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沒有雙手,卻在家門口靠這項產業成功致富!

我國農村貧困人口中相當一部分是殘疾人。受到身體障礙、勞動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響,貧困殘疾人、特別是農村貧困殘疾人已成為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返貧率最高的特殊困難人群。

除了接受國家政策支持,個人的努力也十分重要。陝西省安康市白河縣三院村貧困戶巴文成20多年前被一場意外奪去雙臂,無處務工、難以務農。巴文成家的日子幾度快要撐不下去。三院村這幾年移民搬遷建社區為鄉親們帶來了許多工作機會,老巴搶著幹別人不願意幹的苦力活,“肩挑背馱”鋪就了一家人的脫貧路。

//三院村的“老巴”

三院村是陝西安康市白河縣典型的深山村。2012年起,三院村整村推進移民搬遷,在山下建社區。

聯排小樓聚集而起,社區建設帶給這裡全新的活力。

在這片重新煥發生機的土地上,有一個活力四射的身影。

他就是巴文成,村民都叫他老巴。老巴今年56歲,二十多年前被一場意外奪去雙臂。村民對他抱以同情,但老巴並不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外出受阻多,回家收益好

巴文成說:“幹不成手上的活,我能背、挑、拖,是不是?要生活都要自食其力,不方便要想不方便的辦法。”

樂觀的老巴懷著這樣的想法外出打拼,

可沒有人相信他能幹活,想找個工地上的力氣活幹都很難。

外出務工受挫,老巴嘴上不說,心裡卻憋著一股勁。城裡的活兒找不下,那就回家在土裡面“刨金”。他給媳婦張明蘭打下手,能不用雙手的農活他一個人全包在身上。

巴文成說:“到秋季了,我扁甘蔗,烤甘蔗酒,好一點四五十度,一年烤兩三百斤,十四五塊錢一斤,它不也是錢?”

去年,他申請了2萬元扶貧貼息貸款,發展養雞300多隻、養羊25只、養牛3頭、養豬2頭,今年巴文成準備加蓋圈舍,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

種玉米、紅薯和小麥,養雞、養羊、養豬,最累的時候,老巴和媳婦合眼就能睡著。可由於勞力、精力有限,務農規模始終上不去,再加上交通不便,收成時好時壞,多年來老巴家的年收入一直徘徊在3千元左右。

加上低保補助金,生活勉強維持。

老巴失去雙臂時孩子才四歲,但好在老巴不是個消極的人,一個簡單的想法支撐著他。——先要達到有飯吃,有飯吃有身體,有身體才能想辦法掙錢。

//自食其力搬進現代化社區

三院村有402戶1412人,大部分村民分散居住在深山中。2012年,村上的能人——村黨支部書記張朝兵投資啟動三院村移民搬遷工程,計畫整治部分河灘地,建起可容納三千人居住的現代化社區。老巴對此很是心動,但他實在沒錢,正在苦惱的時候,張朝兵找到了他。

張朝兵幫助他領到了政府補助的錢,剩下的錢則讓他在社區、園區裡通過打工,慢慢地還。

2015年,老巴隨大部分村民一起,從山上搬到山下。兩層白牆紅瓦的小樓,每層60多個平方,用老巴的話說,樓頂寬敞的平臺,還能算個半層。這套新房得花十來萬,政府按貧困戶每人兩萬五的標準給老巴家補了五萬,剩下的錢,老巴卯著勁要還上。

通過打工,老巴現在還需要一年多的時間就能還上全部的錢了。

更重要的是,村委會流轉了山上3000畝的土地,發展現代農業。新社區又讓三院村以及周邊村子的勞動力聚集在一起,吸引了制衣廠、水產養殖等多家企業和農業合作社進駐。園區、社區建設和廠房裝修帶來了許多工作機會,別人嫌累的體力活,老巴爭著搶著去幹。別人兩天才能背完的沙子,他一天就能背完。

張朝兵說:社區二樓要裝修,水泥和沙都要靠肩扛背托送上去,這些活兒他都搶著去幹。

2016年,老巴光靠在當地務工就掙了五千塊錢。老巴樂呵呵地算起如今的年收入:種地收入三千多元,養殖收入五六千元,再加上在社區的務工收入,現在的家庭年收入基本穩定在1萬3千多元。老巴想:村子變成社區,人氣旺了,致富的門路也多了。自己不能掉隊,雖然沒有雙手,但路在腳下。

他說:“像我這樣殘疾的人,不能參加勞動的人不止我一個。光靠政府還是不行的,政府政策好,對我的幫助我領情,我自己還要想盡一切辦法增加收入。”

實習編輯:于明月

編輯:張程

統稿編輯:孟然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建起可容納三千人居住的現代化社區。老巴對此很是心動,但他實在沒錢,正在苦惱的時候,張朝兵找到了他。

張朝兵幫助他領到了政府補助的錢,剩下的錢則讓他在社區、園區裡通過打工,慢慢地還。

2015年,老巴隨大部分村民一起,從山上搬到山下。兩層白牆紅瓦的小樓,每層60多個平方,用老巴的話說,樓頂寬敞的平臺,還能算個半層。這套新房得花十來萬,政府按貧困戶每人兩萬五的標準給老巴家補了五萬,剩下的錢,老巴卯著勁要還上。

通過打工,老巴現在還需要一年多的時間就能還上全部的錢了。

更重要的是,村委會流轉了山上3000畝的土地,發展現代農業。新社區又讓三院村以及周邊村子的勞動力聚集在一起,吸引了制衣廠、水產養殖等多家企業和農業合作社進駐。園區、社區建設和廠房裝修帶來了許多工作機會,別人嫌累的體力活,老巴爭著搶著去幹。別人兩天才能背完的沙子,他一天就能背完。

張朝兵說:社區二樓要裝修,水泥和沙都要靠肩扛背托送上去,這些活兒他都搶著去幹。

2016年,老巴光靠在當地務工就掙了五千塊錢。老巴樂呵呵地算起如今的年收入:種地收入三千多元,養殖收入五六千元,再加上在社區的務工收入,現在的家庭年收入基本穩定在1萬3千多元。老巴想:村子變成社區,人氣旺了,致富的門路也多了。自己不能掉隊,雖然沒有雙手,但路在腳下。

他說:“像我這樣殘疾的人,不能參加勞動的人不止我一個。光靠政府還是不行的,政府政策好,對我的幫助我領情,我自己還要想盡一切辦法增加收入。”

實習編輯:于明月

編輯:張程

統稿編輯:孟然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