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許家印誓言幫扶畢節“不脫貧不收兵”

“在座的321名扶貧幹部,是我們從集團系統6000多名幹部中選拔出來的最優秀的各級領導。

再過兩個小時,你們將奔赴貴州畢節市恒大烏蒙山區扶貧前線。”近日,一則全國政協常委、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的講話視頻在網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2108人奮戰烏蒙前線“不脫貧不收兵”

據瞭解,視頻主要內容為許家印於2017年5月14日,在恒大集團幫扶烏蒙山區扶貧幹部出征壯行大會上的講話,許家印強調,無償投入110億元並不是一件難事,

最難的是要派出一支能吃苦、能奉獻、能打硬仗、能出思路、能出管理、能出辦法、能出技術、能促進當地群眾內生動力的一支優秀的扶貧團隊,決戰烏蒙山恒大扶貧前線!

烏蒙山區是我們國家最大的、最窮的、貧困人口最多的集中連片特困山區之一,畢節市是烏蒙山區的貧中之貧。從2015年12月開始,恒大在全國政協的鼓勵支持下,開始結對幫扶畢節市大方縣,當年即專門成立了扶貧辦,

選派了287人的專職扶貧團隊常駐大方。

講話中,許家印代表恒大集團對畢節100多萬貧困群眾作出莊嚴承諾:“不脫貧,不收兵!”三年來,無償投入30億,並選派出2108人的扶貧團隊,通過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一攬子措施,已經實現大方縣8萬多貧困人口初步脫貧,並在2017年5月14日,恒大將幫扶範圍擴大至畢節全市10縣區。

今年1月,貴州省扶貧基金會已收到恒大集團捐贈的第四筆20億元扶貧資金。

從2015年開始,恒大已累計向該基金會捐贈到位60億元,未來三年還將捐贈50億元。

截至目前,恒大各項精准扶貧措施已覆蓋大方縣全部18萬貧困人口,已實現12.73萬人初步脫貧。幫扶畢節7個月以來,共400萬平方米的九個易地搬遷安置區所有樓棟已全面開工,331個蔬菜、肉牛等產業基地已開工,全市已培訓47608人,推薦就業37485人。預計到2020年,畢節全市100多萬貧困人口將全部穩定脫貧。

貧寒經歷道出扶貧初衷“我們必須回報社會”

為什麼許家印這位河南省周口太康縣人要無償投入110億元到資源貧瘠的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許家印說,“我出生在河南豫東一個最窮的地方,1歲3個月的時候,母親得了病,沒有錢看病,也沒地方看病,就這樣走了,我就成了半個孤兒。我是從小吃地瓜、地瓜面長大的,穿的、蓋的都是補丁摞補丁。讀小學時,村裡的學校就只有幾間破草房,

課桌是用泥巴做的長條檯子。上中學的時候,離家比較遠,每星期背著筐去學校,筐裡面裝的是地瓜和地瓜面做的黑窩頭,還有一個小瓶子,瓶子裡面裝著一點鹽、幾滴芝麻油和一點蔥花。這就是我一周的口糧。一日三餐,每餐吃一個地瓜、一個窩頭,喝一碗鹽水。到了夏天,天很熱,黑窩頭半天就長毛了,洗一洗繼續吃。”

到了1976年,高中畢業的許家印想去磚瓦廠找份搬磚頭的臨時工做,卻找不到。當時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走出農村,找份工作,能夠吃上白麵。就在那時,國家恢復高考,許家印努力考上了大學,但沒有錢讀書,也沒有錢吃飯,靠國家每個月14塊的助學金讀完了大學。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1996年許家印白手起家創立了恒大,如今發展成為超12萬員工、總資產1.5萬億、年銷售規模5000億、年稅後淨利潤300-400億的世界500強企業。

許家印說:“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我還在農村;沒有國家的14塊錢助學金,我讀不了大學;沒有國家的改革開放,恒大也沒有今天。恒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我們應該去承擔社會責任,我們應該回報社會,我們必須回報社會。這不是空話,也不是虛話,這是我的心裡話。我們幫扶畢節市,是我們回報社會的最好平臺,也是我們回報社會的最好機會。”

國家級刊物《中國扶貧》雜誌評論稱:當前,我國脫貧攻堅正處於“啃硬骨頭”歷史階段,恒大人不僅做好頂層設計,還派出了一大批有歷史使命感和現實緊迫感的集團精英,與貧困老鄉們結成命運共同體,俯下身子親自幹,不脫貧不收兵,奏響了企業扶貧的最強音。

卻找不到。當時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走出農村,找份工作,能夠吃上白麵。就在那時,國家恢復高考,許家印努力考上了大學,但沒有錢讀書,也沒有錢吃飯,靠國家每個月14塊的助學金讀完了大學。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1996年許家印白手起家創立了恒大,如今發展成為超12萬員工、總資產1.5萬億、年銷售規模5000億、年稅後淨利潤300-400億的世界500強企業。

許家印說:“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我還在農村;沒有國家的14塊錢助學金,我讀不了大學;沒有國家的改革開放,恒大也沒有今天。恒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我們應該去承擔社會責任,我們應該回報社會,我們必須回報社會。這不是空話,也不是虛話,這是我的心裡話。我們幫扶畢節市,是我們回報社會的最好平臺,也是我們回報社會的最好機會。”

國家級刊物《中國扶貧》雜誌評論稱:當前,我國脫貧攻堅正處於“啃硬骨頭”歷史階段,恒大人不僅做好頂層設計,還派出了一大批有歷史使命感和現實緊迫感的集團精英,與貧困老鄉們結成命運共同體,俯下身子親自幹,不脫貧不收兵,奏響了企業扶貧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