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大會在惠州召開,中醫藥發展引關注

1月9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大會在惠州市召開,

大會主題為“構建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共同體”,這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後,粵港澳三地醫療衛生與健康產業界首次交流合作盛會。

副省長鄧海光,世界衛生組織前任總幹事陳馮富珍女士,國家衛生計生委粵港澳臺辦監察專員李明柱、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局長李展潤、惠州市市長麥教猛致辭。

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段宇飛主持大會。

省政協副主席姚志彬,中國科學院院士姚開泰、梁智仁,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大灣區各市領導,國內外專家學者,醫療與健康產業界代表,新聞媒體代表等約300餘人參加大會。

副省長鄧海光

世界衛生組織前任總幹事陳馮富珍女士

國家衛生計生委粵港澳臺辦監察專員李明柱

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段宇飛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

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局長李展潤

惠州市市長麥教猛

鄧海光致辭指出,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並要求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去年7月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見證下簽署的《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為粵港澳三地深化合作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注入了新的功能。本次大會召開,是三地衛生與健康領域深度合作、融合發展的里程碑,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成果。大會圍繞醫院管理、中醫藥傳承、健康產業發展、醫學創新等課題開展交流合作並探討合作,必將進一步促進三地衛生與健康事業協同發展、共建共用,為三地居民創造更多健康福祉。廣東願與香港、澳門攜手,認真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共同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新型經濟區,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合作項目簽約儀式

會上,廣東省衛生計生委、香港食衛局、澳門衛生局三方簽署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框架協定》,進行了合作專案簽約文本交換。這些專案的落地,將有力推進粵港澳醫療衛生領域的務實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帶來更多、更完善、更便利的醫療衛生服務。大會還特聘29名專家為首批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專家顧問,為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本屆大會由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三方衛生行政部門聯合舉辦,惠州市人民政府承辦,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廣東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廣東省中醫藥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香港醫院管理局協辦。

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健康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事業協同發展,共建健康大灣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健康共同體,粵港澳三地衛生行政及有關部門協商決定,計畫於2018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大會”,打造既具本土特色又具示範效應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醫療合作品牌,促進三地業界充分融合,共同造福粵港澳大灣區民眾。

大會旨在為粵港澳三地衛生行政部門以及醫藥衛生與健康產業界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推動醫療衛生官方政策銜接,鼓勵大會有關單位組成戰略合作關係,促進醫教研產良好結合,實施醫療衛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彙聚全球優質醫療資源,打造醫療衛生與健康產業發展高地,促進大健康產業繁榮發展,推動社會經濟轉型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發展引關注

大會主會場特設粵港澳合作工作會,由廣東、香港、澳門的領導、院士、專家進行主題演講。1月9日下午設行政高層圓桌會議以及健康產業發展專題會議、醫院管理專題會議、中醫藥發展專題會議和醫學創新之精神衛生專題會議四個專題分會議,三地代表共同探討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大計。

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主持中醫藥發展專題會議

國醫大師呂景山作《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主題報告

國醫大師周岱翰作《治未病理念防治癌瘤在大灣區的發展前景》主題報告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勞力行做《循證醫學對針灸發展的影響》主題報告

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廣東省葛洪研究院院長陳寶田作《經典名方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主題報告

本屆大會上,廣東省衛生計生委、香港食衛局、澳門衛生局共同簽署《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框架協議》。三方以“政府指導、市場促進,先行先試、有所作為,發揮特色,互惠共贏”為合作原則,約定建立醫學人才進修、培訓基地,促進港、澳青年專家來內地交流、執業;建設港澳醫療衛生從業人員創業就業基地,規劃創建醫學園區(醫療中心),鼓勵港澳服務提供者來粵獨資辦醫,或引入港澳資本、港澳知名醫學院校與內地法人合作辦醫;組建醫養結合戰略合作聯盟,鼓勵社會力量創辦粵港澳大灣區醫養結合機構,為粵港澳居民在內地養老就醫提供更加便利條件;開展互聯網+醫療及中醫藥醫療、科研、教育、產業等合作,推動中醫藥產品繁榮發展;開展衛生與健康領域的法治交流合作;拓展粵港澳健康產業發展空間;加強資訊互通,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和重大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治、傳染性疾病等防控合作和衛生應急聯動機制,健全大灣區聯合救援和病人轉送等機制,實現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事業協同發展、優勢互補、共建共用,打造世界一流健康大灣區。

此外,大會還進行了粵港澳三地其他26個合作專案的簽約文本交換。值得一提的是,所有27個合作項目中,有10個代表性合作項目,除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框架協議》外,還有:粵港澳生活飲用水監管合作項目、粵港澳大灣區介入醫學聯盟、粵港澳全科醫生培訓項目、粵港澳三地立體醫療急救服務體系建設框架合作協定、粵港澳大灣區醫師聯盟、粵澳醫療事故鑒定合作協定、粵港聯合培養認證專科護士專案、深港專科醫師培訓專案、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葛洪獎。這些專案的落地將有力推進粵港澳醫療衛生領域的務實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帶來更多、更完善、更便利的醫療衛生服務。

