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伊索寓言》為古老的智慧代言

撒謊成性的男孩聲嘶力竭喊出“救命,狼來了”,卻再也得不到周圍人施以援手;餓狐狸吃不到的葡萄,

未必如它所說是酸的……

這些連孩童都耳熟能詳的故事,被收錄於各種開本、各式面貌的書籍中,陪伴天南海北的人們脫離懵懂,找回本真。它們全部選自《伊索寓言》,或是受它影響,脫胎於此。誕生于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當之無愧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響的寓言之一,也是全世界讀者閱讀率最高的文學作品之一,堪稱西方寓言的始祖。

巧妙、風趣、機智的手法,借動物的形態、動作和習性來刻畫人性……歷經兩千多年時間考驗,《伊索寓言》以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也成為了訴說人生智慧的最佳代言。

人們常把《伊索寓言》與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弄混。前者故事中的動物們常在森林中行動,這和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中北歐的森林大環境很像,難免讓人構想出類似的場景。但從篇幅長短上來看,

很容易將《伊索寓言》辨認出來。真知灼見未必需要長篇累牘來贅述,《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沒有複雜的情節,每一篇的篇幅不過一二百字,頗似中國古代的筆記小說。也因為篇幅短小,寓言將殘忍、無情、欺騙、欺淩、卑鄙、醜陋、虛偽等沒有遮掩沒有伏筆地直截了當鋪寫出來。有人說,這種寓言更適合成年人閱讀。

集體創作

《伊索寓言》的故事流傳於民間,到西元前3世紀成書。從作品來看,

時間跨度大,各篇的傾向也不完全一樣,有的作品諷刺狐狸狡猾,有的又讚揚狐狸的狡猾是聰慧的表現。人們推測,這本書不是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古希臘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的集體創作,又經過後人不斷注入時代精華,使其成為直至今日依舊令人矚目的一本書。這種創作方式讓部分品質不高的作品混入其中,但也綜合全面體現了古希臘人民的智慧。

伊索是《伊索寓言》的重要作者,這本書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中的“埃索波斯”,就是他古希臘名字的音譯。傳說,伊索是一個奴隸,他在西元前6世紀,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臘,童年時期是一個啞巴,只能用手勢表達意思,再加上他長得又矮又醜,鄰居們對他不算友好。好在他的母親非常愛他,時常講故事給他聽。母親去世後,伊索跟著曾經照料過他的老人離家到各地漫遊,學到了許多有關鳥類、昆蟲和動物的故事。

幾年後,伊索被牧羊人賣掉做了奴隸。好在生活裡不僅有幹不完的活,也有美夢眷顧。有一天,伊索夢見了幸運之神和氣地向他微笑,並把手指放進他的嘴裡,放鬆他的舌頭。醒來後,伊索意外地發現自己已經可以說話了。

伊索開始借助一則則短小精練的寓言故事,摹盡社會百態,洞燭世事人情。但他並沒有寫下這些寓言,以致現在沒有確切資料能證明伊索創作了哪些寓言。這給《伊索寓言》平添了幾分神秘。

豐富寓意

《伊索寓言》全書形式簡潔精練,將雋永內容、深奧含義藏於淺顯生動的語言中,頗耐人尋味。它真正偉大之處在於,同樣一個故事,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代遇見,可以讀出不同的寓意。即使是同一個人,也因為經歷的豐富,見識的增加,讓每一個故事都可以常讀常新。

書中角色都有著各自的象徵意義。神高高在上,洞察一切,漠視眾生。人是諸動物的主導者,但漁夫們總在為生活而掙扎,經常一無所獲,偶爾也有好運,牧人的羊總是被野獸叼走,農夫善良、耿直,也難逃不幸。

