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以小勝大!中世紀的騎兵作戰方式如此勇猛?

其實中世紀西歐的騎兵隊伍中不僅僅只有騎士,還有軍士,侍從。一般來說騎士裝備較好,擔任重裝騎兵的職責,其他人則裝備較為差一點。但是重裝騎兵也不僅僅是騎士,有時軍士或者其他人也會同樣裝備上騎士那樣昂貴的裝備。

由於戰場上拼殺時對防護的需要,裝備完善的重裝騎兵逐步淘汰了裝備較差的輕裝騎兵。

騎士在作戰過程中,往往以小型的密集隊形衝鋒

中世紀騎士最典型的作戰方式是持穩長矛,催馬賓士向敵人衝擊。

這種作戰方式借助馬的衝擊力,給予敵人致命打擊,極具威力。拜占庭皇帝亞曆克修斯的女兒安娜科穆寧在其著作中這樣誇張的描述到:法蘭克騎兵的進攻如此勇猛,足以衝破巴比倫的城牆。

但是這種簡單的一次性攻擊中也蘊含著許多騎術和功夫,

需要多年的勤學苦練才能掌握。戰場上,為了充分發揮長矛衝鋒的威力,騎士們往往以密集隊形作戰,並分成若干個小方陣,組織衝鋒。有的詩歌誇張的描寫到,他們的排列如此密集,以至於扔一隻手套在他們的頭盔上,一英里不能落地。方陣之間的間隙也比較小,同時還會保留一定數量的預備隊,用於撤退和進攻時候的輔助,或在必要時投入戰鬥。
當第一次衝擊過後,要轉回馬頭,組織再一次的進攻。方陣的大小也要以實際情況靈活安排,一個方陣由12-24名騎士組成,正面的人數為8人。再大些的作戰單位由三排構成,每排由50-60名騎士或扈從組成。

宗教騎士團的騎士有時會用一種密集的楔形隊形來撕開敵人的戰線

雖然騎士本身就是出色的戰士,從小學習武藝,但是這種密集隊形在戰場上的運用離不開集體性的訓練,比武和狩獵就是騎士的訓練重要內容。

比武具有一定的實戰性,除了兩個人的較量外,還有兩支軍隊之間包括步兵和騎兵的大規模廝殺,

或者兩到三個小組之間的騎馬或不騎馬的互相搏鬥。而狩獵不僅是種消遣娛樂活動,也能培養共同協調,步調一致的合作精神。

有效的資訊回饋和整體性的進攻行動對每一個騎士都是學習和鍛煉的機會。但是無論是比武大會還是狩獵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暴力傷亡事件時有發生,其中也不乏許多聲名顯赫者。

暴力傷亡事件時有發生,其中也不乏許多聲名顯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