三地多年來深度合作 為搭建大灣區交流合作平臺打下基礎

多年來,粵港澳三地積極開展醫療衛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大力落實CEPA政策,促進粵港澳醫療衛生服務貿易發展和自貿區建設,致力於為三地居民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

繼續加強粵港澳防治傳染病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合作,完善傳染病防控資訊通報交流機制,繼續實施傳染病防控技術合作平臺專案,每年舉辦粵港澳三地傳染病防控聯席會議,目前已舉辦了17次會議。進一步學習借鑒香港免疫規劃工作理念和免疫成功經驗,提高廣東免疫規劃工作水準。開展粵港傳染病防控技術人才的交流培訓學習合作,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合作,提高了聯防聯控傳染病水準。

加強三地人才培養和技術交流。廣東定期與港澳互派公共衛生業務骨幹和醫療專業人員進行交流學習。每年派出護理人員赴港開展專科培訓。廣東根據澳門醫療人才需求,繼續推進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醫療機構與澳門在臨床醫療和護理管理、技術培訓以及派出醫療專家援助澳門開展專科建設等的合作。

鼓勵港澳資本進入廣東高端醫療服務領域,進一步落實相關的政策,制定相關配套管理措施,吸引更多港澳服務提供者來粵設置醫療機構。進一步加大政策推廣力度,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精神,落實鼓勵社會辦醫的各項政策。探索先行先試允許港澳醫師以本土模式來粵辦醫、行醫,包括辦醫模式和標準、行醫方式和習慣,推動三地醫療衛生更加緊密合作發展。據統計,截至2017年12月31日,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廣東省申辦的醫療機構共46家,其中獨資44家,合資2家;醫院3家,診所6家,醫學檢驗所1家,門診部36家;港資41家,澳資5家,基本分佈在珠三角城市。

良好的惠港合作基礎 讓惠州拔得承辦頭籌

惠州與香港、澳門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共飲一江水”,擁有良好的合作基礎,惠州優美的山水人文資源,吸引港、澳市民前來休閒旅遊、投資興業、養生養老。

多年來,在惠州市衛生計生局、港澳辦精誠合作、共同努力下,惠州醫療衛生交流合作逐步形成“1112”工作格局,即建設一個惠港國際醫療中心作為交流合作平臺、每年開展一次互訪交流、每年舉辦一屆惠港醫療與健康論壇、每年組織兩次惠港國際醫療新進展講座。

在連續舉辦四屆惠港醫療與健康論壇基礎上,省衛生計生委和惠州市有關領導提出進一步提升和拓寬論壇,打造省級活動品牌的工作目標。2017年,經粵港澳三方衛生行政機構研究磋商,決定將惠港醫療與健康論壇擴容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大會,並將首屆大會定在惠州舉辦。■

大會圍繞醫院管理、中醫藥傳承、健康產業發展、醫學創新等課題開展交流合作並探討合作,必將進一步促進三地衛生與健康事業協同發展、共建共用,為三地居民創造更多健康福祉。廣東願與香港、澳門攜手,認真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共同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新型經濟區,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合作項目簽約儀式

會上,廣東省衛生計生委、香港食衛局、澳門衛生局三方簽署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框架協定》,進行了合作專案簽約文本交換。這些專案的落地,將有力推進粵港澳醫療衛生領域的務實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帶來更多、更完善、更便利的醫療衛生服務。大會還特聘29名專家為首批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專家顧問,為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本屆大會由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三方衛生行政部門聯合舉辦,惠州市人民政府承辦,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廣東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廣東省中醫藥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香港醫院管理局協辦。

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健康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事業協同發展,共建健康大灣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健康共同體,粵港澳三地衛生行政及有關部門協商決定,計畫於2018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大會”,打造既具本土特色又具示範效應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醫療合作品牌,促進三地業界充分融合,共同造福粵港澳大灣區民眾。

大會旨在為粵港澳三地衛生行政部門以及醫藥衛生與健康產業界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推動醫療衛生官方政策銜接,鼓勵大會有關單位組成戰略合作關係,促進醫教研產良好結合,實施醫療衛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彙聚全球優質醫療資源,打造醫療衛生與健康產業發展高地,促進大健康產業繁榮發展,推動社會經濟轉型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發展引關注

大會主會場特設粵港澳合作工作會,由廣東、香港、澳門的領導、院士、專家進行主題演講。1月9日下午設行政高層圓桌會議以及健康產業發展專題會議、醫院管理專題會議、中醫藥發展專題會議和醫學創新之精神衛生專題會議四個專題分會議,三地代表共同探討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大計。