《伊索寓言》插畫

單看寓言的名字就可以發現,書中寓言多以動物或是擬人化的自然萬物為主角。《伊索寓言》誕生在奴隸社會時期,這一時期的奴隸主完全掌握話語權。古希臘人民需要一種方式來宣洩心中的不滿和對生活的希冀,他們不能直接表達,只能借助他物,這或許就是《伊索寓言》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借助動物說理的原因之一。獅子勇猛、威嚴、智慧,狐狸狡詐、圓滑、機智,驢和農夫有一絲相似,老實、吃苦耐勞,總被欺負,蛇陰險邪惡,蟹率直、善良,鷹高高在上,烏鴉是一位預言家,主要預言不幸……這些動物被智慧的古希臘人賦予了人性,道出了直接中肯的寓意。

動物不罕見,如今仍生活在人們身邊,它們出場在寓言中,讓字句間天然帶著親和力,但這並不影響《伊索寓言》通過創造性的詩性語言故事,進行理性的判斷。書中每篇末都有一句譬喻、教訓,解讀古希臘的譬喻風俗、處事道理,這雖是後來的添附,卻渾然天成,展現古希臘人民理性思維的成熟。

古希臘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對自然環境的認知、自然規律的總結,對個人境遇的判斷,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也因為《伊索寓言》而留存下來。從《伊索寓言》看,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出現以前,古希臘是注重生活經驗的。而中國一直都注重生活經驗對生活的指導,即便是最高深莫測的《老子》和《周易》這兩本書,也是對生活經驗的高度抽象總結,講究微言大義。用中國經驗解釋古希臘經驗,也能概括出這些寓言的寓意。如《好事和壞事》說的同樣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道理。《鷹和屎殼郎》讓人看到,這世上,大多數人都不會知恩圖報,雖然他們都會說“謝謝”。《鷹和狐狸》講的是有時候,恐懼是比敬愛更強的統治力量。或者說,你對一個人好,他未必會聽你的,但你讓他畏懼,他一定會服從你。《中了箭的鷹》講的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和“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智慧人留下的智慧書,讓後人看到了即使相隔千萬裡,前人們的共通。

來自民間的《伊索寓言》還將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較突出地反映出來,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撻,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鬥爭的讚美。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

如此看來,《伊索寓言》絕對是古希臘人留下的一筆精神遺產。

繁多譯本

《伊索寓言》行文簡單,不枝不蔓,沒有刻意誇示的文采波瀾,在羅馬時代就已經作為希臘語的入門讀物被廣泛接受,但並非專門作為童蒙讀物。書中有不少口語文學的特點,甚至幾篇幾近猥褻的故事。在流傳過程中,《伊索寓言》多經後人增刪,版本繁多。目前流行的《伊索寓言》主要是源于現存的各種傳世抄本。

利瑪竇的《畸人十篇》書影

《伊索寓言》在中國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旅程。1608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他的著作《畸人十篇》中引用了一些《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讓中國人開始知道這些寓言。《伊索寓言》在中國的譯介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法國傳教士金尼閣和中國文人張賡翻譯了中國最早的《伊索寓言》譯本《況義》。《況義》只是選譯本,收錄了22篇寓言,在西安出版,目前還有版本被收藏在法國。

早年中國翻譯此書時曾將名字譯作《意拾蒙引》,“意拾”是“伊索”的拉丁語音,有意思的是“蒙引”二字,“蒙”指小孩子,未開化,啟蒙、開蒙之謂是也。說明先人是把這些小故事當作教育小孩子的材料,用以引導、指引小孩子明是非,辨善惡。

香港英華書院翻譯了名為《漢譯伊蘇普譚》的漢譯本,“譚”有故事集的意思。1876年,這一版本經過日本的翻刻,在東京出版發行。此後,張赤山譯出了中國近代的另一個影響較大的漢譯版本《海國妙喻》。清華書局出版過文言譯文版本。林紓第一個使用“伊索寓言”這個名字。在中國人的書桌上,《伊索寓言》不再是新鮮來客。

現代散文家、詩人周作人先生譯介過不少外國文學作品,《伊索寓言》也被他從希臘語直接翻譯成中文版的《全譯伊索寓言集》,古老的故事從此有了中國文字的魅力。

這部譯作最初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其中共收入寓言358篇,出版時譯文有所改動,並不是譯文的全貌。直到1999年,中國對外翻譯公司出版了完整版的《全譯伊索寓言集》。

