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俄鐵路機動洲際導彈胎死腹中,陸基戰略導彈還有發展前途嗎?

眾所周知,陸基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和海基潛射的洲際導彈是核大國用於戰略核反擊的主要手段。至於這兩者當中究竟誰的作戰效率更高、生存能力更強?這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

當然大多數人更傾向於看好後者,主要也是受到了美國的影響,因為作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的美國目前只保留了海基潛射的洲際導彈作為第二次核打擊力量,所以大家很容易在潛意識中認為“跟著美國學總該沒錯吧”。然而俗話說得好:“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腳自己知道”。那麼我們不妨再來看看,另外一個核武超級大國——俄羅斯又是怎麼做的呢?

俄羅斯的核彈列車曾經是高懸美國頭頂揮之不去的噩夢

早在冷戰時期,由於地理位置的局限和遠洋作戰力量落後于對方(美國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和前沿部署的反潛力量對蘇聯戰略核潛艇的生存能力和戰備效率造成了極大影響),雖然蘇聯裝備了數量比美國多得多的戰略核潛艇,

但是實際的海基核反擊能力即便在蘇聯最巔峰的80年代,也只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一。事實證明拿自己的短處硬拼對方的長處是不明智的,於是蘇聯將更多的籌碼壓在了陸基核反擊力量上面,誕生了以SS25“白楊”為代表的公路機動洲際導彈。這種戰略導彈配備了一體化的越野發射車,採用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遊擊戰術”,躲避對方先發制人的核打擊。

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強大遠洋海軍的美國只保留了海基核反擊力量

不過蘇聯人很快就發覺現實遠沒有想像的那樣美好,公路機動洲際導彈的生存能力雖然比起固定式發射井改善了許多,可是蘇聯地處高緯度的極寒地區,

絕大部分國土凍土遍地、人煙稀少,交通基礎設施實在是不敢恭維,因此公路機動洲際導彈無法遠離保障基地實施遠距離、大範圍的機動,而且為了適應越野需求,蘇聯的導彈發射車底盤普遍較高導致重心不穩,稍不留神就會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意外減員。隨著美國偵察衛星技術的不斷提高,只需要鎖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半徑最多不超過幾十公里)實施重點監控,
就可以把蘇聯公路機動洲際導彈的部署情況摸得八九不離十。

受限於國內落後的基礎設施,俄羅斯的公路機動洲際導彈可靠性並不高

既然公路不大靠譜,蘇聯人又把目光投向了鐵路,發展出了世界首款鐵路機動洲際導彈SS24“手術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核彈列車”。蘇聯鐵路交通的保障條件、偽裝條件、機動能力都大大超過悲催的公路交通,一列核彈列車可以長時間儲備3枚洲際導彈,偽裝成普通貨運列車,基本上無法從外觀上進行識別,一晝夜輕鬆機動上千公里,要想對其持續進行跟蹤定位簡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核彈列車的巨大威懾能力就連美國都為之心動,也研製了鐵路機動洲際導彈“和平保衛者”,不過隨著冷戰的結束、核威脅形勢的緩和,這個計畫被美國放棄,俄羅斯也在2005年按照核裁軍協定的要求銷毀了全部的SS24“手術刀”。

高度發達的交通基礎設施是提高陸基核反擊能力的必備條件

進入21世紀以後,儘管俄羅斯勒緊褲帶在核反擊建設領域取得了不少進展,相繼建造服役了“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以及“亞爾斯”公路機動洲際導彈,但是冷戰時期蘇聯面臨的上述問題如今依然更加嚴峻地存在著,俄羅斯戰略火箭軍也為失去了SS24這個大殺器而耿耿於懷。2014年俄羅斯突然宣佈重啟新一代鐵路機動洲際導彈“巴爾古津河”的研發計畫,讓人們看到了核彈列車滿血復活的希望。誰知好景不長,近年來俄羅斯受到經濟危機和西方制裁的雙重打擊,被迫大幅削減軍費預算,再加上蘇聯時代鐵路機動洲際導彈的主要配套廠商大多分佈在烏克蘭,經過20多年市場經濟的洗禮早已分崩離析所剩無幾,重啟核彈列車顯然是一場耗資巨大前途未蔔的賭博,在這種形勢下不可避免地又被再次砍掉了。

符合本國國情的陸基機動洲際導彈具有強大的生存能力和威懾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俄羅斯重建核彈列車的計畫胎死腹中,但是並不代表陸基戰略導彈沒有發展前途,恰恰相反的是,美國得天獨厚的海基核反擊力量建設條件是其他國家所無法複製的,不顧自身的國情照搬他國經驗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邯鄲學步。特別是受到島鏈封鎖且缺乏安全出海口的陸上大國,更加需要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本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各類交通基礎設施高度發達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以地下洞庫隱蔽+公路鐵路快速機動+無依託隨機發射為核心的陸基戰略核反擊體系,將其生存能力和威懾能力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臺階,並以海基和空基核打擊手段為輔助,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戰略主動權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利刃/晨言無語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核彈列車”。蘇聯鐵路交通的保障條件、偽裝條件、機動能力都大大超過悲催的公路交通,一列核彈列車可以長時間儲備3枚洲際導彈,偽裝成普通貨運列車,基本上無法從外觀上進行識別,一晝夜輕鬆機動上千公里,要想對其持續進行跟蹤定位簡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核彈列車的巨大威懾能力就連美國都為之心動,也研製了鐵路機動洲際導彈“和平保衛者”,不過隨著冷戰的結束、核威脅形勢的緩和,這個計畫被美國放棄,俄羅斯也在2005年按照核裁軍協定的要求銷毀了全部的SS24“手術刀”。

高度發達的交通基礎設施是提高陸基核反擊能力的必備條件

進入21世紀以後,儘管俄羅斯勒緊褲帶在核反擊建設領域取得了不少進展,相繼建造服役了“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以及“亞爾斯”公路機動洲際導彈,但是冷戰時期蘇聯面臨的上述問題如今依然更加嚴峻地存在著,俄羅斯戰略火箭軍也為失去了SS24這個大殺器而耿耿於懷。2014年俄羅斯突然宣佈重啟新一代鐵路機動洲際導彈“巴爾古津河”的研發計畫,讓人們看到了核彈列車滿血復活的希望。誰知好景不長,近年來俄羅斯受到經濟危機和西方制裁的雙重打擊,被迫大幅削減軍費預算,再加上蘇聯時代鐵路機動洲際導彈的主要配套廠商大多分佈在烏克蘭,經過20多年市場經濟的洗禮早已分崩離析所剩無幾,重啟核彈列車顯然是一場耗資巨大前途未蔔的賭博,在這種形勢下不可避免地又被再次砍掉了。

符合本國國情的陸基機動洲際導彈具有強大的生存能力和威懾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俄羅斯重建核彈列車的計畫胎死腹中,但是並不代表陸基戰略導彈沒有發展前途,恰恰相反的是,美國得天獨厚的海基核反擊力量建設條件是其他國家所無法複製的,不顧自身的國情照搬他國經驗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邯鄲學步。特別是受到島鏈封鎖且缺乏安全出海口的陸上大國,更加需要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本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各類交通基礎設施高度發達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以地下洞庫隱蔽+公路鐵路快速機動+無依託隨機發射為核心的陸基戰略核反擊體系,將其生存能力和威懾能力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臺階,並以海基和空基核打擊手段為輔助,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戰略主動權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利刃/晨言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