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主持中醫藥發展專題會議

國醫大師呂景山作《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主題報告

國醫大師周岱翰作《治未病理念防治癌瘤在大灣區的發展前景》主題報告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勞力行做《循證醫學對針灸發展的影響》主題報告

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廣東省葛洪研究院院長陳寶田作《經典名方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主題報告

本屆大會上,廣東省衛生計生委、香港食衛局、澳門衛生局共同簽署《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框架協議》。三方以“政府指導、市場促進,先行先試、有所作為,發揮特色,互惠共贏”為合作原則,約定建立醫學人才進修、培訓基地,促進港、澳青年專家來內地交流、執業;建設港澳醫療衛生從業人員創業就業基地,規劃創建醫學園區(醫療中心),鼓勵港澳服務提供者來粵獨資辦醫,或引入港澳資本、港澳知名醫學院校與內地法人合作辦醫;組建醫養結合戰略合作聯盟,鼓勵社會力量創辦粵港澳大灣區醫養結合機構,為粵港澳居民在內地養老就醫提供更加便利條件;開展互聯網+醫療及中醫藥醫療、科研、教育、產業等合作,推動中醫藥產品繁榮發展;開展衛生與健康領域的法治交流合作;拓展粵港澳健康產業發展空間;加強資訊互通,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和重大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治、傳染性疾病等防控合作和衛生應急聯動機制,健全大灣區聯合救援和病人轉送等機制,實現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事業協同發展、優勢互補、共建共用,打造世界一流健康大灣區。

此外,大會還進行了粵港澳三地其他26個合作專案的簽約文本交換。值得一提的是,所有27個合作項目中,有10個代表性合作項目,除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框架協議》外,還有:粵港澳生活飲用水監管合作項目、粵港澳大灣區介入醫學聯盟、粵港澳全科醫生培訓項目、粵港澳三地立體醫療急救服務體系建設框架合作協定、粵港澳大灣區醫師聯盟、粵澳醫療事故鑒定合作協定、粵港聯合培養認證專科護士專案、深港專科醫師培訓專案、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葛洪獎。這些專案的落地將有力推進粵港澳醫療衛生領域的務實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帶來更多、更完善、更便利的醫療衛生服務。

三地多年來深度合作 為搭建大灣區交流合作平臺打下基礎

多年來,粵港澳三地積極開展醫療衛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大力落實CEPA政策,促進粵港澳醫療衛生服務貿易發展和自貿區建設,致力於為三地居民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

繼續加強粵港澳防治傳染病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合作,完善傳染病防控資訊通報交流機制,繼續實施傳染病防控技術合作平臺專案,每年舉辦粵港澳三地傳染病防控聯席會議,目前已舉辦了17次會議。進一步學習借鑒香港免疫規劃工作理念和免疫成功經驗,提高廣東免疫規劃工作水準。開展粵港傳染病防控技術人才的交流培訓學習合作,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合作,提高了聯防聯控傳染病水準。

加強三地人才培養和技術交流。廣東定期與港澳互派公共衛生業務骨幹和醫療專業人員進行交流學習。每年派出護理人員赴港開展專科培訓。廣東根據澳門醫療人才需求,繼續推進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醫療機構與澳門在臨床醫療和護理管理、技術培訓以及派出醫療專家援助澳門開展專科建設等的合作。

鼓勵港澳資本進入廣東高端醫療服務領域,進一步落實相關的政策,制定相關配套管理措施,吸引更多港澳服務提供者來粵設置醫療機構。進一步加大政策推廣力度,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精神,落實鼓勵社會辦醫的各項政策。探索先行先試允許港澳醫師以本土模式來粵辦醫、行醫,包括辦醫模式和標準、行醫方式和習慣,推動三地醫療衛生更加緊密合作發展。據統計,截至2017年12月31日,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廣東省申辦的醫療機構共46家,其中獨資44家,合資2家;醫院3家,診所6家,醫學檢驗所1家,門診部36家;港資41家,澳資5家,基本分佈在珠三角城市。

良好的惠港合作基礎 讓惠州拔得承辦頭籌

惠州與香港、澳門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共飲一江水”,擁有良好的合作基礎,惠州優美的山水人文資源,吸引港、澳市民前來休閒旅遊、投資興業、養生養老。

多年來,在惠州市衛生計生局、港澳辦精誠合作、共同努力下,惠州醫療衛生交流合作逐步形成“1112”工作格局,即建設一個惠港國際醫療中心作為交流合作平臺、每年開展一次互訪交流、每年舉辦一屆惠港醫療與健康論壇、每年組織兩次惠港國際醫療新進展講座。

在連續舉辦四屆惠港醫療與健康論壇基礎上,省衛生計生委和惠州市有關領導提出進一步提升和拓寬論壇,打造省級活動品牌的工作目標。2017年,經粵港澳三方衛生行政機構研究磋商,決定將惠港醫療與健康論壇擴容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大會,並將首屆大會定在惠州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