1981年,在古希臘文學翻譯和研究領域中有著傑出貢獻的羅念生等四人,根據德國托伊布納希臘羅馬作家叢書《伊索寓言彙編》合譯了《伊索寓言》,共收寓言330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後,這一版本成為經典,被不斷重印。

英文《伊索寓言》翻譯版本眾多,大體也考慮到讀者受眾多為幼齡,所以對內容做了部分更改。儘管歷年來《伊索寓言》的各種譯本已經堆得滿坑滿谷,但出自牛津大學的“牛津世界經典”系列的譯本還是有一定價值。這套文庫所收錄的各種希臘羅馬名著英譯本,幾乎代表了英國古典文學的最高水準。在這本《伊索寓言》裡,不僅能看到幾百個古典時代的寓言故事,而且隱含著幾百年來英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履跡。

廣泛影響

寓言不僅是一種文學體裁,更成為一種闡釋的方法,為以後西方闡釋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甚至對20世紀的文學批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人們在閱讀它的過程中,接受的不僅是人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真理和教訓,還是一種西方的思維方式。這就難怪寓言很長時間以來都被作為兒童讀物了,人們相信它能在孩子教育過程中起到思想教化的作用。

事實上,一些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都曾受到《伊索寓言》的影響,從中尋找到靈感和啟示。如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創作的《狐狸和鸛》,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創作的《鷺鷥》《農民和蛇》等,都能看到《伊索寓言》的痕跡,也能找到後世作者精心賦予作品的新意。

拉封丹和他的《拉封丹寓言選》

萊辛的寓言具有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政治意義,戰鬥氣息和時代感十分強烈,就像“小型火器裡噴射出的連續不斷的火舌”。拉封丹的寓言成功地塑造了貴族、教士、法官、商人、醫生和農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個階層和行業,描繪了人類的各種思想和情☆禁☆欲,打磨出一面面生動地反映17世紀法國社會生活的鏡子。

在中國,《伊索寓言》的傳播過程不僅伴隨著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滲透,也體現著中西方文明之間的相互激蕩,相互作用,單是由《伊索寓言》生髮的文章就不計其數。錢鐘書先生曾寫過一篇讀《伊索寓言》的文章,用現實得有些殘酷的邏輯,把書中的幾個小故事生髮、延展開去,讓讀者看到了成人世界令人寒顫的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

《伊索寓言》不僅通過文字的方式被中國讀者熟識,故事也被融入中國文化元素,改編為兒童話劇。劇碼常常將幾個寓言故事巧妙結合串聯,形成一個有整體性的大故事。人和動物們陸續登臺,在神秘和詩意的氛圍中,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至於電子書、有聲讀物、動畫片、廣播劇等各種形式的作品,更是不勝枚舉。《伊索寓言》作為古希臘文明經典之作,其無盡的文化價值仍然取之不盡。

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每個人都有沉重的負擔和看不見的桎梏,無論是疲于應付還是輕鬆駕馭,人們會習慣性地想起童言無忌的時刻,或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自由世界。看似簡單的《伊索寓言》就這樣成為古往今來人們釋放壓力、放縱記憶的共同出口,書中的《烏鴉取水》《農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龜兔賽跑》《牧童和狼》《農夫和他的孩子們》等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故事,將永遠是一片可以找尋到真善美的淨土。

文/劉禹 標題書法/夏薇

這給《伊索寓言》平添了幾分神秘。

豐富寓意

《伊索寓言》全書形式簡潔精練,將雋永內容、深奧含義藏於淺顯生動的語言中,頗耐人尋味。它真正偉大之處在於,同樣一個故事,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代遇見,可以讀出不同的寓意。即使是同一個人,也因為經歷的豐富,見識的增加,讓每一個故事都可以常讀常新。

