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老話“耕田過冬,蟲死土松”有道理嗎?啥時冬耕最好?

農民種田,也是門技術活兒,裡面道道很多。這也是為啥一個村緊挨著的兩塊地,土質水肥投入差不多,卻是有的大豐收,有的多病害不收成的原因。

前幾天阿兮講了冬灌的重要性,

今天呢,就再分享下農村耕田的一組農諺老話,以及其中蘊含的道理。

一、犁田冬至內,一犁比一金

在膠東農村,一直有冬耕的習慣。也就是秋收後的莊稼地,一部分種上冬小麥,另一部分留著春天種花生和春玉米,這部分田,要趁著大雪小雪節氣裡,

深耕一遍。

農村莊稼老把式都知道,冬至以內一定要把春播田耕了,老農的話叫“冬耕養地”。但這個時間也不是越早越好。

為啥呢?太早了,那些害蟲還有活動能力,你深耕把它翻出來,它們可能還有能力自救,重新鑽入深土層。這樣就達不到冬耕除害蟲的效果了。

所以有“耕田過冬,蟲死土松”的說法。這個“冬”指的也是冬至。

農村老話說“冬至前犁金,冬至後犁鐵”,就是這個道理。冬至就進入數九寒天,

地都上凍了,犁根本下不去,幹耗力氣,達不到深耕的目的了。

二、冬耕深一寸,等於多上糞

城裡人沒種過莊稼,可能理解不了這道理。我大體來解釋下。

冬耕越深,翻起的深土層越厚,那些產在地裡的蟲卵,妄圖躲在深土層裡過冬的害蟲病菌,

一下都被翻到了光天化日下,在零度下的冰雪寒天裡,根本沒有招架之力,直接被凍死大半。

病害少的耕地,種了莊稼,只要水肥跟上,肯定長得歡實。

其次呢,冬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土地深翻以後,經過一個冬天的寒風拷打,雨雪澆灌,這部分土會更加疏鬆透氣有營養。

“冬耕耕得深,莊稼肯生根”,這都是千百年來莊稼漢積累的寶貴經驗,利用大自然的力量,達到除蟲害病害養地的目的,

不得不說,確實大智慧。

三、冬耕要深,春耕要平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句耕地要訣。“冬耕要深”,你就是能更多深就耕多深就好,而且冬耕後不要耙平,就讓它維持耕的原生態。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讓盡可能的土層暴露在空氣中,寒風對流過凸起的泥塊,

將它凍酥,蟲卵凍死。下了雪,也能更好的浸潤滋生土壤。

冬耕後的土地,根據一冬下雪情況,春種前再看是否需要潑地。勤快的農民春天會再淺耕一次,用耙耙平,準備種春玉米和花生。

“春耕要平”,是因為春天風大,乾燥,土壤需要保墒。春天耕了田,要馬上跟著用耙耙平,緊接著下種。

俗話講:“三年學個買賣人,一輩子學不好個莊稼漢”,種莊稼的道道,確實多,很多老莊稼把式,種一輩子地,還有搞不定的作物呢。

記得兒時村裡有個莊稼好手,就是種不好香菜,怎麼種怎麼出不來。

好在農村就這點好,管你懂不懂,只要上心,跟著老莊稼把式做准沒錯。“莊稼漢,不用問,一個做甚都做甚”。跟準時間,加上自己多琢磨,熟能生巧,自然也就會了。

您還知道哪些種地農諺俗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給阿兮。

農村農民農業,民諺民俗民風。歡迎關注阿兮隨筆交流互動,為您分享農村事,共同探討三農話題。

俗話講:“三年學個買賣人,一輩子學不好個莊稼漢”,種莊稼的道道,確實多,很多老莊稼把式,種一輩子地,還有搞不定的作物呢。

記得兒時村裡有個莊稼好手,就是種不好香菜,怎麼種怎麼出不來。

好在農村就這點好,管你懂不懂,只要上心,跟著老莊稼把式做准沒錯。“莊稼漢,不用問,一個做甚都做甚”。跟準時間,加上自己多琢磨,熟能生巧,自然也就會了。

您還知道哪些種地農諺俗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給阿兮。

農村農民農業,民諺民俗民風。歡迎關注阿兮隨筆交流互動,為您分享農村事,共同探討三農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