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母親的紙樣|胡楊樹

一直想寫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但總是無從入手,偶然間看到一張久違的牛皮紙,讓我想起了塵封已久壓在炕席下的母親的紙樣。

鄉下人喜歡睡大炕,夏天光板席上鋪一床單,

躺在上面清涼舒爽,到了冬天,把專門存儲鋪炕的乾草鋪在炕席下面半尺厚,即使不燒炕火身下也是暖暖的,還伴隨著陣陣青草香味,尤其是剛鋪上的那段時間,比席夢思床墊也不差啥。

我家在炕上鋪著兩層席子,下面一層是舊的上面一層是新的,兩層席子中間就壓著母親那些大大小小的紙樣。

空白

何為紙樣?現在的年輕人自然不知。從前,人們日子過得緊巴,莫說買穿戴的成品,就是布也都是自己種棉紡線自己織染的。多少年來,祖祖輩輩的鄉下女人最重要的一項技能和任務,就是給全家人紡線織布做衣帽鞋襪,夏有單衣、短衣,春秋有夾衣,冬天有棉衣,還要分小棉襖大棉衣,以及小孩成人老人各種樣式的帽子鞋子和襪子,

老太太的大襟襖、尖腳鞋,小孩子的蛤蟆皮(連褲棉衣)、老虎鞋、虎頭帽、瓜皮帽、斗篷等等不一而足,而這一切的裁剪則是重頭戲,裁不好穿著不合身就很麻煩,這就需要巧手先按尺寸裁出紙樣。我家人多有兩鋪炕,父母親住的炕席下壓著的是自家人的紙樣,我們這些孩子們住的炕席下壓的則都是街坊四鄰家的紙樣,上衣褲子,單的棉的,鞋幫鞋底,男的女的,大人小孩分門別類,
花樣繁多。

空白

母親是個靈巧的人。母親雖不識字,但卻心靈手巧,只要她見過的衣服鞋帽樣子,她就能做出來。量尺寸她從來不用尺子,比如要做個上衣,你往那兒一站,她拽著你的手拃拃胳膊拃拃肩,身長、領口、袖口一一用手拃過,也不記數,

也不畫樣,直接拿起剪刀就在報紙或牛皮紙上剪起來,不肖幾分鐘,一套身形、袖子、領口的上衣紙樣就在她手下完成了。母親剪紙樣用紙也有講究,小孩子長得快往往今年用了明年長高就用不成了,至多是同齡同身型的孩子重複用用,使用率不高故多用易壞的報紙;而成年人身體變化不會太大,基本上是固定尺寸,就用結實的牛皮紙(那時尚無編織袋,裝化肥、水泥的袋子都是七八層的牛皮紙袋子,把裡外汙損的撕去,中間的幾層十分平整光鮮結實,用來剪紙樣也算物盡其用)。但即使剪好了紙樣,有些鄰居怕自己照著紙樣剪不好,便拿著布讓母親親自剪,遇到針線活差的還得幫著做起來。久而久之紙樣便留在我家了,母親則用她那特有的標注方式給每一家每個人的紙樣都作上記號,以便來年備用。

空白

母親是個善良的人。由於我家人口多,做飯也是一大工程。但往往母親因為給鄰里剪裁衣服而耽誤了做飯,每每我們回到家看到還沒做好飯,難免不高興,事後母親總會叮囑我們說:一個好漢還三個幫哩,街坊鄰居的誰不得幫誰呀,幫人一難勝拜佛前,不許在人家面前拉臉子,小小孩兒家以後怎麼做人?那時物資匱乏油水少,人們吃得多,生產隊分的糧又有限,所以誰家也不富餘。我家兄妹多,同樣也不富餘,但遇上要飯的,母親卻從不拒之於人,沒有一個給半個,沒有一碗給半碗,有時我們看到要飯的來了就堵在門口往外攆,或乾脆關上門,母親就告誡我們不能這樣,誰有口吃的會跑出來要飯呀,要是你們到了這一步讓別人攆出來心裡是啥滋味兒?沒有吃的給人口熱水也能暖暖心吧,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可見一斑。每遇我們兄妹與同學、小夥伴發生矛盾,母親總是數落我們的不是,從不挑別人孩子的毛病,教育我們做人要正道,待人要厚道,做事要公道,不要學那些偷奸耍滑、尖酸刻薄的不正經,正是受到母親這樣日常小事言傳身教的薰染,才培養了我們兄妹們良好的品行、溫和的性格和一顆顆良善的心地。

空白

母親是個勤儉的人。由於父親常年給人做木匠活從不下地,光靠哥哥姐姐掙的工分滿足不了隊裡的分糧要求,母親要經常下地參加隊裡的生產勞動,再加上還要常常幫鄰里們裁衣做針線活,我們一家的衣服鞋襪就全靠母親晚上做。況且,七十年代以前連縫紉機都沒有,全憑自己紡線織布,一針一線縫起來,我們經常是睡醒一覺又一覺,母親卻還在油燈下縫衣納鞋,常常過了三更雞叫頭遍才躺下睡會兒,天長日久母親的身體經常鬧毛病,但即使再不舒服,該幫的幫該做的做,不但家裡人從未穿過破衣爛衫,大人孩子都能保持乾淨整潔,鄰里的事也從沒推辭耽誤過。由於父親是木匠百家用,母親又樂善好施,在村裡乃至周圍十裡八村口碑都不錯,積攢下了好人緣,為全家人出門辦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五、六十年代是我國人口出生的高峰期,那時每家三、四個孩子是少數,七、八個是正常,吃飯穿衣是主要任務,我家兄妹八人,所穿衣服都是大的穿了給小的,小的穿破了改一改、染一染給更小的,母親常說:新三年舊三年修修改改(縫縫補補)又三年,只有過年時才能穿上新衣服,所以,過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是那時孩子們盼望過年的最大動力。就連我們上學背的花書包都是剪衣服剩的各種布尖拼接而成的,即使最後穿爛的衣服也會裁成布條用漿糊拼粘在一起打成案板大的袼褙,用做鞋底用。