書中角色都有著各自的象徵意義。神高高在上,洞察一切,漠視眾生。人是諸動物的主導者,但漁夫們總在為生活而掙扎,經常一無所獲,偶爾也有好運,牧人的羊總是被野獸叼走,農夫善良、耿直,也難逃不幸。

《伊索寓言》插畫

單看寓言的名字就可以發現,書中寓言多以動物或是擬人化的自然萬物為主角。《伊索寓言》誕生在奴隸社會時期,這一時期的奴隸主完全掌握話語權。古希臘人民需要一種方式來宣洩心中的不滿和對生活的希冀,他們不能直接表達,只能借助他物,這或許就是《伊索寓言》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借助動物說理的原因之一。獅子勇猛、威嚴、智慧,狐狸狡詐、圓滑、機智,驢和農夫有一絲相似,老實、吃苦耐勞,總被欺負,蛇陰險邪惡,蟹率直、善良,鷹高高在上,烏鴉是一位預言家,主要預言不幸……這些動物被智慧的古希臘人賦予了人性,道出了直接中肯的寓意。

動物不罕見,如今仍生活在人們身邊,它們出場在寓言中,讓字句間天然帶著親和力,但這並不影響《伊索寓言》通過創造性的詩性語言故事,進行理性的判斷。書中每篇末都有一句譬喻、教訓,解讀古希臘的譬喻風俗、處事道理,這雖是後來的添附,卻渾然天成,展現古希臘人民理性思維的成熟。

古希臘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對自然環境的認知、自然規律的總結,對個人境遇的判斷,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也因為《伊索寓言》而留存下來。從《伊索寓言》看,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出現以前,古希臘是注重生活經驗的。而中國一直都注重生活經驗對生活的指導,即便是最高深莫測的《老子》和《周易》這兩本書,也是對生活經驗的高度抽象總結,講究微言大義。用中國經驗解釋古希臘經驗,也能概括出這些寓言的寓意。如《好事和壞事》說的同樣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道理。《鷹和屎殼郎》讓人看到,這世上,大多數人都不會知恩圖報,雖然他們都會說“謝謝”。《鷹和狐狸》講的是有時候,恐懼是比敬愛更強的統治力量。或者說,你對一個人好,他未必會聽你的,但你讓他畏懼,他一定會服從你。《中了箭的鷹》講的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和“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智慧人留下的智慧書,讓後人看到了即使相隔千萬裡,前人們的共通。

來自民間的《伊索寓言》還將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較突出地反映出來,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撻,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鬥爭的讚美。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

如此看來,《伊索寓言》絕對是古希臘人留下的一筆精神遺產。

繁多譯本

《伊索寓言》行文簡單,不枝不蔓,沒有刻意誇示的文采波瀾,在羅馬時代就已經作為希臘語的入門讀物被廣泛接受,但並非專門作為童蒙讀物。書中有不少口語文學的特點,甚至幾篇幾近猥褻的故事。在流傳過程中,《伊索寓言》多經後人增刪,版本繁多。目前流行的《伊索寓言》主要是源于現存的各種傳世抄本。

利瑪竇的《畸人十篇》書影

《伊索寓言》在中國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旅程。1608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他的著作《畸人十篇》中引用了一些《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讓中國人開始知道這些寓言。《伊索寓言》在中國的譯介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法國傳教士金尼閣和中國文人張賡翻譯了中國最早的《伊索寓言》譯本《況義》。《況義》只是選譯本,收錄了22篇寓言,在西安出版,目前還有版本被收藏在法國。

早年中國翻譯此書時曾將名字譯作《意拾蒙引》,“意拾”是“伊索”的拉丁語音,有意思的是“蒙引”二字,“蒙”指小孩子,未開化,啟蒙、開蒙之謂是也。說明先人是把這些小故事當作教育小孩子的材料,用以引導、指引小孩子明是非,辨善惡。

