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AIESEC無國界形象大使程麗錦的支教生活:走進無與倫比的非洲

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支教過,

我只不過墊起了孩子們的理想高度,

我想這就足夠了,

你要始終堅信從來沒有一個善舉會微弱到不能改變世界。

代表中國讓外國人看到不一樣的中國青年,

這是我在非洲的全部意義!

2017年1月,AIESEC海外志願者程麗錦,一個來自山西傳媒學院編導系的女生,受邀作為全球領先的留學生跨境服務機構學無國界的形象大使,孜身一人走進非洲,在坦尚尼亞姆萬扎和肯亞奈洛比進行支教,從初到非洲的忐忑,

再到坦然面對,最後愛上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那裡的孩子,她在她的文章裡寫出了如上的一段話。

程麗錦說,她曾到很多國家支教過,非洲支教的那段經歷,也許只是她人生中的驛站,但足夠精彩。孩子、黑人、手抓飯、被坑錢、爭吵、看夕陽、旅行,每一個發生在姆萬扎和奈洛比的細節彌足珍貴,讓人無比懷念,在她心中,那是無與倫比的非洲!

初識非洲

不知有多少中國父母能夠欣然接受自己唯一的女兒,獨自前往全是黑人的非洲支教,而程麗錦的媽媽,卻堅定地支持著女兒的“事業”。

2017年1月8日,飛抵坦尚尼亞首都Dar es Salaam。進入機場,程麗錦仿佛回到了“過去,”機場簡陋破舊,行李托運以及安檢系統都很原始,沒有固定辦理登機手續的工作人員,

檢查行李是否超重使用的是國內菜市場裡的大稱,進入等待廳的最後一道安檢檢驗不出來電腦和充電寶。最重要的是,一個地處赤道以南、終年濕熱的國家,飛機上竟然不開空調,狹小悶熱的機艙裡,夾雜著各種刺鼻氣味。這是她對非洲的第一印象,不太好。

第一天晚上,剛進集體宿舍,程麗錦看到客廳裡有兩個黑人女孩用奇怪的眼神看著自己,也許她們第一次看到黃皮膚的人吧。

進入房間收拾妥當,程麗錦便拿著中國的經典食物“辣條”分享給室友,不到五分鐘,她們便打成一片。

短暫接觸後,程麗錦有了幾個非洲好友,某天晚上的party上,她們暢所欲言,話題涉及結婚、種族歧視、政府和中國發展等內容。那一晚,除了膚色不同,一切都相同。當在戰亂貧窮的國家裡有了朋友,便不會希望那個國家發生戰亂,也會極力想要去向那些對他們有誤解的人解釋 他們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

友誼無國界,非洲亦然。

拋棄偏見

1月11日,程麗錦剛踏入校門,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圍了上來,很多小黑手偶爾觸摸到她的手臂,也有的好奇黑色的頭髮而撫摸她頭髮的,當時,她感到恐懼害怕,怕通過肢體接觸,感染愛滋病毒。

當程麗錦把她這一想法說給一個加拿大女生聽時,那位女生說她已經在這裡支教一年了。有一次,她看到那位女生很自然地抱著一個白血病兒童時,她瞬間感到了慚愧,她開始嘗試接納這群孩子。有時候,孩子們靜靜地待在她身邊一直沖著她笑,有時候,孩子們拉著她一起做遊戲,深入接觸下來,程麗錦發現,他們只想要有人陪他們玩耍,他們跟黃皮膚的孩子一樣,天真爛漫,靦腆害羞,不時會調皮下。

學校裡,程麗錦被安排教四、五、六年級的vocational skill課程,得按照課本進行教學。第一次上課前,她在辦公室裡備了兩個小時的課,雖然她認為還沒有準備充分,但課堂上孩子們很開心,第一節課也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這給了她強大的動力和信心。之後的幾個星期裡,每天按時到學校上課成為了日常,雖然有時候課堂上孩子們很吵,但依然能按時完成交給的任務。進門時孩子們各種方式打招呼的那些場景總是讓程麗錦受寵若驚,但她知道自己還沒有那麼強大和聰慧,所以,每節下課時,她都會跟孩子們說:“Thank you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today”。

路漫兮遠

結束坦尚尼亞支教後,程麗錦來到了肯亞首都奈洛比,志願地點在貧民窟的一個孤兒院:Spirit of Mercy Orphanage。

在這裡,程麗錦看到孩子們坐在地上吃飯,湯汁裡殘留著因手指觸摸地面而落下的塵埃和石子,可孩子們卻不以為然地把菜放到嘴裡。午飯後陪他們寫作業,一支鉛筆經過了7個孩子的手,輪流用於寫作業,此情此景,讓程麗錦心裡特別難受,她曾以為只有在電視裡才會有的貧民窟如今真實地發生在了她眼前。