空白

母親是平凡的,她一生沒有做過一件有影響的驚人大事;母親更是偉大的,她默默無私的奉獻了一生,不僅為了家人也為了他人,卻從沒想到為過自己。再華麗動人的語言文字在真實的母親面前都是蒼白的,因為在母親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一代一代的中國母親們溫良賢淑、勤儉仁厚的傳統美德,這也是我們今天需要稱頌和傳承的。

母親已經故去十餘年了,但她那靈巧的雙手、慈祥的面容、良善的言行和勤勞的身影全都留在了我們的記憶深處,也成了家庭的一種傳承和延續,引導著我們一輩一輩的健康人生,永遠、永遠……

作 者

胡楊樹:原名劉鈺國,自幼酷愛讀書,尤喜詩歌散文,祟尚傳統道德文化,讀書看報是其第一愛好。

把裡外汙損的撕去,中間的幾層十分平整光鮮結實,用來剪紙樣也算物盡其用)。但即使剪好了紙樣,有些鄰居怕自己照著紙樣剪不好,便拿著布讓母親親自剪,遇到針線活差的還得幫著做起來。久而久之紙樣便留在我家了,母親則用她那特有的標注方式給每一家每個人的紙樣都作上記號,以便來年備用。

空白

母親是個善良的人。由於我家人口多,做飯也是一大工程。但往往母親因為給鄰里剪裁衣服而耽誤了做飯,每每我們回到家看到還沒做好飯,難免不高興,事後母親總會叮囑我們說:一個好漢還三個幫哩,街坊鄰居的誰不得幫誰呀,幫人一難勝拜佛前,不許在人家面前拉臉子,小小孩兒家以後怎麼做人?那時物資匱乏油水少,人們吃得多,生產隊分的糧又有限,所以誰家也不富餘。我家兄妹多,同樣也不富餘,但遇上要飯的,母親卻從不拒之於人,沒有一個給半個,沒有一碗給半碗,有時我們看到要飯的來了就堵在門口往外攆,或乾脆關上門,母親就告誡我們不能這樣,誰有口吃的會跑出來要飯呀,要是你們到了這一步讓別人攆出來心裡是啥滋味兒?沒有吃的給人口熱水也能暖暖心吧,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可見一斑。每遇我們兄妹與同學、小夥伴發生矛盾,母親總是數落我們的不是,從不挑別人孩子的毛病,教育我們做人要正道,待人要厚道,做事要公道,不要學那些偷奸耍滑、尖酸刻薄的不正經,正是受到母親這樣日常小事言傳身教的薰染,才培養了我們兄妹們良好的品行、溫和的性格和一顆顆良善的心地。

空白

母親是個勤儉的人。由於父親常年給人做木匠活從不下地,光靠哥哥姐姐掙的工分滿足不了隊裡的分糧要求,母親要經常下地參加隊裡的生產勞動,再加上還要常常幫鄰里們裁衣做針線活,我們一家的衣服鞋襪就全靠母親晚上做。況且,七十年代以前連縫紉機都沒有,全憑自己紡線織布,一針一線縫起來,我們經常是睡醒一覺又一覺,母親卻還在油燈下縫衣納鞋,常常過了三更雞叫頭遍才躺下睡會兒,天長日久母親的身體經常鬧毛病,但即使再不舒服,該幫的幫該做的做,不但家裡人從未穿過破衣爛衫,大人孩子都能保持乾淨整潔,鄰里的事也從沒推辭耽誤過。由於父親是木匠百家用,母親又樂善好施,在村裡乃至周圍十裡八村口碑都不錯,積攢下了好人緣,為全家人出門辦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五、六十年代是我國人口出生的高峰期,那時每家三、四個孩子是少數,七、八個是正常,吃飯穿衣是主要任務,我家兄妹八人,所穿衣服都是大的穿了給小的,小的穿破了改一改、染一染給更小的,母親常說:新三年舊三年修修改改(縫縫補補)又三年,只有過年時才能穿上新衣服,所以,過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是那時孩子們盼望過年的最大動力。就連我們上學背的花書包都是剪衣服剩的各種布尖拼接而成的,即使最後穿爛的衣服也會裁成布條用漿糊拼粘在一起打成案板大的袼褙,用做鞋底用。

空白

母親是平凡的,她一生沒有做過一件有影響的驚人大事;母親更是偉大的,她默默無私的奉獻了一生,不僅為了家人也為了他人,卻從沒想到為過自己。再華麗動人的語言文字在真實的母親面前都是蒼白的,因為在母親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一代一代的中國母親們溫良賢淑、勤儉仁厚的傳統美德,這也是我們今天需要稱頌和傳承的。

母親已經故去十餘年了,但她那靈巧的雙手、慈祥的面容、良善的言行和勤勞的身影全都留在了我們的記憶深處,也成了家庭的一種傳承和延續,引導著我們一輩一輩的健康人生,永遠、永遠……

作 者

胡楊樹:原名劉鈺國,自幼酷愛讀書,尤喜詩歌散文,祟尚傳統道德文化,讀書看報是其第一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