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靖康之難——北宋漢人南遷,成為客家體系中的主要一支

靖康之難

西元1120年,宋朝以索回被契丹佔領的燕雲十六周為條件,

與金聯盟攻打日益衰敗的遼國。協議中金攻遼中京,宋攻遼燕京,遼滅之後,燕雲十六州歸宋,宋需將原“澶淵之盟”中本來獻給遼的歲幣轉獻給金,遼的其餘國土歸金。宋、金兩面夾擊,遼國很快被滅。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

宋金時期統治區域圖

西元1125年8月,金以宋私自接納原遼國叛將張覺為由,分兩路大軍南下,金軍燒殺搶擄,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在李剛、種師道等主戰派的奮力抵抗下,金軍無功而返。西元1127年1月9日,金二次攻宋,直逼汴京城下。宋欽宗聽信投降派主張,同意受降並將金銀珠寶、馬匹及美女作為條件賠付給金人。同年4月1日,金人將幑、欽二帝、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宮女及部分不肯投降的大臣一同擄走後撤退。

據《宋俘記》載:臨行前俘虜的總數為一萬四千名,分七批押至北方。如此慘烈的災難,給宋人留下了難以治癒的傷痛。

金第一次攻宋路線圖

康王趙構不在開封,僥倖逃過一劫,他率眾臣民南渡,在臨安(今杭州)稱帝,即宋高宗,建立南宋王朝。

當年,隨高宗渡江南遷的臣民達百萬之眾。

金人入主中原,強佔民田,推行奴隸制。黃河流域的漢族百姓,為躲避戰亂,又一次渡江南遷。金入主中原不久,蒙古崛起,繼續南下侵佔中原。中原人不斷南遷,據史料記載,河南十室九空,成了歷史上人口最少的時期。北方漢人大舉南遷,形成了客家人中的一支主要族群。

漢人南遷

為躲避戰亂,早先遷入長江流域的客家人,為尋求安寧的環境,又繼續南遷,進入粵東的梅州、惠州一帶。因為這時戶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編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稱為“客家人”。客家人被描述為唐宋時期從中原、江南等地,南遷入贛、閩、粵三省交界處的漢族一支,他們使用的語言是宋朝貴族所使用的語音。

靖康之恥,天子蒙塵,金兵南下,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規模南遷,累計南下移民五百多萬人,是最大一次中原漢民族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