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廣告中暗指黑人小孩是“猴子”,H&M攤上事兒了……

因一則黑人兒童模特廣告,

H&M被指涉嫌種族歧視。

刺眼的標籤顯示在一款衛衣上,

這也引發了公眾的不滿和聲討。

1

而同系列的連帽衫中寫著“生存專家”字樣與另一件有動物圖案的上衣則由白人兒童展示。

正是這一舉動讓H&M涉入種族歧視的漩渦。

眾所周知,猴子是針對黑人的種族誹謗詞語。

H&M的一位合作明星The weekend第一時間在Twitter上發推文,

並表示:“今天早上醒來,這張照片讓我感到震驚和尷尬,我很生氣,不再和@hm一起工作。”

著名的NBA球星詹姆斯則給這個非裔小男孩P了一個王冠,嘲笑道:

“你把我們全搞錯了!我們不會去的!當我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我看到的就足夠了。我看見一個年輕的國王!!世界的統治者,一個不可動搖的力量,不可否認!我們作為非洲裔美國人將永遠需要打破障礙,

證明人們的錯誤,更加努力地證明我們的歸屬,但你知道嗎,這就是我們所熱愛的,因為在這條路盡頭的好處是如此的美好! ”

除了The Weekend解除與H&M的合作關係和詹姆斯的嘲諷之外,一大批服裝名流也在他們的個人社交網站上痛批H&M這次種族歧視事件,其中包括Questlove,LeBron James,Diddy和YG。

“我相信道歉是遲早的事,廣告也會被拉出來。我肯定會有媒體的關注者,也許會有一個盛大的舉動,比如捐贈給某個慈善機構(在這種情況下的捐贈是企業版的一些最好的朋友,如果有的話)。”

2

這樣刺眼的標語很快被網友們發現,並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對H&M的聲討。

大量網友痛批H&M的做法,稱其“太不妥”“令人噁心”“沒心沒肺”,甚至有網友表示要從此抵制H&M。

設計師Alex Medina在Twitter上表示:

“2018年,品牌和設計總監不應該疏忽大意,或缺乏種族意識。如果查看相同品類的其他上衣,它用的是白人兒童模特。”

Charles M. Blow:“ @hm,你瘋了嗎?!”

“H&M hoodie廣告的味道很差。我想知道整個團隊是如何忽略了整個猴子業務背後的種族歧視。”

“謝謝H&M,以後我要新找地方買衣服了。”

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這並不是種族歧視,只是一些人誇張了這件事。

“是的,這就是它的口號!沒有更多!只有種族主義者才會把這件事說得比過去更嚴重。這是一個小男孩造型的連帽衫!我並不是在為真正的種族主義辯解,但上帝的緣故,這不是種族歧視,而是一個小男孩。”

面對批判和指責,H&M發言人Anna Eriksson表示:“H&M所有相關圖片已經被移除,我們向所有被觸怒的人道歉。”

目前,H&M已經停售這件有爭議的綠色帽衫。

3

據悉,這並不是H&M第一次陷入種族歧視的風波。

早在2015年H&M南非開普敦旗艦店剛開業不久,它就因在全球行銷活動中雇用黑人模特太少而受到批評,當時H&M迫於公眾壓力也選擇了公開道歉。

在西方社會,廣告中的歧視觀與種族觀念早就成為了他們備受關注的話題,甚至只要一涉及膚色,便會有相關的抨擊及言論,而且這種現象也愈演愈烈。

因而,不少西方的品牌經常會因廣告中的有色人種的形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美國服裝品牌GAP曾遭到媒體的炮轟,起因同樣是一則兒童廣告。

廣告圖片中,來自“小馬戲團”兒童舞蹈團的12歲白人女孩將胳膊搭在了8歲黑人女孩的頭頂上。廣告中出現的3個白人女孩均擺出了顯示力量的姿勢,唯一的黑人女孩則顯得有些被動。

廣告一發出就在推特、臉書等社交網路平臺上引發爭議,很多人批評廣告是對非裔美國人的“消極種族歧視”。

護膚品牌妮維雅也曾中槍。

妮維雅曾在Esquire Magazine雜誌上刊登了一則廣告,廣告中一名非裔美人男子將一個留有山羊鬍子的面具丟棄,旁邊標注著“重新文明化你自己”(re-civilize yourself)。

這則廣告同樣在推特、臉書上引起了巨大的抨擊,網友紛紛評價其涉及了種族歧視,是典型的歧視非洲文化。

而在多芬的沐浴乳廣告中,一名黑人女子在使用多芬的產品後,一瞬間變成白人,引來外界一片罵聲。

總而言之,種族歧視在西方社會是一個雷區,不少大品牌商家有時並非有意觸犯種族歧視,不能保證所有的廣告都可以摒棄歧視的元素。

商家也非常小心地避免踩到這個雷區,因為廣告中有表露種族歧視的傾向,也會立即被人們發現並反對,就像H&M和gap等商家,品牌形象在關於種族歧視的爭議中很容易受到損害。