當天下午,程麗錦跑去市里給他們買了聯繫圖畫本和鉛筆,這是她能想到最直接最快速幫助他們的辦法,因為明天他們就不會為了鉛筆而爭吵。

當晚,她把所見所聞記錄在了朋友圈裡,之後的五個小時裡,她共收到善款3437元,兩天時間裡,為孤兒院的孩子們籌集善款共計1408美元。

後來,程麗錦給了他們平日夢寐以求的牛奶、巧克力、牛奶糖,他們卻依然因沒有午飯而啃餅乾;給了他們嶄新的床墊床單和毛毯,他們的房間裡依舊黑暗且充滿刺鼻的雞臭味;給了他們每人一套美美的新衣,但他們視新衣如寶而選擇破舊不堪的短袖每天穿;給了他們每人一雙鞋,從此再也不必光腳踩在滾燙的沙路上,卻沒有一雙鞋帶他們走出真正屬於他們的明天。因為,他們依舊得不到相應年齡的教育和童年。

所以,程麗錦覺得支教的路還很漫長,希望路上有她,也有你和我。

最後,她特別感謝學無國界的鼎力支持,促成此次非洲支教之行,希望學無國界能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國門,心系天下,肩扛教育,共建“全球命運共同體”。

她看到那位女生很自然地抱著一個白血病兒童時,她瞬間感到了慚愧,她開始嘗試接納這群孩子。有時候,孩子們靜靜地待在她身邊一直沖著她笑,有時候,孩子們拉著她一起做遊戲,深入接觸下來,程麗錦發現,他們只想要有人陪他們玩耍,他們跟黃皮膚的孩子一樣,天真爛漫,靦腆害羞,不時會調皮下。

學校裡,程麗錦被安排教四、五、六年級的vocational skill課程,得按照課本進行教學。第一次上課前,她在辦公室裡備了兩個小時的課,雖然她認為還沒有準備充分,但課堂上孩子們很開心,第一節課也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這給了她強大的動力和信心。之後的幾個星期裡,每天按時到學校上課成為了日常,雖然有時候課堂上孩子們很吵,但依然能按時完成交給的任務。進門時孩子們各種方式打招呼的那些場景總是讓程麗錦受寵若驚,但她知道自己還沒有那麼強大和聰慧,所以,每節下課時,她都會跟孩子們說:“Thank you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today”。

路漫兮遠

結束坦尚尼亞支教後,程麗錦來到了肯亞首都奈洛比,志願地點在貧民窟的一個孤兒院:Spirit of Mercy Orphanage。

在這裡,程麗錦看到孩子們坐在地上吃飯,湯汁裡殘留著因手指觸摸地面而落下的塵埃和石子,可孩子們卻不以為然地把菜放到嘴裡。午飯後陪他們寫作業,一支鉛筆經過了7個孩子的手,輪流用於寫作業,此情此景,讓程麗錦心裡特別難受,她曾以為只有在電視裡才會有的貧民窟如今真實地發生在了她眼前。

當天下午,程麗錦跑去市里給他們買了聯繫圖畫本和鉛筆,這是她能想到最直接最快速幫助他們的辦法,因為明天他們就不會為了鉛筆而爭吵。

當晚,她把所見所聞記錄在了朋友圈裡,之後的五個小時裡,她共收到善款3437元,兩天時間裡,為孤兒院的孩子們籌集善款共計1408美元。

後來,程麗錦給了他們平日夢寐以求的牛奶、巧克力、牛奶糖,他們卻依然因沒有午飯而啃餅乾;給了他們嶄新的床墊床單和毛毯,他們的房間裡依舊黑暗且充滿刺鼻的雞臭味;給了他們每人一套美美的新衣,但他們視新衣如寶而選擇破舊不堪的短袖每天穿;給了他們每人一雙鞋,從此再也不必光腳踩在滾燙的沙路上,卻沒有一雙鞋帶他們走出真正屬於他們的明天。因為,他們依舊得不到相應年齡的教育和童年。

所以,程麗錦覺得支教的路還很漫長,希望路上有她,也有你和我。

最後,她特別感謝學無國界的鼎力支持,促成此次非洲支教之行,希望學無國界能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國門,心系天下,肩扛教育,共建“全球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