷”的溫柔課堂,只能使得踢足球轉變為令人歎為觀止的“足球操”,使得學生更加不喜歡所謂的足球課。

三、

體育老師不想踢

在校園足球如火如荼的開展過程中,青少年足球賽事方面卻沒有得到同步跟進,除了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會舉辦一些校際聯賽和一些俱樂部賽事,為青少年提供交流的平臺外,對於一些較為偏遠的、沒有足球基礎的地區來說,定期舉辦賽事的難度很大,跨流域的聯賽就更沒有機會了。

在這種沒有競爭、沒有榮譽的大背景下,人們對足球運動的認可度也就無法改變,體育老師的積極性很快就會被磨滅,學生對於足球賽事的認知也無法得到提升,自然而然的對足球運動的興趣也就不高。社會不認可,教師沒激情,學生沒興趣,足球課也就只能是老師傳授簡單的技能,學生被動接受並不加以專研,所以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

另一方面,現在很多的私人足球培訓機構在社會上非常吃香,體育老師也有利用業餘時間在外開班的現象,或者一些體育老師因為編制的問題、工資待遇的問題等等,直接退出教師隊伍,專職足球培訓機構。如果在改革方案中無法解決體育老師應有的地位及待遇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也將會是體育老師不想在校園踢足球的重要原因。

對體育老師是否經常踢足球的這一問題進行探索,就不難發現,校園足球的發展之路除了解決一些簡單的客觀因素之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青少年提供交流的平臺外,對於一些較為偏遠的、沒有足球基礎的地區來說,定期舉辦賽事的難度很大,跨流域的聯賽就更沒有機會了。

在這種沒有競爭、沒有榮譽的大背景下,人們對足球運動的認可度也就無法改變,體育老師的積極性很快就會被磨滅,學生對於足球賽事的認知也無法得到提升,自然而然的對足球運動的興趣也就不高。社會不認可,教師沒激情,學生沒興趣,足球課也就只能是老師傳授簡單的技能,學生被動接受並不加以專研,所以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

另一方面,現在很多的私人足球培訓機構在社會上非常吃香,體育老師也有利用業餘時間在外開班的現象,或者一些體育老師因為編制的問題、工資待遇的問題等等,直接退出教師隊伍,專職足球培訓機構。如果在改革方案中無法解決體育老師應有的地位及待遇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也將會是體育老師不想在校園踢足球的重要原因。

對體育老師是否經常踢足球的這一問題進行探索,就不難發現,校園足球的發展之路除了解決一些簡單的客觀因素之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