香港英華書院翻譯了名為《漢譯伊蘇普譚》的漢譯本,“譚”有故事集的意思。1876年,這一版本經過日本的翻刻,在東京出版發行。此後,張赤山譯出了中國近代的另一個影響較大的漢譯版本《海國妙喻》。清華書局出版過文言譯文版本。林紓第一個使用“伊索寓言”這個名字。在中國人的書桌上,《伊索寓言》不再是新鮮來客。

現代散文家、詩人周作人先生譯介過不少外國文學作品,《伊索寓言》也被他從希臘語直接翻譯成中文版的《全譯伊索寓言集》,古老的故事從此有了中國文字的魅力。

這部譯作最初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其中共收入寓言358篇,出版時譯文有所改動,並不是譯文的全貌。直到1999年,中國對外翻譯公司出版了完整版的《全譯伊索寓言集》。

1981年,在古希臘文學翻譯和研究領域中有著傑出貢獻的羅念生等四人,根據德國托伊布納希臘羅馬作家叢書《伊索寓言彙編》合譯了《伊索寓言》,共收寓言330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後,這一版本成為經典,被不斷重印。

英文《伊索寓言》翻譯版本眾多,大體也考慮到讀者受眾多為幼齡,所以對內容做了部分更改。儘管歷年來《伊索寓言》的各種譯本已經堆得滿坑滿谷,但出自牛津大學的“牛津世界經典”系列的譯本還是有一定價值。這套文庫所收錄的各種希臘羅馬名著英譯本,幾乎代表了英國古典文學的最高水準。在這本《伊索寓言》裡,不僅能看到幾百個古典時代的寓言故事,而且隱含著幾百年來英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履跡。

廣泛影響

寓言不僅是一種文學體裁,更成為一種闡釋的方法,為以後西方闡釋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甚至對20世紀的文學批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人們在閱讀它的過程中,接受的不僅是人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真理和教訓,還是一種西方的思維方式。這就難怪寓言很長時間以來都被作為兒童讀物了,人們相信它能在孩子教育過程中起到思想教化的作用。

事實上,一些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都曾受到《伊索寓言》的影響,從中尋找到靈感和啟示。如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創作的《狐狸和鸛》,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創作的《鷺鷥》《農民和蛇》等,都能看到《伊索寓言》的痕跡,也能找到後世作者精心賦予作品的新意。

拉封丹和他的《拉封丹寓言選》

萊辛的寓言具有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政治意義,戰鬥氣息和時代感十分強烈,就像“小型火器裡噴射出的連續不斷的火舌”。拉封丹的寓言成功地塑造了貴族、教士、法官、商人、醫生和農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個階層和行業,描繪了人類的各種思想和情☆禁☆欲,打磨出一面面生動地反映17世紀法國社會生活的鏡子。

在中國,《伊索寓言》的傳播過程不僅伴隨著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滲透,也體現著中西方文明之間的相互激蕩,相互作用,單是由《伊索寓言》生髮的文章就不計其數。錢鐘書先生曾寫過一篇讀《伊索寓言》的文章,用現實得有些殘酷的邏輯,把書中的幾個小故事生髮、延展開去,讓讀者看到了成人世界令人寒顫的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

《伊索寓言》不僅通過文字的方式被中國讀者熟識,故事也被融入中國文化元素,改編為兒童話劇。劇碼常常將幾個寓言故事巧妙結合串聯,形成一個有整體性的大故事。人和動物們陸續登臺,在神秘和詩意的氛圍中,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至於電子書、有聲讀物、動畫片、廣播劇等各種形式的作品,更是不勝枚舉。《伊索寓言》作為古希臘文明經典之作,其無盡的文化價值仍然取之不盡。

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每個人都有沉重的負擔和看不見的桎梏,無論是疲于應付還是輕鬆駕馭,人們會習慣性地想起童言無忌的時刻,或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自由世界。看似簡單的《伊索寓言》就這樣成為古往今來人們釋放壓力、放縱記憶的共同出口,書中的《烏鴉取水》《農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龜兔賽跑》《牧童和狼》《農夫和他的孩子們》等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故事,將永遠是一片可以找尋到真善美的淨土。

文/劉禹 標題書法/夏薇