對於品牌自身來說,在廣告中表明種族歧視傾向,實在是一件過於冒險的事情。

4

在過去,黑人被歧視和侮辱是很普遍的事情,他們因體型特徵和膚色等原因在廣告中被視為猴子。

這是一則1930年代的廣告,其中的黑人形象有極強的諷刺意味。

1935年的油漆廣告,當年白皮膚仍然是上流社會的體現,而黑色皮膚被視為低等級的體現。

在過去,商家經常拿黑人尋開心,但現在隨著有色人種的地位提高,以及各種抗議行動的舉行,種族歧視已經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

對於種族歧視這個問題,一家美國贊助商是這麼說的:“我們對種族歧視都是零容忍的!”

即使在美國,他們可以接受一位黑人總統,但是種族問題依舊錯綜複雜。要想實現真正的種族平等,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關於這個問題,不僅要有法律維繫這個問題,還要從人們的心理、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貫徹,才能迎來我們期待的平等社會。

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免責聲明:轉載自網路 不用於商業宣傳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權刪

我想知道整個團隊是如何忽略了整個猴子業務背後的種族歧視。”

“謝謝H&M,以後我要新找地方買衣服了。”

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這並不是種族歧視,只是一些人誇張了這件事。

“是的,這就是它的口號!沒有更多!只有種族主義者才會把這件事說得比過去更嚴重。這是一個小男孩造型的連帽衫!我並不是在為真正的種族主義辯解,但上帝的緣故,這不是種族歧視,而是一個小男孩。”

面對批判和指責,H&M發言人Anna Eriksson表示:“H&M所有相關圖片已經被移除,我們向所有被觸怒的人道歉。”

目前,H&M已經停售這件有爭議的綠色帽衫。

3

據悉,這並不是H&M第一次陷入種族歧視的風波。

早在2015年H&M南非開普敦旗艦店剛開業不久,它就因在全球行銷活動中雇用黑人模特太少而受到批評,當時H&M迫於公眾壓力也選擇了公開道歉。

在西方社會,廣告中的歧視觀與種族觀念早就成為了他們備受關注的話題,甚至只要一涉及膚色,便會有相關的抨擊及言論,而且這種現象也愈演愈烈。

因而,不少西方的品牌經常會因廣告中的有色人種的形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美國服裝品牌GAP曾遭到媒體的炮轟,起因同樣是一則兒童廣告。

廣告圖片中,來自“小馬戲團”兒童舞蹈團的12歲白人女孩將胳膊搭在了8歲黑人女孩的頭頂上。廣告中出現的3個白人女孩均擺出了顯示力量的姿勢,唯一的黑人女孩則顯得有些被動。

廣告一發出就在推特、臉書等社交網路平臺上引發爭議,很多人批評廣告是對非裔美國人的“消極種族歧視”。

護膚品牌妮維雅也曾中槍。

妮維雅曾在Esquire Magazine雜誌上刊登了一則廣告,廣告中一名非裔美人男子將一個留有山羊鬍子的面具丟棄,旁邊標注著“重新文明化你自己”(re-civilize yourself)。

這則廣告同樣在推特、臉書上引起了巨大的抨擊,網友紛紛評價其涉及了種族歧視,是典型的歧視非洲文化。

而在多芬的沐浴乳廣告中,一名黑人女子在使用多芬的產品後,一瞬間變成白人,引來外界一片罵聲。

總而言之,種族歧視在西方社會是一個雷區,不少大品牌商家有時並非有意觸犯種族歧視,不能保證所有的廣告都可以摒棄歧視的元素。

商家也非常小心地避免踩到這個雷區,因為廣告中有表露種族歧視的傾向,也會立即被人們發現並反對,就像H&M和gap等商家,品牌形象在關於種族歧視的爭議中很容易受到損害。

對於品牌自身來說,在廣告中表明種族歧視傾向,實在是一件過於冒險的事情。

4

在過去,黑人被歧視和侮辱是很普遍的事情,他們因體型特徵和膚色等原因在廣告中被視為猴子。

這是一則1930年代的廣告,其中的黑人形象有極強的諷刺意味。

1935年的油漆廣告,當年白皮膚仍然是上流社會的體現,而黑色皮膚被視為低等級的體現。

在過去,商家經常拿黑人尋開心,但現在隨著有色人種的地位提高,以及各種抗議行動的舉行,種族歧視已經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

對於種族歧視這個問題,一家美國贊助商是這麼說的:“我們對種族歧視都是零容忍的!”

即使在美國,他們可以接受一位黑人總統,但是種族問題依舊錯綜複雜。要想實現真正的種族平等,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關於這個問題,不僅要有法律維繫這個問題,還要從人們的心理、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貫徹,才能迎來我們期待的平等社會。

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免責聲明:轉載自網路 不用於商業宣傳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